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连接网络的网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就如国与国之间称为“国际”一般,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则可译为“网际网络”,又音译“因特网”或者“英特网”,是指在ARPA网(Th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为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封包交换网络,它是全球互联网的始祖。)基础上发展出的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互联网络。而互联网在台湾译作网际网路,或称“互连网”,即是“连接网络的网络”,可以是任何分离的实体网络之集合,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称为“网络互联”。
互联网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汇。有一种粗略的说法,认为INTERNET是由于许多小的网络(子网)互联而成的一个逻辑网,每个子网中连接着若干台计算机(主机)。Internet以相互交流信息资源为目的,基于一些共同的协议,并通过许多路由器和公共互联网而成,它是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集合。
单独提起互联网,一般都是互联网或接入其中的某网络,有时将其简称为网或网络(the Net)。对互联网的使用,人们称之为“上网”、“冲浪”(web surfing)、“浏览”及“漫游”,而使用互联网的人则称之为“网民”,网上朋友称为“网友”。
互联网的历史
在1950年代,通信研究者认识到需要允许在不同计算机用户和通信网络之间进行常规的通信。这促使了分散网络、排队论和封包交换的研究。1960年美国国防部国防前沿研究项目署(ARPA)出于冷战考虑建立的ARPA网引发了技术进步并使其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中心。1973年ARPA网扩展成互联网,第一批接入的有英国和挪威计算机。
1974年ARPA的鲍勃·凯恩和斯坦福的温登·泽夫提出TCP/IP协议,定义了在电脑网络之间传送报文的方法。1983年1月1日,ARPA网将其网络内核协议由NCP改变为TCP/IP协议。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建立了大学之间互联的骨干网络NSFnet,这是互联网历史上重要的一步。在1994年,NSFNET转为商业运营。1995年随着网络开放予商业. 互联网中成功接入的比较重要的其他网络包括Usenet、Bitnet和多种商用X.25网络。
1990年代,整个网络向公众开放。在1991年8月,在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在瑞士创立HTML、HTTP和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的最初几个网页之后两年,他开始宣扬其万维网(World Wide Web)项目。在1993年,Mosaic网页浏览器版本1.0被放出了,在1994年晚期,公共利益在前学术和技术的互联网步增长。1996年,“Internet”(互联网)一词被广泛的流通,不过是指几乎整个的万维网。
其间,经过一个十年,互联网成功地容纳了原有的计算机网络中的大多数(尽管像FidoNet的一些网络仍然保持独立)。这一快速发展要归功于互联网没有中央控制,以及互联网协议非私有的特质,前者造成了互联网有机的生长,而后者则鼓励了厂家之间的兼容,并防止了某一个公司在互联网上称霸。
互联网的成功,可从“Internet”这个术语的混淆窥知一二。最初,互联网代表那些使用IP协议架设而成的网络,而今天,它则用来泛指各种类型的网络,不再局限于IP网络。一个互联网(internet,开头的“i”是小写字母)可以是任何分离的实体网络之集合,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网络。而互联网(Internet,开头的“I”是大写字母)专指美国的前身为ARPA网、使用IP协议将各种实体网络链接成此单一逻辑网络。
互联网的特点
结构特点
Internet采用了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凡是使用TCP/IP协议,并能与Internet的任意主机进行通信的计算机,无论是何种类型、采用何种操作系统,均可看成是Internet的一部分。
严格的说,用户并不是将自己的计算机直接链接到Internet上,而是连接到其中的某个网络上,再由该网络通过网络干线与其它网络相连。网络干线之间通过路由器互连,使得各个网络上的计算机都能相互进行数据和信息传输。例如,用户的计算机通过拨号上网,连接到本地的某个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的主机上。而ISP的主机由通过高速干线与本国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无数主机相连,这样,用户仅通过一阶ISP的主机,便可遍访 Internet。由此也可以说,Internet是分布在全球的ISP通过高速通信干线连接而成的网络。
Internet的这样结构形式,使其具有如下的众多特点:
1、灵活多样的入网方式。这是由于TCP/IP成功的解决了不同的硬件平台、网络产品、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2、采用了分布网络中最为流行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大大提高了网络信息服务的灵活性。
3、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融为一体,体现了现代多种信息技术互相融合的发展趋势。
4、方便易行。任何地方仅需通过电话线、普通计算机即可接入Internet。
5、向用户提供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包括大量免费使用的资源。
6、具有完善的服务功能和友好的用户界面,操作简便,无须用户掌握更多的专业计算机知识。
信息交流特点
1、开放性。互联网是以分组交换方式连接而成的信息网络,因此它不存在范围上的封闭界限。打破了时间的和地域的限制。
2、实时性。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活动能够以极高的速度进行,时间不再是信息交流的障碍。
3、交互性。互联网的多媒体、超文本技术使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由传统的线性交流,转变为联想式的多向交流,用户同时成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4、无中介性。互联网没有中间管理层次,它呈现出的是一种非中心的、离散式的管理结构。
5、交流成本低廉。互联网的使用费用远低于传统电信工具。
6、海量信息。互联网以信息爆炸形式形成了信息数据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