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云,何新云讲师,何新云联系方式,何新云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组织及人力资源专家,资深顾问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何新云:组织绩效中KPI的提取(十五)——再谈评价标准设置的思路和方法
2020-01-09 2298

之前曾经就这一主题写过一篇文章。但最近这段时间连续在帮助客户提起组织层面的KPI,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又有了新的体验,现在再次总结方法和思路。


评价标准的设置,尽管属于战术层面的事情,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比提取指标要困难。指标属于要考核什么的层面,正常情况,指标的提取基于经营思路并结合组织对该职能的定位,同时考虑流程的因素,基本上还是很快能将指标提取出来,而且也不会错在那。同时,业界也有很多其它同类型公司中相似组织的指标可供借鉴。但评价标准,解决的是要考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完全需要结合所在组织的实际情况,分析历史数据综合而成。我的感受,在指定标准的时候,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借鉴。下面结合这次给客户提取KPI的实践,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


如果经济环境和行业情况还算正常,则即使不努力,企业大致也会有一个10%左右的惯性增长。所以,假设某制造型企业去年的销售额是1亿的话,则自然增长10%即1.1亿就是一个底线,是最低的要求,也就是说即使销售额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10%达到1.1亿,也不能得分,因为这个10%甚至更高一点的增长,并没有反映出相关部门或者人员的努力,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增长。所以,我们在设置标准的时候,就需要站在这个角度,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有了这个基础,再来设定需要考核到什么程度,也即是奖惩的标准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还是以上述制造型企业为例,如果去年销售额为1个亿,今年设定的目标是1.6亿,则标准的设定应该是从1.1开始进行,也即是在1.1到1.6之间,分数从0分到100分进行测算。这个区间是一个0.5的区间,如果按照每增加0.05亿,也即是500万一个基数,有10个500万,则从1.6亿起,每减少500万,扣10分,正好到1.1亿扣完;再往下进行,则就要倒扣分了。当然这种方式是线性的,也可以采取非线性的递增的方式进行,例如,第一个500万扣5分,第二个500万扣6分,越大后面则扣分越多,以此类推。至于加分,则又是另一种方式了。这需要结合所给定的1.6个亿这个数据,分析是具有挑战性还是非常困难。如果非常困难,则设定的增长基数就可以少一点,例如100万就可以为一个基数,每增加一个基数,加10分,或者是非线性的,例如,每增加两个基数,加30分,以此类推;而如果相对没有那么难完成,则可以设定一个较大的基数,例如500万或者1000万。另外,在加分的时候,还要综合考虑公司的发展阶段和后台的运营能力,如果企业是处在生存阶段,则鼓励拿到的订单越多越好;而企业如果已经度过了生存阶段,到了扩张和发展阶段,需要开始建设组织运营能力的时候,则不一定就是订单越多越好的,因为这时,后台的生产运营、采购运营等等,不一定能匹配上,反而会造成产品质量和交付的问题,并对公司的品牌产生不利的影响。


总之,无论是扣分还是加分,都需要做出相对精准的测算,而不是拍拍脑袋就可以定下来的。如果可能,最好能试运行一段时间,例如三个月的时间,主要是收集数据,测算标准的准确性。以便在正式运营的时候,能进行修正和调整。

各位有没有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过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有时会显得心里很着急的情形。遇到对方职位低个性又比较慢的时候,就会更是着急,恨不能要朝对方发火;如果是遇到对方职位一样且也是属于内心比较急的人,估计还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争执。


今天在帮助客户提取KPI的过程中,我就遇到了一位这样的人。我一直不说话,细致的观察整个过程(研究不同类型人的行为特征,是我的一种职业毛病)。这个人是公司副总级别的人物,年龄近50岁,毕业于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智商与聪明是常人没法比的,偏又是一个做事非常敬业的人,且对整个公司的运营情况都很熟悉。而需要被提取KPI的对象,则是一位30来岁的小伙子,才来公司不足半年,对公司的情况也不是太了解,个性上还有点儿慢。两两对比,差异就显得很是明显。出现的情形则是,副总显得很不耐烦的说着KPI的内容以及扣分的标准,而对方则是一副不温不火的半抵触半接受的样子。


我坐在旁边,明显能感受到这位副总的内心急躁。好在我不断的告诫自己,静下来静下来,否则肯定会被这种超级的急躁所带来的整个能量场的负向的影响。然后思考,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该要如何克制自己的急躁呢。其实类似的情况以前也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只是不断的在给他人讲解沟通的课程、研习心理学的知识后,才发现,问题不在对方,而是出在自己这一边。


这就是典型的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未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处理问题。其实这个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当你必须和对方发生沟通与交流的时候,就一定要提醒自己,首先要判断对方的思维特点、个性特征、理解能力能,然后再根据你所观察与判断到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例如,当你发现对方经验不足、理解力不够、思维偏慢的时候,你就不能再按照你已有的沟通模式和对方交流了,无论你的目标压力有多大,必要的等待也是一定需要的。这种情况,你必须要放慢脚步,要循序渐进,表达的内容要通俗易懂,决不可想当然,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效果适得其反不说,而且还会惹得自己内心一肚子的闷气。所以,沟通与交流,是需要结合环境以及对象不断进行调整的,而不能按照一种模式和所有的人进行沟通。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