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级关系是一组重要的工作关系。上下级相互如何对待,儒家强调应当在礼的范围内。有子说“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意思是恭敬要与礼相符,才能避免耻辱。这里隐喻的意思是如果一味恭敬,会让上级认为你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可能你会被奴化或者你会被迫违反原则,而这样会使你处在危险而耻辱的处境。
反观历史与现实,在权力与利益的驱使下,有的人对于上下级的边界是模糊的。但往往模糊容易招来更多的侮辱与不利。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有权力的地方,就会有权力对关系的腐蚀。这时候,人际关系的维度与法度就需要建立起来。所以儒家讲究“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即上下要在礼的范围内行事。
而一个没有智慧的人往往不知道怎样去处理这么一种关系,从而使自身工具化或者附庸化。所以恭敬要有一个度,在礼的范围内,则可以远离耻辱。这包含两种情况:一是恭过于礼。如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永远不能做。如果做了,咎由自取。比如为治君主的病,用舌头去舔其痔疮,这就超越了生命尊严,使君主知道你可以为了富贵不要尊严。《宋儒学案》等书里记载了大量的坚持恭近于礼的知识分子,就是皇帝也难奈其何。所以,不将自身的尊严交出去,就是一种自我的安全。
另一种情况是恭不及礼,让人一看就知你心存不敬,也容易招致耻辱。古来礼数不周,致被抛弃或生祸者很多。史载唐玄宗夜访王维家,孟浩然避之不及。玄宗皇帝让其赋诗。孟浩然有句云“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语含怨艾,玄宗怒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 终不见用。
恭近于礼,要求的就是不能过礼而无原则,也不能缺礼而冒犯。古来所谓的奸佞之人,无不是恭过于礼,而所谓的犯上作乱的人又多恭不及礼。所以,这超越了礼所主张的和,就很容易带来失礼的混乱。中国的人文精神,强调的就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性,要让包括君王在内的人在礼的范围内行事。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