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君,骏君讲师,骏君联系方式,骏君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微信营销/互联网营销
49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骏君:汽车后市场O2O坑太多,数据和通道最重要
2016-01-20 46749

前几天看了一组数据:截至目前,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5亿辆,持有驾照的国人已超过3亿——这已经相当于全美国人民。一时间,说起中国的汽车后市场互联网,到处都是几千亿的感觉,无论是VC投资人还是苦逼创业者,个个都好像闻到了内蒙古大草原烤全羊味一样两眼放光。


人人都在说快节奏,那就一定需要冷思考。今天就来说说自己对中国汽车后市场互联网的冷思考:中国的汽车后市场互联网,真的有那么多机会吗?如果有,又都是些什么机会?如果没有,那都又是些神马坑呢?纯粹个人见解,欢迎大家交流。


掘金后市场互联网 分析消费成本结构

作为互联网保险创业者,请允许哥先从数据的角度说一说汽车后市场。既然要创业汽车后市场,那我们必须先搞清楚:汽车后市场的钱,都在哪里?都发生在哪些环节?


——但现实是:我发现至少80%的汽车后市场创业者没严肃思考过这个问题。


一名中国车主面对汽车消费,可以从一个纬度去划分:买车前、买车后。买车前的机会大家都懂的:上汽车之家易车看车选车——这些网站赚走了广告费;4S店买车——汽车厂家和汽车4S店卖车利润;第一年的车险费用——汽车4S店绑架你买的(说起这个都是泪,不过明年开始4S店就不大好卖车险了),汽车装潢等乱七八糟——汽车4S店半送半卖的,但几乎可以不计,大概就是这几块;


不用担心,在整个汽车消费链条中,买车前其实只占大概10%。机会都在后面:买完车一开出来就得加油——加油的费用;第二年开始每年都要给车买保险——保险的费用;要开车去上班吃烧烤泡妹纸——停车的费用;还要给车做保养——保养的费用。不是还要修车吗?对,但是这里没有,因为修车的钱不是车主出的,是保险公司出的,这一块的消费成本结构,在保险里了。


很简单:一名车主买了车之后的四块最大的消费成本结构,按高低分布在:加油——以哥为例,一个月大约加3次,每次300,一个月900*12=10800元;保险——15万的车,三责50万+车损+不计免赔等,大概在4500元左右;停车——哥家里有固定车位,公司绿色停车位不要钱(不要羡慕);每月物业管理费(早晚清洁车位)60,一年720元,到外面和朋友吃饭大约500元应该够了,一共1200元左右;保养——哥一年大约开20000公里,就算两次,每次自己上网买嘉实多机油(正品,400左右),空滤机滤等100,一共500,一年最多两次,1000元。


算了一下:一年哥因为开车需要支出的钱大概是17500元:加油占了61%;车险占了25%;停车占了6%(这个算低的,因为多数停车要花钱);保养占了5%。


——你以为我是让你看我花了多少钱吗?NONONO!我是让大家更清晰地知道,你买了车之后,到底会在哪些地方花钱。没错,一名车主买车之后花钱的消费成本结构就是:第一:加油、第二:车险、第三:停车、第四:保养。


汽车后市场互联网创业:比的是数据和通道

在这些地方花钱,那这些地方就是汽车后市场金钱流过的地方。流过,说明有机会;流了多少,说明机会的大小。所以说实话,我看到很多乱七八糟(不是贬义,指模式独特)的汽车后市场创业项目,我真的实在看不懂:你怎么赚钱呢,你从哪儿赚钱呢?

今天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创业大概分为这几类——


高富帅平台类:以淘宝汽车京东卖机油等为代表的大型B2C平台网站——不要小看他们,我认为未来的汽车保养的机会属于这样的平台,很简单,他们有巨大的流量、与零部件供应商最大的谈判和议价能力,在汽车保养这一块,随着车主越来越熟悉,这个消费场景一定是:车主自己上网买一个零部件,然后到他们认可的对应的线下店去换一下就完了;


精耕垂直领域类:比如有做汽车团购的,有做轮胎这一个方向的,有做上门保养的,当然也包括我们车险无忧和车宝UBI车险。

——说到自己,就多说几句吧:车险无忧未来必定是车险购买的入口,因为明年你就会发现,每家保险公司的价格都完全不一样,这家3000,那家可能1300,中国一共有54家保险公司在经营车险业务,一站式找到最好的,那就去车险无忧;而对于车宝UBI车险来说,它本身是和车险无忧完全不一样的定位和模式,它是通过大数据和OBD,采集并分析了车主的驾驶行为,帮助车主证明自己是一名好车主,并积累这些行为,这是一种新型的汽车保险。通俗点说,车险无忧做的是所有车主的生意,车宝UBI车险做的是好车主的生意,和把不好的车主变成好车主的生意。


