吴同文,吴同文讲师,吴同文联系方式,吴同文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阿米巴经营模式推广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吴同文:关务管理与生产管理必须相结合
2016-01-20 4489

关务管理与生产管理必须相结合

 

    关务管理,对企业而言,是为了降低跨境交易中的通关和税务成本,实现便利通关,享受国家各种优惠政策;对海关、商检等部门(政府管理部门)来说,是为了规范企业申报和经营、有效监管进出口货物、打击违规或违法行为。如何实现两者的结合,使企业中守法中高效经营、实现低风险的利益最大化,单靠企业或海关一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同样在企业内部,单靠关务部门而脱离了生产部门(经营执行主体部门)同样是无济于事的。这就产生了两对矛盾,而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要想改变一件事,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才是最容易的。那么企业关务部门如何与生产部门相结合?

笔者从事企业进出口报关、关务管理岗位有10余年之久,从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管理经验和心得:

首先认为企业关务管理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基本的进出口各项申报业务的操作,如进出口通关业务流程、商品归类技术、加工贸易手册申领手续、减免税业务的办理等等;第二层:关务风险防控,如企业的各项涉关经营活动必须符合海关规定要求,具体业务如外发加工、深加工结转、保税与非保税分立管理、账册管理、如实申报要求等等;第三层:关务筹划,如企业选择一般贸易还是加工贸易?进料加工还是来料加工?境内加工还是境外加工?加工贸易残次品如何处置?等等。

三个层次包含了战略层、管理控制层和作业技术层。

其次认为关务管理必须与生产管理相结合。

 

现行各企业关务管理现状

笔者认为,绝大多数企业的关务管理水平只停留在第一层面,即操作层面,也就是只完成眼前当下的业务。企业选择一般贸易还是加工贸易,一般都是由企业老板说了算,而老板选择判断的依据是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如加贸发源地的珠三角地区的企业习惯从事来料加工业务,而长三角地区则多为进料加工形式。多数配套企业为了迎合客户,不假思索地选择相同的贸易方式,并且一旦选定的贸易方式就很难随意改变,所以,关务筹划中的很多事项已经在关务管理中淡化出局。至于第二层次的管理控制面,限于各关务人员本身业务水平、经验积累和专研精神等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管理水平,如一旦遇到海关稽查,企业内部管理请况就暴露无遗,经验丰富的关务,知道仓库管理要求,知道外发管理,知道建立各类台账,知道单耗管理、知道内销完税等,那么海关稽查时,问题就很少。相反管控不好的企业,就会出现种种问题,如:擅自串料与内销、擅自外发、擅自转让转借减免税设备、虚报单耗、擅自变卖边角料、账目不清、一般贸易进口低报漏报金额、关联交易、故意错报编码等等各类违规违法行为。

关务筹划大方向一旦确立,企业应就自己选择的路线方面通过网络、政府部门、其他企业等途径收集并读懂相关国家政策规定或各种优惠举措;管理防控与操作的区别举例说明:如企业遇到加贸成品退运业务,从操作层面上讲,可以通过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也可以用“成品退换(4600/4400)”办理进口手续。但从管理防控的角度操作此业务,就必须用“成品退换”贸易方式先进口,经过返司维修,最后再以同样贸易方式办理出口报关手续。如果进口贸易方式选择“进料成品退换”,而维修后再出口用了“进口加工”之贸易方式出口,那么企业后续在手册核销环节中可能会出现麻烦。

 

那么我们如何提升企业的关务管理水平,降低各类海关风险呢?

让我们先分析下企业关务人员的地位:

首先,关务人员虽然是经过海关培训或考试,并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人群,他们具备一定的报关员所应知应会的知识及能力,代表所属企业作为链接海关与企业的桥梁,代表企业向海关申报各类业务的人员,同时也代替海关向企业传播海关法等各种政策与法规,协同企业守法经营。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其次,在以客户第一,生产必须满足客户需求的动力驱使下,企业往往无暇兼顾海关要求而擅自作业,使关务变成了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于是经常出现让货先行,让生产先行,让关务靠边的现象。久而久之,兄弟部门的各种做法不但“绑架”了老板,更是带领一群人成了海关诸法的法盲,关务早无地位可言。南京关区某下属现场海关官员说,很多企业关务人员的地位和总机差不多,这样的企业不出问题才怪。

