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汉仕,肖汉仕讲师,肖汉仕联系方式,肖汉仕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心态培训与压力管理博士教授博导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肖汉仕:现代社会变化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6-01-20 13539
                                 现代社会变化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中国全民健心网首席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肖汉仕教授
 
摘要:现代社会变化表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管理法制化、文化思潮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选择自由化、更新频繁化、信息膨胀化、生活节奏快速化、竞争激烈化、协作紧密化、关系复杂化、空间狭小化、环境恶劣化、刺激多源化。这一切在给人们的心理健康与发展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心理健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心理素质培育缺乏、心理发展滞后的情况下,导致了今天人们心理问题的严重化。需要根据心理保健的需要促进社会的理性变化,注意社会环境的优化,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心理的劣性刺激,使社会发展与心理健康协调。
关键词 社会变化    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     扬优抑劣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现代健康的含义不仅仅是躯体无病症,而是生理、心理、社会以及道德的适应良好。心理健康已经成了健康的非常重要的另一半。
由于卫生事业的发展,传统疾病防控的重视,现代我国人口的身体健康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身体素质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然而,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却并未呈现出相应的变化,心理问题表现得更加复杂、普遍而且更加严重。
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总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各类重性精神病人约1600万。①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WHO1996年资料)1993年抽样调查表明,国内各类精神病的总患病率已由1982年的千分之十二点六九上升到千分之十三点四七。(不含神经症)。1991年北京地区显示,神经症的患病率为二十五点一八。目前,我国儿童的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老年期的精神障碍,酒精与麻醉品滥用以及自杀等问题明显增多。据1999年调查,我国的自杀死亡率为22.2/10万人。据预测,在21世纪我国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在2020年的疾病总负担预测值中精神卫生问题仍将排名第一。②
进入21世纪以来,精神卫生问题更加严重。人们的紧张、抑郁、焦虑、恐惧、烦躁、郁闷、苦恼、愤怒等情绪障碍,并未随着社会发展而减少,反而在许多人群中更加频繁、更加强烈。这不仅带来精神痛苦,严重地威胁着健康状况,影响生活的质量,而且也容易引发个体和群体问题行为。心理问题发生率并未随着社会变化发展而下降,反而呈现增高趋势,人群的职业地位越高,人层次越高,心理压力越大,对心理健康的威胁越大。
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象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③
    心理问题的严峻化趋势,自然有其复杂的原因,从宏观的方面看主要是外部的劣性刺激、自身心理素质水平低下、社会心理服务机制缺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反映,现实刺激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外部的劣性刺激通过感觉、知觉、判断、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进而影响人们的情绪、情感、性格、兴趣、爱好等,如果主体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够,社会心理支持服务机制缺乏,就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甚至重性精神疾病。
那么,现代社会的变化到底有些什么特点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它对人们的心理有何影响,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什么样的需求,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综观我国社会急剧转型的现实,与传统社会相比较,我国今天的社会已经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并呈现出新的趋势。
概括起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十五个方面:
       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管理法制化、文化思潮多样化、道德判断复杂化、价值取向多元化、选择自由化、更新频繁化、信息膨胀化、生活节奏快速化、竞争激烈化、协作紧密化、人际关系复杂化、生存空间狭小化、生态环境恶劣化、劣性刺激多源化。
     这些客观的现实相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与发展来说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心理的全面发展和潜能的充分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舞台。与此同时,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严峻的挑战和潜在的威胁。
