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说总理上南开中学的那会,正值军阀混战,兵慌马乱之时,老师问同学们:你们上这儿来读书是为什么啊?有说为发财的,有说为升官的,也有说为讨个好老婆的。只有总理正气凛然地说:为中华之崛起!从此,总理与他们的人生截然不同,成为开国元勋,名垂史册。
还有一个故事,大意是说,古罗马还没有强大的时候,周围尽是野蛮人。这些野蛮人身强力壮,如狼似虎,看似战斗力要比罗马士兵强好多。战斗之前罗马将军对手下士兵说,我们一定能战胜那些野蛮人,因为我们有信仰,他们没有。结果罗马人战胜了野蛮人,逐步建立了庞大帝国。
中国企业家对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崇拜的五体投地,当问到他的经营秘诀时,没想到稻盛和夫的回答是敬天爱人的人生哲学。回答是如此简单,简单到令企业家们大失所望,如同股神巴菲特信仰价值投资、长期持有的理念一样单纯和令投资者不可思议。
这些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对人还是对民族,对企业,信仰有多么重要!信仰能决定人生的根本境界,信仰能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同样,信仰也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企业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品质、技术、营销、服务等的竞争,其实在这些因素下面是人的竞争,而人的竞争又体现在对人生、对自己、对工作、对家庭、对同事、对客户、对社会的根本态度和觉悟上的竞争。可以说,
企业竞争到最后拼的是信仰,拼的是全员认同的价值观。
中国制造输给老外,不是输在硬件和设备上,而是输在“人”上。用同样的机器,我们就是造不出德国产品的精细和品质,这是不争的事实。有报道说,曾有中国企业买下一家德国公司,将设备从德国拉回中国,改用中国工人
生产,但就是造不出德国人造得那样好的产品来,你说奇怪不奇怪?其实,德国制造之所以牛逼,绝对不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德国制造历史有多悠久,德国管理理念有多先进,德国在战后受美国大力扶持等。而是根源于德国哲学的发达和哲学思想的百年浸润。德国是孕育哲学家最多的国家之一,我们熟知的伟大哲学家康德、莱布尼茨、黑格尔、叔本华、尼采、马克思等都是德国人。在哲学的熏陶下,德国民族中流淌着求真、严谨、讲逻辑、有思辨的血液,表现在企业经营和产品制造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德国企业的经营很务实,很稳健,德国工人充满着工匠精神和对品质的天生苛求等等。
中国GDP位于世界第二,中国制造从数量上看是做大了,但是这个“大”如果仅是建立在产值、人数、厂房、设备等外在“硬件”之上,而不是根植于内在有高尚的信仰和价值观之上,那么这个“大”就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