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上午,林毅夫教授倡导并创立的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在致福轩教室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成立仪式。在这里,我苗实对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由衷的祝贺,与此同时谈三点自己不成熟的思考。第一点,新结构经济学看上去为什么有点新意。第二点,新结构经济学模型化为什么这么艰难。第三点,新结构经济学指导性为什么不是很强。
第一点,新结构经济学看上去为什么有点新意。别的不谈,我认为至少在思辨上实现了五个新的联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联动,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的联动,资源禀赋与产业升级的联动,软的基础设施与硬的基础设施的联动,以及经济结构与基础设施的联动。而且,这五个新的联动大致可以阐释新结构经济学。第二点,新结构经济学模型化为什么这么艰难。因为,新结构经济学不是一个简单命题,而是一个复杂命题。而且,这个复杂命题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简单命题。譬如,新结构经济学是经济结构变化的经济学,有效市场是反映稀缺性的市场,有为政府是因势利导的政府,比较优势是体现资源禀赋的优势,后发优势是发展中国家与生俱来的优势,产业升级是与经济结构变动,基础设施更新,以及各种制度变迁同时发生的经济现象,等等。大家都知道,模型化的话,必须遵循大道至简原则,在定义简明扼要的基础上,前提决定,变量关系,推理论证,数据检验,一步一步慢慢来。当然,从学派的角度看,就要逐一考察哲学基础,理论命题,以及政策建议。第三点,新结构经济学指导性为什么不是很强。我们先看改革开放,它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并加以突破。而且,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这一系列挑战和突破是伟大的创新,可以实现国家繁荣,社会进步,以及人民幸福。老实讲,在这个过程中,现代经济学承担并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再看新结构经济学,它前前后后好像有意远离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挑战并加以突破。这样的话,深化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就极有可能不是新结构经济学,而仍然是现代经济学。那么可想而知,这就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说白了,在现代经济学面前,新结构经济学就难有并列,更不要说超出的优势了,仅仅从影响中国的层面来讲的话。
在国家发展研究院网站还看到如下关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简要说明,新结构经济学(NewStructuralEconomics)是林毅夫教授及其合作者二十多年来深入研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转型成败经验,总结得出的新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它主张以新古典的方法来研究一国的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等经济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迁原因。自2011年正式提出以来,新结构经济学得到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迈克尔.斯宾塞等十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高度评价,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引起广泛关注,被国际学界称为继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后的第三波发展理论思潮。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强调结构转型的重要性,但把结构的差异看作市场失灵的结果,主张通过政府干预、进口替代来优先发展现代产业,促进结构转型。新自由主义强调政府失灵,重视市场在配置资源和提供经济发展的激励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主张以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来建立市场有效运行的制度基础,期待结构转型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自发出现。这两波理论思潮都没有在实践中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的腾飞。新结构经济学强调要素禀赋是研究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逻辑起点,正确的发展战略应是根据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产业。为了让企业进入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要素相对价格必须充分反映这些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但是政府仍应在发展过程中积极主动发挥作用,为产业升级和多样化提供便利,因此既要有“有效的市场”也要有“有为的政府”。中国等国的发展经验已经初步验证了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