专注于汽车后市场线下店和线上撮合交易的汽车后市场O2O们。这一类以维修保养居多。他们在线下谈好合作的汽车维修店,然后拿到一个折扣,线上获客车主再去使用。其他领域我没有发言权,至少在汽车维修保养后市场这个领域,这样的商业模式,我只能:呵呵。

那汽车后市场互联网到底比的是什么呢?我认为只有4个字:数据、通道。且听我慢慢到来。有没有想过传统的4S店是怎么做维修保养的?让我们分别来回顾一下:维修,4S店不需要考虑车主,搞定保险公司就OK了,因为你出了险,首先报案,其次定损,定损的时候记得吧,基本上保险公司已经在经意和不经意间,把你安排到哪家4S店去修车去了;那保养呢?你每次去4S店保养的时候,乱七八糟记录给你记录得可认真呢?下次一定会在你快需要保养的时候——提醒你的,当然,这个时间4S店完全靠:猜。


所以,汽车后市场互联网创业,比的是数据——谁有和车主汽车后市场消费的数据,最好是能和车主、车,保持链接!比的不是你有一个网站和平台,你网站搞得再高大上,你不知道车主驾驶数据,就是大海抓虾而已,传统的4S店因为占据了地利,有数据的天然优势,如果你做去创业互联网保养,你有嘛?你如何知道哪一名车主,什么时候需要保养?如果你做不到这个,那就只有一个结局:花巨大的代价去塑造品牌优势,然后再和成千上万的路边店街边店拼成本结构和价格优势。我可以告诉你:这个基本没戏。


光有数据也不行,还得有通道。今年有很多做上门保养的,我也认真研究了一下,从用户体验角度说,感觉确实不错。不用开去4S店排队,在小区或车位上就把保养做了——我都上门了,这还不是通道嘛?其实不是。你能上门,4S店能不能上门?你说不能是吧?那是他们现在还没忙过来懒得理你;路边店街边店,能不能上门,如果他们以自己的辐射范围,自己的服务范围,比如我是一家街边店,我就服务我们家小区的车,天天在小区门口见,你如何面临未来的竞争?


所以,这个通道,并不是我们今天大多数人以为的,我弄个网站,然后有机会你下单服务了你一次,就通道了——路边店可能到小区发下传单,搞定物业弄几张优惠券就分分钟把你灭了信不?


美国汽车后市场模式只有10%适合中国

那这个通道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基于数据的通道,基于车主驾驶行为的通道,基于如何在车主最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发现的通道。


举个例子为证。前几天我在我们车宝UBI车险大数据平台看数据——目前我们每天大概回传190万条数据,随着车宝用户越来越多,每天以200%速度增长,每一条记录算一条数据,比如我们车主每点火启动开车一次,到熄火时的油耗记录,算一条数据。那天我通过数据,发现一位住在江苏镇江市丹徒区的一位雪佛兰科鲁兹车主,发动机温度过高,怠速数据也不正常,我当时就怀疑:他的发动机肯定有很严重的积炭。


通过这条数据发现,我让车宝客服立即联系了他。第二天他开去一检查,果然是。相信大家都明白了,这个通道不是你弄个网站,而是基于你数据的通道——一种可以在车主发现之前更早获知车主需求的通道。假如车宝在全国各地都有合作的维修网点会怎样?假如车宝APP在目前车况检测的基础上,打通故障维修商家会怎样,发现你这里有问题,马上给你推荐3家靠谱的汽车维修保养店供您选择。


今年有一类汽车互联网创业项目特别火,那就是分享租车——通过社区、人和人之间来共享车辆,共同承担车辆使用费用。这真的靠谱吗?真的适合中国吗?说说我的分析和判断。


我们首先看中国人的租车需求:第一、商务租车,我觉得易道真心做得不错,他们成功地将个人更高的用车需求,和传统汽车租赁企业获客难的现状用互联网解决了;第二、个人租车,中国人什么时候会租车?我认为绝大多数是离开自己的生活半径范围的时候,更多的可能是到另一个城市,这我觉得神州租车和一嗨租车已经把市场分得差不多,网点建设得差不多了。


那哪里的分享租车强?答案是美国,美国是什么特点?地方大人口少。美国国土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但别忘记了他们只有3亿人——这只相当于中国长三角江浙沪的人口。此前我曾研究过为什么特价酒店在中国不好做的原因,为什么美国的特价酒店会很火?答案就是:美国人会愿意多开1小时,去选择入住更低折扣的酒店——因为他们地方大,人并不多,出行选择的成本更低;但中国人大多就不愿意了,他们更多会在一个区域选择一个更合适的,而不是去放大这个区域,不信各位可以问问自己,如果你在某城市A地开会,告诉你去这个城市B地,两地相差30公里,一晚上便宜100你去不去,你可能就觉得算了。


所以我认为,照抄照搬美国汽车后市场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适合中国。我认为美国的汽车后市场互联网模式,最多只有10%适合于中国。不仅是人口、地理与交通出行环境的因素。美国的汽车文化、美国人对二手车的认识、美国人对环保和绿色的理解,这些都是具有很深刻内在逻辑的商业模式成功的因素。比如在美国,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书都可以申请查询,在中国你要去查询估计交警想揍你。


