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陈向东自己却没有多少心理上的落差。因为他已经将自己的心态归了零。现在,陈向东可以穿着套头衫、短裤,趿拉着凉鞋上班,而不用像以前那样的西服革履、衣冠楚楚。而且,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英文名字——Larry。
在新东方工作了十多年,陈向东都没有给自己起过英文名字。可是,在互联网行业,同事之间都是直呼对方的英文名字,他自然也不愿意再听到同事喊他“陈总”。陈向东能够在43岁的时候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字,确实能看出心态的变化。正如他自己所言——正在以90后的心态去创业,不怕失败、不怕拍砖、不忘初心。所以,原本“跟谁学”测试版计划10月15日上线,他迫不及待地提前到了9月20日,像90后的创业者那样急切地想去贴近用户,了解用户的产品体验。
其实,陈向东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心理上的落差。那是他离职前往美国陪伴太太、孩子的时候。起初,陈向东手头还有一些新东方“遗留”的工作。随着善后工作逐步完成,电子邮箱逐渐归于沉寂,他也显得有些落寞。依照太太的意愿,陈向东最好能够留在美国,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而他当时也没有考虑好何去何从。
事实上,从新东方离职时,陈向东就向俞敏洪等一干新东方高管明确表示过,将来所做的事情肯定不会与新东方一样。但是,什么样的事情与新东方不一样呢?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给予了陈向东莫大的启发:移动互联网教育的时机到了。
不可否认,在地面教学方面,新东方无疑是国内做得最好的教育机构。那么,超越新东方只能采取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陈向东首先考虑到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于一对一教育机构而言,其成本构成大致为:20%为营销成本、20%至30%为场地成本、30%为教师成本。如此计算,一对一教育机构的利润并不高,甚至有可能出现亏损。
一对一教育机构营销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在于市场竞争异常惨烈。而占据20%至30%成本的场地,却由于课外辅导的特性日常总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完全有可能借助互联网降低相关的办学成本。
于是,陈向东选择了回国。之后,他结识了正在互联网教育领域创业的苏伟、百度凤巢计划负责人张怀亭。5月16日,三个原先的陌生人开始组建创业团队,6月份注册了公司,走上了“跟谁学”的创业道路。
作为懂教育的联合创始人,陈向东将“跟谁学”定位为教育的电商平台,其核心目标就是提供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选择平台,因而“跟谁学”的品牌口号是“万千名师,一搜即得”。实际上,“跟谁学”模式既有陈向东自己的心得,又有教育市场的需求。
说是陈向东的心得,源于当年在新东方任教的时候,他曾经出版了关于GRE、托福考试的辅导书。令陈向东气愤的是,辅导书很快就出现了盗版,而且就在他任课的教学点附近售卖。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向东倒是挺认可“盗版”出现,因为至少说明自己的辅导书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免费与他人分享呢?同样,肯定也会有不少有成就的人士,愿意免费分享自己的学识、经验。“跟谁学”完全能够提供一个免费学习的在线平台。
说是教育市场的需求,则是由于学习者大多通过百度等搜索平台选择学习产品,而其所搜索到的学习产品都是教育机构提供的课程,学习者并不知道谁来任教、水平如何。“跟谁学”就是面向学习者多元的学习需求,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所以,在“跟谁学”平台上不仅有托福、GRE等出国语言培训课程,还有K12课外辅导课程,更有茶道、太极拳、肚皮舞等课程。
陈向东没有细谈“跟谁学”的战略步骤,只是强调“跟谁学”的愿景是“人人乐用的学习服务平台”,其使命是“让教育变得更平等、更便利、更高效”。通过“跟谁学”教育平台,陈向东希望越来越多有技能、有才华的教师都能登台亮相。陈向东坦言,创办教育的电商平台确实有难度。但是,总要有人去做。教育的电商平台绝不是廉价的“淘课”平台,而是提供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好产品。
陈向东义无反顾地选择创办“跟谁学”教育平台,还在于他自己对于未来教育市场趋势的判断。未来的教育市场将出现五种新趋势,即个体教师及教师工作室越来越多,小而美的专业教育机构越来越多,服务社区的细分化教育机构越来越多,题库、应用类、工具类教育机构越来越多,类物流的场地租赁机构越来越多。“跟谁学”的出现,正是顺应未来教育市场的需求。
最后补充一下,自从陈向东创办了“跟谁学”,笔者就听说各路在线教育创业者、在线教育从业者纷纷抢注“跟我学”。今天,陈向东悠悠地对笔者讲:“‘跟我学’的域名也在我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