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非财会出身的老板,乃至对于公司大多数公司人员而言,必须懂得一些基本的财务知识,因为离开资金企业就无法运营。最重要的不是了解具体的知识,而是建立基本框架,有了一定的入门基础之后,学习的过程也会更加主动有效。掌握一些财务技巧,就不会感觉到处处被动。
理由其实就一句话:公司在本质上是控制在懂财务的人的手上的,作为一个管理者,你要是不懂财务,表面上似乎是你在制定战略,实施内部管理和外部营销,但本质上,你就像木偶一样被操纵在财务人员手上。
是的!你没有看错!公司运行本质上就是懂财务的人在控制不懂财务的人!
为什么?因为可能刷新你三观的是:现代专业的财务人员,他们不只是看起来那样算算账当个账房先生而已,他们在计算公司财务业务的时候,是建立在个人对产品、服务、项目、业务的大量的主观职业判断之上的的——他们说什么时候开始计算与计入什么项到什么框架里面,他们说什么资产值多少钱,短期内会决定该产品与服务的利润,长期内会决定一个公司对销售的产品、计划的项目的一整套认定从而决定公司的战略!
为什么会出现会计欺诈?为什么本来亏损的业务,只要财务人员更改一下计算方式,就能扭亏为盈?为什么一个盈利的创业企业会走向停产、消亡?为什么一个银行存款与现金流一直在增加的企业本质上其实是在亏损?
(说实话,不是夸大,一些轻视财务知识的管理者,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的事业是如何合法性地毁在了财务人员手上的。)
财务就像是魔术,财务就是这么酷炫,懂得财务知识,就意味着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公司及其战略,就意味着拥有了更多的权力。
好的,在这里我假定读者都是非财会出身,都是高中以上文化,都是想要了解财务与管理知识的人。
接下来,我们一起由浅入深,推开财务的大门,了解其中的奥妙吧!
在进一步了解财务知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几种财务人员的思考方式,这些思考方式,将作为基础,参与构建接下来本文所提到的各种财务语言与财务工具之中。
就像一里面说的那样,财务人员不只是一个”记账的“那么简单,他在记账的时候,一方面,要对资产进行评估,对有形资产进行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何时计算销售收入进行决策,对未来投资率进行预估。
——而这一切都没有固定的标准,都需要财务人员进行大量的个人主观预测与判断!
所以,财务人员的工作,并非是跟计算器一样的死板,而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
所以,实际上,财务人员通过这些量化手段,参与到了公司的管理之中——如果说一个管理人员不像财务人员一样量化思考,使用这些量化手段,他的权力就面临着潜在的分割。
人是活的,账也是活的,量化思考,合理判断,是财务思考也是管理的出发点。
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资金的流转,资本的运算是有时差的,这是财务分析的很重要的一个前提。
一方面,供应商提供给你货物,你不一定马上就给他钱,一般30天后支付,另一方面,你作为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商,客户在支付你产品与服务的购买款项时,也不是即时的,而是要等一段时间,时间长短跟你公司的类型、客户那一方的一系列因素以及你与客户的沟通质量是相关的。
这两方面的时差,就造成了一系列的会计问题,主要是资金流转。
如果你是老板,你就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因为对这个时差的管理,决定了你的现金流。
特别是新创公司,你不事先了解企业运行存在时差就进行生产与运营,可能造成你还在盈利,却不得不倒闭的严重后果。
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当你准备像财务人员一样思考与行动时,你手上也必须有一套工具,这套工具也是你思维框架的起点。
那就是传说中听起来十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三个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通过阅读这三个表,观察理解数据,你对公司的静态分析,便有了一个大体的框架。
具体怎么观察理解,稍后一一分析。
比率分析是会计手段的基本手段之一。
为什么要用比率来看问题?因为比率就是一种比较手段,能够简单明了地分析出相对的重要性与被比较事物的产出价值。
是的,一句话,比率分析,就是价值分析。
走到这里,你就可以用财务的思考方式来思考如何管理企业,用财务的知识来优化你的决策,来制定更加合理科学的发展战略。
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管理者,总是在与现实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
建立了思维框架,也是为以后更加深入地理解公司财务与管理打好基础,而学习过程,往往也能化被动与主动。
PS:为防止没有重点,本文主要讲如何读表的主要思路,具体技术手段,请百度文库。
