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名春,廖名春讲师,廖名春联系方式,廖名春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0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廖名春:解读《论语》与孔子精神
2016-01-20 4820
客户:湖南师范 地点:湖南省 - 长沙 时间:2012/4/20 0:00:00 (记者 周慕茜 彭旻婕 徐可心)4月20日下午,至善讲堂座无虚席、掌声雷动。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廖名春教授做客至善讲堂,解读《论语》与孔子的真精神。校党委书记张国骥教授,学生工作部部长长何旭娟、评建办常务副主任李香华等,与近300百余名师生一同聆听了讲座。 对于一本没有断句、没有注释的《论语》以及它背后的孔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不乏对孔子的误读。针对这些误读,尤其是杨伯峻《论语译注》中的一些有待考证的观点,廖名春逐字逐句推敲《论语》中的用字与断句,结合《左传》《礼记》《晋书》等,以严密的逻辑介绍、解答了《论语》中四个长期未决的问题。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一般认为“耻”字是“有羞耻心”的意思。廖名春却有自己的观点,结合全句语境,他认为此“耻”应该为“止”,即停止暴政苛刑,实行仁政。这是孔子以“王道”和“霸道”相比较,凸显其“仁政”思想的语句,也更符合孔子的真精神、真理想。 廖名春还就《论语》中的另一桩“宿案”——愚民还是重民进行了独特的解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学界有一种说法支持前者的断句,认为孔子的这句话表达的是“愚民”思想。而根据孔子的精神本质,廖名春认为这是一种误读,这句话实质上应按后者断句,表达了孔子“重民”的思想。 “知道”还是“达道”?廖名春认为,依照孔子的志向,是不会以“知道”为难事,亦不会以“知道”为最终目标的。故认为误解“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闻道”是“知晓道理”,是不完全的。只是知道了圣人之道而不去努力追求以至“达道”的至高境界,无法讲通,更不能阐明孔子的抱负。 “君子有三畏”“后生可畏”,这里的“畏”是“畏惧”的意思吗?廖名春认为,这里的“畏”字理解为“敬重”更为合理,廖名春说,《论语》中共有十处“畏”字,有八处都应做“敬重”解,这更符合孔子爱护晚辈、自省吾身的精神内涵。 讲座最后,廖名春耐心地回答了同学们关于《论语》内容、意义等方面的提问,廖名春表示,与其在外界的浮躁中迷失自我、怀疑经典,不如深入《论语》研究,找寻内心的平静。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