      在经济方面,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正推动着我国不断地由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转型,不得不日益融入国际市场,这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经济体制的改革,一方面,为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物质需要的满足创造一定的条件,也失去了人们的“铁饭碗”所具有的稳定感和职业安全感。同时为人们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从而产生出更多的精神需求与更高的期待。人们在求得温饱物质等基本需求的满足之后,自然会产生安全、尊重、情感、自我实现等精神的需求。而需要的层次越高,满足的难度就越大,并且,期望值越高,失望也越大。在今天,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激发,有的表现出过分膨胀。在各种不付责任的许愿、承诺误导下,不少群体和个人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期望甚至幻想。而社会管理与服务却未及时跟上这一步伐,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所提供的资源与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成比例并且存在不对称,社会又缺乏正确的引导。这样,人们产生心理挫折的可能性也就自然相应增大,由此导致的挫折感自然增多。对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心理教育长期忽视,心理素质发展滞后的情况下,人们的心理健康难以随着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而优化,有的可能反而恶化。从而出现“拿着筷子夹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所谓奇特现象。
      由于经济基础影响并决定着上层建筑,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深化必然迟早引起政治体制的改革。客观上要求加速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民主空气将总体上趋于浓郁,使得政治生态环境将逐渐变得宽松。专制、高压、强迫等与文明不和谐的现象得以相对减少。这样,将为人们发表意见、表达情感、倾吐心声、排遣郁闷提供更多的渠道,这样,将一定程度上改变依赖、盲从的性格,减少压抑、憋闷、紧张、恐惧等情绪,为保持心情舒畅提供更多的保障,也将激活人们的参政意识与热情,使人们的思想逐渐脱离幼稚与盲从,趋向独立与自主。但对那些习惯了皇权的专制统治与唯命是从的人来说,也可能在心理与行为上一时难以适应。
      要想保持社会的稳定与科学管理,要求社会的管理日益法律化和制度化。这一趋势将使原则、制度等刚性的因素强化,使传统的管理中的人情、灵活等柔性的因素减少。人们的言行举止将更多地受着法规、制度的约束。这样,保证了人们的合理方面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更充分的保护,而那些贪得无厌、以损人而私己、好逸恶劳等方面的不当需要将难以满足。从而使得人不能为所欲为,为免惩罚而不得不对一些冲动加以自我控制,对一部分非理性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加以压抑。那些有不良动机者难免产生更多的顾虑、担忧。而那些违规、违纪、违法者则可能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遭遇更多的紧张、担心、不安等情绪体验,更易引发焦虑、恐惧等情绪障碍。那些做了亏心事者,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胆颤心跳、寝食难安。出现由于道德适应不良而威胁心理健康甚至身体健康的现象。
       政治生活的民主、舆论的相对宽松,将促进思想、文化的多样化。除了一定的社会主流文化外,各种亚文化也将登上舞台,参与竞争。各种思潮泥沙俱存、异彩纷呈、争奇斗艳,不断出现分化与融合。变幻莫测的万花筒式的社会文化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这些多样的文化与思潮,一方面,它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的精神世界,但也易使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增大了鉴别、欣赏、吸收、批判、抗拒的难度。容易出现文化的的消化不良。特别对于长期习惯了一种文化的我国人们来说,难免产生一些困惑、不知所措,引起焦虑、困扰。
      受各种各样文化、思潮的影响,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挑战,人们信奉的有些伦理道德判断标准在新的文化思潮中受到冷落甚至嘲讽、批判,而新的道德准则尚未建立,或者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同。在行为抉择的过程中经常受到良心的责问,缺乏被认同的自信和内心的坦然。容易出现彷徨、自责、懊悔、矛盾的心态和情绪。
       在新的文化、思潮及道德观念的影响下,人们的价值观必然随之发生变化,价值取向由单一趋向多元化,人们克服了以往价值取向过分同一,缺乏独立个性的现象。今天,无论是生活方式的价值认同,还是自我的人生目标或职业倾向都变得丰富多彩,人们崇拜的偶像变化,模仿的榜样各异,人生的追求多样。如果没有科学的价值判断能力,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就会出现价值观模糊、价值判断错位、是非颠倒,有的人出现新的拜物、拜金、拜色、拜权现象,而精神、信念、理想贬值。当这些物、色、钱、权一旦到手或腻烦,或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时,就更容易出现心灵空虚、无聊,觉得人生缺乏意义,失去积极向上的内驱力。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有相对自由的条件,随着社会管理的文明化与人性化,将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人们更大的自由度,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事业、学业、婚姻、家庭、生活、迁移、信仰等方面的抉择变得更加自由。人们在拥有更多的自主决策权力的同时,也不得不自己承担选择的责任。这一方面为人的充分自由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但选择的自由也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如果缺乏自我决策能力,患得患失,优柔寡断,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就会出现双趋式心理冲突,在进退两难时出现双避式冲突,在面临复杂的选择时陷入多重趋避式的心理冲突之中,产生烦恼等情绪困扰。而长期的、剧烈的心理矛盾冲突无异于心理折磨,容易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听命于人,自己当家做主的意识不强,自我决策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以至有的人面对自由、自主,却不知所措,以至产生不必要的烦恼和过大的心理压力
       在现代社会,各方面的更新日益频繁,科技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交往的方式等方面的影响迅速增大,日趋深远。人们所处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不断变化,自身所属的正式及非正式群体不断转换,自身的角色、职业、地位以及知识结构、眼界、观念、身体、心理可能日新月异,这一变化莫测的客观现实,对人们的心理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有些人习惯于几十年一贯制的生活,沉恋于过去的辉煌,不能面对客观现实,加上过于频繁的变化容易引发困惑、埋怨、愤恨、不稳定、不安全等负面情绪和情感,容易出现逃避、对抗或被动、盲从等非理性的行为。
现代传媒手段的多样与普及,使人们接受到的信息日益丰富膨胀,在扩大了知识面的同时,也带来了辨别、取舍的难度。由于眼界开阔,原来的思想、观念将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平衡的心态容易被打破。现代网络等传播媒体的自由性、开放性,使信息没加过滤地进入人们的视觉、听觉,良莠俱全、真假难辨,从而人们遭受着更多的虚假、凶残、暴力、黄色等劣性信息的感官刺激和强烈的诱惑,或不当的强化。容易引发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出现心理失衡。这一特点对人们的自我鉴别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自我鉴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儿童更易成为受害者,有时即使久经江湖的成年人也难以幸免。今天的网络成瘾等心理行为问题就是它的特殊产物。