(1)抓住一个点: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什么时候开始计算决定了利润的多少,一般是在产品与服务交付完成之后计算销售收入而不是客户把钱打给你之后才开始计算——比这个日期提前或者滞后,也是可以的,但是不同时间与不同方式的计算,将会导致你的利润的不同。(所以这也是做手脚的一个地方,合法的。)
(2)抓住一个原则:配比原则
所谓配比原则,说的专业一点儿,指的是销售收入要与其对应的成本和费用相互配比。所得简单一点儿,就是产品成本不是总着算的,而是要折旧或者均摊到你每一个会计期间来配比。一个电脑系统,会计上估计用三年,那么你每一个月就要均摊到1/36它的原来的价格。
(3)抓住两个主要变量:成本和费用
产品成本或者服务成本:与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直接相关的费用;
营业费用:与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间接相关的费用。
哪项属于成本,哪项属于费用这个要搞清楚,不同的区分,会导致不同的利润。
总结:利润是被会计计算创造出来的,不是简单的生产出来的。
资产负债表比利润表更加难读一点,阅读与分析的思路在于:
(1)抓住一个基本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等式也意味着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总是平衡的(即等式两端总是相等的),企业的日常经营,就是两端的不断转化,一端变化了,另一端也要相应改变。
(2)抓住一个阅读思路A:哪些是资产?
资产的类型很多,不同的公司,资产组成也是不同的,你要分清楚,资产负债表里面那些代表资产的项目。另外,还要分清哪些是固定资产,那些是可变资产;哪些是有形资产,哪些是无形资产——这决定了你企业的估值。
(3)抓住一个阅读思路B:哪些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哪些负债是短期的,哪些是长期的?负债的长短期决定了你敢不敢迈开步子发展,也决定了银行与投资机构会不会融资给你以及融多少资。所有者权益里面哪些是股东的钱?股东的钱有多少?了解这些有利于了解投资者的态度。
悄悄告诉你,上面两个表作起假来,要比现金流量表作假要简单很多——所以你不了解清楚,你就可能面临会计欺诈的风险。(额,不过,一般的会计欺诈,都是老板主动授意会计干的,就是为了账面数据好看,从而股票坚挺,投资者不撤资。。。)
因此,投资机构更加看重现金流量表。而作为一个老板,现金流量表主要提供给你企业是否健康运行的信息。
抓住一个”来源分析“
现金流来自哪里?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每一种来源,都代表了现金提供方对你企业运行的态度,也进一步表征了你的企业的生产运营状况。
PS:现金流量表比较难读,有时还需自己计算。
比率分析,虽然是在做数字计算,但是更加重要的是数字背后的深刻内涵,这些内涵表征了你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的利用效率以及企业整体的健康程度。
作为一个老板,你需要注意的几大比率为:
1.表征公司盈利能力的比率:
毛利比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
2.表征公司债务和使用债务状况的比率:杠杆比率(杠杆,就是债务)
负债权益比,利息保障倍数;
3.表征公司履行所有财务责任的比率(表征公司能不能付得起工资,供应商的钱以及交税能力):流动性比率: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4.表征公司利用资产的能力的比率:
存货周转天数与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土地、厂房与设备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1).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主要理解现值,贴现计算等概念;
(2).投资收益率的本质与净现值法;
一个管理者,有几个核心的身份,对内,他是内部管理者,对外,他是外在经营者,而长期来看,他是战略制定者。
把这三个身份履行好,意味着管理者在内,是一个良好的资源管理与分配专家;在外,是一个供应链管理与营销专家;长期来看,还是一个投资理财家与战略家。
把这三个身份履行好,就是综合管理,其基础,就是有一颗财务分析的头脑,有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
总计性的说一下,财务管理的思想吧,比较务虚:
财务管理的思想(个人总结):
1.企业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内部元素互相联系;
2.财务是企业的血管,是对企业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诊断的主要依据;
3.在企业内部的分析,必然带着分析者的主观因素(包括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企业内部的决策与计算也并非客观,必然面临着权衡取舍;
4.数字是死的,人是活的,最重要的是透过数字看到问题所在;
5.每一位员工,都是管理者,都需要基础的财务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