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鹏,刘华鹏讲师,刘华鹏联系方式,刘华鹏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刘华鹏:从大数据征信看银行风险控制创新
2016-01-20 8283

数据将是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已成为银行业界的共识。在大数据时代,银行所面临的竞争不仅仅来自于同行业内部,外部的挑战也日益严峻,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企业在产品创新能力、市场敏感度和大数据处理经验等方面都拥有明显的优势。在此形势下,利用大数据征信创新和提高银行的风险把控也逐渐成为业界关注与探讨的重要话题。

银行业在风险控制中的不足之处

普华永道发布的《2015年中国金融及银行业展望》指出,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上升36%,达到7670亿元人民币,是四年来的高点。预计2015年不良贷款上升的趋势将持续。上述数据的背后,除了经济下行导致的逾期风险上升的原因之外,银行在风险控制中存在漏洞与缺陷也是重要原因。


刘华鹏老师在农业银行讲授互联网金融

信息不对称与贷款欺诈

随着P2P、小贷等民间借贷的兴起,借款人越来越容易通过非银行途径获得贷款。而民间借贷机构无须向人民银行上报数据,非银行体系的贷款申请情况、负债情况和逾期情况等信息不清晰、不透明、无法提前预知的矛盾愈发突出,往往到了借款人逾期甚至失联,银行才被动了解到借款人在民间借贷领域的部分历史逾期借贷情况或负债过高等不良行为信息。

贷款欺诈问题也是银行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尤其是在信用卡领域和部分运用信贷工厂模式运作的贷款产品。银行固化的发卡审核流程以及信贷工厂运作模式已经不再是秘密。目前信用卡、贷款的包装、组团欺诈骗贷的情况屡见不鲜,尤其是在信用贷款领域,约有60%的信用贷款来自于欺诈,这其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于身份造假和资料包装。在数据维度不全面的情况下,银行等放贷机构由于没有第三方大数据支持,缺乏充分和有效的交叉核验手段,容易被组团骗贷者钻空子。

信息不及时与贷后风险防范

信息获取的不及时也给银行在贷后风险管理中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麻烦。例如,银行往往希望第一时间知道一家企业客户在获得贷款后是否面临新的法律诉讼,但是大多数银行使用的方式仅仅是依靠信贷经理不定期手动查询当地法院网站的方式获取信息,这当中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一旦信贷经理忘记查询或者操作失误,贷后司法诉讼监控工作将形同虚设。这还不包括持续监控该客户在民间借贷中的申请情况、负债情况和逾期情况等风险点。银行在贷后风险防范过程中的手段和效率都极大地制约了银行风险控制的效果。

成本和效率的矛盾

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和信息获取不及时的问题,银行往往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来辅助判断。但是数据采集的过程中通常运用的方法是要求借款人或企业补充提供大量的资料,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为了提高效率,需要搭建一套能够实现部分数据的自动采集,同时需要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后台管理系统,但是这必须组建专门的工程师团队和进行大量的IT开发工作,对不少中小银行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大数据征信与贷款风险控制

201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印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为期六个月的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这意味着,这八家机构或将成为我国首批商业个人征信机构。由此,正式拉开了大数据征信产业的序幕,个人征信市场成长空间已经打开。基于美国个人征信市场达600亿美元的规模,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的庞大,未来发展成熟之后我国的个人征信市场空间很可能达到1000亿元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征信成为了互联网巨头的必争之地。除了阿里巴巴和腾讯,百度、京东金融、小米金融、360金融等互联网公司也表示将打造互联网征信系统,并有意申请第二批个人征信牌照,部分机构已经向人民银行提交了申请。互联网公司的高调介入表明,一方面互联网公司的创新特性和快速扩张特性给传统征信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各自不同的大数据优势和应用场景优势,将使得征信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国内大数据征信产业发展趋势

各类大数据公司介入大数据征信市场,使数据维度和种类相比两年前有了极大的丰富。特别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兴起,围绕着移动上网设备信息、地理位置信息、运营商信息的大数据公司和大数据服务层出不穷,并开始运用在P2P的贷款审核和交叉核验流程中。但是,数据的来源和有效性依然制约着大数据征信产业的发展,目前行业依然处于早起的探索阶段,尚未有成熟的“杀手级”应用工具出现。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