再者,关务人员自身不积极。目前许多关务人员只关心手头通关业务、办理加工贸易手册、核销手册,其他业务很少关注,内部管理也只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对于海关政策也只是起到传声筒的作业,企业老板听不听,兄弟部门配合不配合随他们去。我们不妨上网络平台上搜寻关务人员的交流信息,见到的几乎都是紧急请教具体业务流程的帖子,或者遇到麻烦需要救助招数的,很少有交流分享重要不急的管理经验。

最后,关务管理规范与否、企业守法与否,它所对应的管理效应是滞后的,所以不被企业所感觉自己是否在违法,而关务人员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为了一份工作,也就睁一眼闭一眼,只管眼前的通关工作做好,甚至为了讨好企业老板或方便操作,私自变通申报内容与数量,如手册超量时、漏备案货物、核销余料多等将影响清关速度或需要多补税时,为了显示自己有较高的“绩效”或能力“搞的定”海关,而私铤而走险、自篡改资料。这种行为不但给企业暗藏了诸多的风险炸弹,同时把企业的关务管理带向歧途。

 

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又为如何?

根据上述企业关务地位现状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关务人员本身技能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仍然很低。由于企业只是把关务定位于较低层次功能,对关务人员的预期不高;在晋级、培训培养等方面不够重视,报关人员的职业规划不明朗,不能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在企业分工中,关务人员远离决策职能,海关法没有好的通道渗入企业。

2、决策和执行的脱离。关务人员仅仅作为操作人员,局限于对操作性和流程性报关业务的了解,对整体法律法规、财务税务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理解不深,无法从整体角度去说服企业老板和兄弟部门按规经营,即使拿几个封厂案例来警示企业,企业最多担心被查而不知道如何操作才是合规的,于是谈关色变,到处拉关系。许多决策人员往往不具备关务知识,造成经营管理不能符合海关等部门的监管要求。笔者曾经所服务的企业新调来一名副总,关务工作由他分管,刚来公司时,对涉关业务都会找关务人员“咨询”下,对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过了段时间,不知他从哪里“交流”到的经验,不要听关务的,关务像工会主席,听关务的,对企业不利。比如说,不许串料,明明保税仓库有料,但不准使用,难道让产线停掉?于是,生产部门从上到下,根本没有把“保税意识”放在心上。

3、关务与其他部门脱节。众所周知,跨部门难于协作,一直是企业界管理难题,都是同级部门,随服谁?更何况关务部门表面风光,实际无权,心中只有彷徨,容易造成以下后果:海关申报资料与数据不符合政府部门要求,物流和供应链常常中断于跨境(包含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申报环节;财务信息与关务信息不一致。其结果是“有关务无管理”,企业合规风险极大。

 4、中国式管理对关务的影响。中国式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情”字当头,企业虽然宣扬“对事不对人”,但是口号喊得最响亮的一定是做得最差的,事实证明,多数企业皆“因人而异”。尤其在跨部门合作中,都不想“得罪”别人,所以大事会化小,小事会化了。比如制造质量明明不咋地,夜排档几瓶啤酒就能搞定品保人员,所以品质报告成了企业唯一的一纸“正能量”,充其量就是个“漂亮的坏苹果”,除了“乐观”的态度可以称道外,别无其他价值。但是关务在后续的手册核销中,因受海关单耗管理的“刚性原则”的要求,关务们夹在中间很为难:如实申报则会得罪企业、得罪其他部门;虚假单耗则给企业、个人带来巨大风险。

理想状态的关务管理模式探索:

1、关务规划与公司决策能有效融合。

    关务规划应该成为战略决策和公司整体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由于关务直接影响企业进出口税务成本、物流成本和时间等,关务规划的优劣直接决定公司战略决策的成败。如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几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含代工)纷纷内迁成都及重庆等地,作为供应商的配套企业是跟迁还是另设工厂就近服务?

