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差到某地,打了个出租车去酒店。司机一路猛踩油门,玩起了漂移,且每次起步都是二档。我这个乘车者着实吓得不轻。
好不容易见到碰到了一个红灯停下,就赶紧用很友好的语气问:“师傅的技术真是好,但是你每次都二档起步,而且车子这么开起来,不伤车子吗?”
他笑着说:“伤是有点伤的,不过这是公司的车,又不是自己的车,心疼什么。要是自己的车,肯定是会心疼的。”
我听了,立马无语。“又不是自己的,心疼什么?”这话听着好熟悉啊。
一边在心里慨叹之余,一边也在想这句话在我们身边出现的机率之高,真可以说是见怪不怪了。可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对的,为什么还会这样呢?
说句台面上的话,只要是物品,不管是自家的,还是公家的,做为使用者来说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爱惜和合理使用。但实际上呢?
我们经常看到损坏公物的现象出现,原因仅仅是因为不是自家的东西。
我们经常看到破坏环境的现象出现,原因仅仅是因为不是自家的庭院。
我们经常看到各种铺张浪费,原因仅仅是因为那是公家的,反正不用自己掏腰包。
我无意谴责这种行为,在我们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有些许的“自私”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觉得这种做法是理所当然的,甚至以此为傲,或者想别人都这样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就不太合适了。
回到我们的企业管理当中来吧。我们有多少员工在用公司财物时,因为“不是自己的”,所以就随意使用,不想着节约?我们有多少员工在做工作的时候,因为“不是自己的”,所以就假以应付,能不出力就不出力?
恐怕,这样的现象举不胜举吧?
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员工自身的态度问题,最重要的是企业给员工树立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不强。所以不单要对员工加强教育,也要加强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
此外,也需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来尽可能杜绝这种现象。如对财物使用上明确提出一定的要求,对于典型的浪费行为给予一定的惩罚,而对于节约的行为有奖励。还可以把这方面的内容加入到绩效考核当中,可以把员工节约下来的一大部分拿出来分享给员工。诸如此类的方法很多,很多企业甚至做出了很多很意思的创新。
但我认为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归根结底是老板和企业对员工的照顾、教育和情感的建立。不能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家的感情,不能让员工自觉地为公司着想,不能让员工觉得“这是我的”,再完善的规章制度,所能发挥的效用也是很有限的。
因此,一方面做为员工应该多为公司着想,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多反思自己在管理上的失误之处,早日让员工真正把公司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这是一种关爱,而不是强求。
管理者们,我们能让员工为公司、为工作而感到“心疼”吗?也许,这正是我们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