       外部环境的变化迫使人们去主动或被动地适应,从而促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不得不更新知识、观念,发展、完善自我,以适应客观社会的要求。否则,就会出现对社会的适应不良。一旦被动就会相对落后,陷入弱势地位。正所谓不进则退、慢进也退。从而驱使着人们快速前行。这一局面在促进人们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难免给人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使人产生前所未有的对社会变化适应难度,心理的紧张感、急迫感、恐惧感、焦虑感自然会加大。客观上要求人们有更强的自我应变和适应能力。
      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感受到了空前的竞争压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范围更加广泛,它将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并且它已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扩展到人与动物及自然界的全面竞争。竞争必然有压力,这种压力一方面可能转换为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成为通往胜利之门的钥匙。而对于心理素质不良的人来说,这种压力却可能成为一根无形的锁链或精神负担,制约前进的步伐,甚至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产生焦虑、抑郁、神经衰弱等心理障碍。有的可能因害怕竞争而退缩、逃避,有的可能因竞争失利而自责、懊悔、埋怨、迁怒。出现不良心态和不当行为。
为了各自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又不得不进行紧密的协作、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妥协,以便实现双赢。否则将两败惧伤。这使得人们不得不日益重视协作精神。这就意味着必要的放弃、奉献、忍让、牺牲和需要的延迟满足和压抑。在这一过程中,有的人会体会到奉献的喜悦、牺牲的高尚、应得回报的享受。有的人则体味到的仅的吃亏感、愤懑感、压抑感、懊悔感、矛盾感或内疚感等不良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与不得不进行的相互协作,使得人际关系趋向复杂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对自然已不再是简单的征服与利用,还必需尊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人们既要勇于竞争,又得乐于协作。而在具体的竞争和协作过程中,利害的趋避、行为的取舍的矛盾冲突常常与我们为伴。失败的痛苦与胜利的喜悦常常如影随形,难以长久分离。要求人们在享受竞争的成功、协作的喜悦的同时,还必须能够承受失败的打击、牺牲的痛苦。如果缺乏应有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就会产生冲突、失去和谐,引发心里痛苦,影响心理健康
      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规律,在今后比较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的绝对数仍将大量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土地的沙漠化、不适宜人类居住的面积扩大,加上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人口的密度呈现继续增大的趋势,从而使人均可占有的空间更加狭小,变得拥挤。而人口的密度大小、拥挤程度都会对人心理,特别是情绪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适当的人口生活密度让人产生宽松、开阔的舒适感,过大的人口密度,过于拥挤的人口,易使人出现憋闷感、烦躁感、紧张不安感。人口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结构、亲友关系网络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家庭心理支持系统变化,功能弱化。
自然环境的好坏,如,温度的冷暖,湿度的大小、环境的清洁度、植被的覆盖率,空气的污染指数等自然环境都会给人的心境造成良性或劣性的刺激。给人带来愉快或不爽的心情。现实的水资源污染、温室效应、大气浑浊、植被破坏现象,虽然在一定时间和局部地区得到遏止或恢复,但客观上难以全部逆转。全球的自然生态环境从长远和宏观上看,仍将呈恶化趋势,自然会对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们产生更多的劣性刺激,影响着我们的感官,破坏着我们的心境。
         
      这一开放多变的客观现实与封闭、稳定的传统社会相比,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影响,给我们带来了物质享受、思想宽松、生产高速、生活舒适、行动方便、选择自由、眼界开阔、交往圈扩大、变化频繁、发展快速等积极因素。从而为人的心理发展、潜能开发、自我实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它也客观上使人们今天面对的不良刺激的内容更丰富、不良刺激的源头更多、影响更直接全面,也使我们适应的难度提高,心理压力加大,心理障碍与问题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从而对人们的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带来了严峻乃至残酷的挑战,构成严重的威胁。
      无容置疑,客观现实往往是利弊兼而有之。这其中的许多影响是客观的必然产物,人们只能积极去改造自我以求适应。而有些则可能是人为的,通过优化决策和理性选择,其中的部分劣性刺激是可以避免或减少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发展变化的决策,选择社会发展道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时,在注重经济、社会效益时,还应注意人性、关注心理发展与健康,分析它们给人们的心理发展与健康可能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将社会变化是否有利于维护人们的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将社会决策是否有利于护心、育心作为衡量其科学与否的标准。从而避免以牺牲人们的心理健康作为社会发展变化的沉重代价。
       为了减少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危害,我们有必要对现行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管理、法规等人为的因素进行一次全面的、理性的反思,审视哪些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哪些危害着心理健康,利弊得失如何,是否可以避免,是否可以减少,有无更理性发选择。从那些严重危害人们心理健康的举措得以矫正、控制、防范。从而使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加符合人性、更加科学、更加和谐、更加有利于心理健康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