我为什么不看好分享租车?因为我认为中国人对车的需求和美国人不一样。美国人把车看做是一个交通和出行工具,但中国人的传统理念是“有车有房”,中国人把车看做是自己的一个物质基础和身份标志,不仅仅是交通工具那么简单的。有数据为证:去年中国一共卖了2200万台新车,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大家感觉差不多了吧,应该往下走了。但事实是:今年一、二、三季度,从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的数据显示,销售的数字均同期高于2012年、2013年,这意味着:今年中国将卖出更多的汽车。


而包括中国缺乏诚信体系建设等种种因素,把自己的车给别人开,事实上都有非常巨大的隐患和风险:比如法律的风险,如果发生事故把人撞死了,依照中国现行法律,死者家属是可以把车主列为共同被告起诉追究责任的,因为你是车辆的所有人产权人;比如道德的风险,把你的车开出去野蛮驾驶就算了,如果不上路子换点零部件你能怎样,不要说你有保险,真的没用的,因为这个太难鉴别。


地理属性+使用习惯=不可逾越的鸿沟

还有两个汽车后市场互联网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是地理属性、使用习惯。我认为这是两个不可逾越的鸿沟。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各位可以问问自己:你经常去哪里洗车?我想大概是两个地方:你家附近的洗车场,你公司或单位附近的洗车场,你去购物吃饭娱乐时地下停车场的洗车场。如果现在给你一张洗车优惠券,面值50免费洗一次,但你要开30公里,你愿意去为此免费来一次吗?我认为可能性不大。


这个事实其实已经告诉我们:汽车后市场的消费习惯,有一个很大的特性:那就是地理属性,车主的消费行为一般发生在自己活动范围的一个可被量化的半径。不仅是洗车,你想想你经常去哪里加油也会明白这个道理。既然这些消费的行为是带有地理属性半径的因素,那就意味着一个很残酷的现实:车主在这些地方的消费是有连贯性的、是熟悉的、有的车主可能一边把车钥匙递给洗车师傅,洗车店的老板就赶紧过来打招呼发下次再来洗车的优惠券了。


你认为你做一个线上的O2O就能改造他们吗?我认为是不能的。我们假设一下,就算车主第一次通过你的平台,到线下店享受服务了,你认为第二次再通过你去的机率有多大?不要忘了线下店只要不是个傻子,肯定都会把生意给抢了,为什么还会继续通过你?因为在汽车后市场,车主每次去做的服务内容,基本上都是相差无已的,他只要认为这个店还不错啊,服务可以,价格也还行,路线又不会迷路,那线下店自己给车主的折扣,一定永远比你给车主的更低!


所以我认为,地理属性和使用习惯是两个不大可能去逾越的鸿沟。地理属性决定车主的消费半径,然后又间接培养了使用习惯。千万不要说点评啊,第三方服务啊,这些在汽车维修保养几乎等于失灵。首先每台车的故障完全不一样,你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其次每位车主的要求也不一样,他认为这样就行,你认为还可以更好,请问如何点评,这个点评是否有价值?


在汽车后市场互联网创业,我认为,我们需要对所创业的行业,有深刻的行业研究和商业逻辑,汽车后市场互联网需要的不是一个平台或网站,需要的是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从大数据、从地理位置、从消费习惯、从驾驶行为,去寻找这个行业的“转折点”,以及在这个转折点中,我们独特的商业价值和商业机会。


4S店知道有人要买车,但他们不知道这人在哪,是谁——于是汽车之家通过制造丰富的汽车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现和锁定了潜在的消费者,与其说汽车厂家和4S店付给汽车之家的是广告费,还不如说是购买潜在消费者的费用;酒店和航空公司都知道每天有人要住酒店要出行,但他们同样不知道这人是谁,在哪里——于是携程通过搭建一个和酒店、航空公司合作的订票系统,帮助我们更快更准地下订单订票,实现了他们的商业价值;保险公司只有客户的电话号码,上一年度出险理赔记录,他们也不知道这位车主买了车险要开多少时间,要开多少公里,是个安全驾驶的车主还是个到处乱撞的人,于是只能全部定一个价——于是车宝UBI车险就帮助保险公司,帮助车主在他们之间搭建这样一个平台缩短彼此的距离,让好的车主证明自己获得优待,让保险公司识别到更多潜在的风险,为每一位车主做出更合理的定价。


最后,我想创业和做生意是有本质区别的。做生意就是一个买卖,如何赚取更多差价的过程;而创业的前提是创新,创业本身则是以创新为基础对一个行业的改造,要么更快了、要么更便宜了、要么换了一个新的玩法大家获益。我常常把这个形容为:水面以上和水面以下——作为一个消费者,只要看到水面以上就行,感觉更爽了!但作为一个创业者,必须深刻研究行业本质看到水面以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水面以下,这可能还和文化、历史、形态、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结构有关。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