2、关务应该与其他兄弟部门或支持部门有效联系。

    关务必须成为企业价值链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关务与财务、研发、人力和后勤部门紧密结合,支持采购、生产销售和客服等直接创造价值。

3、走精细化生产道路,经营结果透明,无需藏污纳垢。

可视化管理的甜头大家都有体会,什么事情都一目了然,孰是孰非不用辩解,更不需“告密”而得罪他人。企业走精细化管理,强化PMC功能和跟单机制,一视同仁,信息公开透明,让数据说话,让事实考核,谁也怨不得别人。如超单耗问题(对一般贸易企业,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责任大概有以下几种:

①设变:多余物料、半成品、成品成为呆滞。设变原因众多,在此不在累赘。如此后果却很少有人问津;

②采购:数量问题,多则浪费,少则不足影响生产,导致更多浪费;物料品质问题、下单时效问题等同样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导致增加库存。这方面的损失无人知道原因,更不会有人关注;

③业务:一味迁就客户,接单不经过合同评审环节,导致进出口报关贸易方式难匹配,影响后续手册核销;

④品质:不能坚持原则,统计报告作假,造成失控后的实际差异越来越大;

⑤制造:制造品质部稳定,经常出现批量报废,但怕担责,想尽办法拉拢制品仓库等部门掩盖事实;

财务:只做简单核算工作,从不监督核算制造部门物料是否异常。PMC功能不健全的企业根本无此监督(控制)意识;

⑦关务:关务操作疏忽导致不良后果。(关务不承认,没人能知道)

在海关手册核销时,海关规定只能核销正常的单耗,企业如果超额使用保税料件,海关是不予认可的,这部分超额用料按规定需要补税,而核销通常是一年一次或半年一次,因此手册核销补税频率每年只有1~2次,显然每次的补税数量都是一年或半年的累计量,通常数目不小。关务人员在办理内部申请时,企业老板都很难接受,认为关务无能,或者说,不可能需要“内销”那么多数量,尽管关务人员向老板说明,浪费部分视同内销,但在老板的印象中,企业管理得很好,平时看到的报表也很满意,事实上要不是关务核销需要而暴露问题,我看,企业实际的生产竞争能力永远自认为很好,难怪许多企业不知道是何原因倒闭的。

到了这个地步,如果老板有如张瑞敏怒砸冰箱的勇气,召集各部门主管检讨,并强化PMC部门功能,规范残次品管理流程、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严密监控考核生产全过程等等有力措施,让坏风气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那么,各部门主管如果想保住自己的饭碗,他就必须用心工作了,而不敢再弄虚作假欺骗上级,欺骗公司了。

关务人员也要改变自己的工作作风,多去现场了解生产工艺、多去现场发现问题、多去与现场主管沟通,如何做到既合规又经济,遇到两难时,多向同行或海关请教,共同想办法克服困难,而非放任与作假。

4、重视关务管理人才培养。

企业必须给予关务人员更多熟悉其他管理领域的机会,如供应链、财务、生物控、跟单等,培养“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对关务管理核心的认定

以上各问题解决措施中,最关键的靶心措施就是透明生产全过程,实现精细化管理,公开信息,让跨部门围堰全部消失,让数据开口说话,让全员具备保税意识。只有这样,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才能达到合情合理合规、节税节料节能。

企业违规,最易发生的地方就是其经营活动最活跃的一线生产执行部门,其特点是:1、人员数量最多,思想难于统一;2、错事都是由做事部门所做,而生产一线就是做事部门;3、为了抢时间满足客户,生产部门会到处“闯红灯”,浑然不顾海关监管要求。

所以,关务管理的关注重点在生产管理,而生产管理优秀的企业,其关务管理就会特别轻松。实践证明,企业要改善生产,推行精细化管理是行之有效的。

 

关务管理必须与生产管理相结合

综上所述,要提升企业关务管理水平,就先明确关务管理的三大层次,战略规划层是明确企业关务筹划大方向;监督控制层是管理企业海关等风险防控;最低层是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

然后,特别是对于从事保税加工业务的企业,必须重视关务,提升关务地位,但要彻底降低企业关务风险,即让“海关法”等在企业生根落地,唯一的必由之路就是让企业经营活动的主体部门,即一线部门---生产部门与关务部门联合起来,并通过PMC部门的统一指挥与监督,有效地提升企业生产能力与计划执行能力,降低库存,提高良率,缩短交期。只有做到这样,企业才能从容经营,才能诚信经营,才能给企业股东和海关都交上一份满意双赢的答卷。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