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君,骏君讲师,骏君联系方式,骏君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微信营销/互联网营销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骏君:张天一:没钱没资源的初创公司,怎样用社群玩转流量
2016-01-20 1307

逻辑思维的案例证明了社群的巨大力量,社群可以帮创业者融到一切东西:包括钱,包括品牌、包括初始用户、包括传播渠道。这次的分享嘉宾,有些特别,他是一个90后,也是北大高材生,放着好端端的铁饭碗不去,跑到犄角格拉里去卖米粉。在一间30多平的小店里,用4天卖出了14362碗粉。


都说初创公司没钱、没资源、没流量,他却用一周时间,捯饬了“一场不花钱的五十万人发布会”。这还不够,他还把这么“土”的一碗粉挂到了以3C智能硬件为主流的京东众筹上,偏偏还拿到了众筹热门榜单的第一名。


不到两年的时间,张天一带着他的伏牛堂从起步10万元人民币,发展到拥有20万社群用户的品牌,如果你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我是把社群玩到了极致。”这次,伏牛堂创始人张天一坐客爆品会,与4500位创始人分享他的社群升级之路,解读你所不了解的社群商业。


以下内容来自爆品会课程实录(未经本人审阅):


大家好,我是张天一。目前在北京经营一家湖南米粉店。从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到今天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其中探索最多的就是如何打造自己的社群品牌,把伏牛堂变成为一个90后的流量入口。今天跟大家就这一方面,做一个分享。


让2万人参与进来的京东食品众筹

今年双11,伏牛堂的“方便”米粉在京东众筹上,一个月筹集了50万,虽然钱不是特别多,但是有将近两万人支持我们。一个湖南米粉,在一大堆智能产品当中脱颖而出,不说是绝后吧,也算是空前了。


但起步其实是不太顺利的。一个米粉,跑到主要做3C产品的京东众筹上,又不是重点项目,被摆放的位置也不是很好,这可能意味着没有流量,随时夭折。所以我们想了一个点子——举办了一场“万人快衫”的活动。


具体是这样实行的,我们有一个社群,叫霸蛮社,里面都是我们的粉丝,我当时为这个社群专门开了一个档位,请求社群的成员每人给我们1块钱,结果一天之内就有8000多个人支持我们,并帮助我们传播。




因为这件事,虽然我们整个众筹金额不多,但是支持人数特别多,又因为支持人数特别多,被顶上了京东的热门项目,最后在这个项目里排到了第一名。


到了这个时候,整个众筹才算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最终我们让2万人参与进来了这场京东食品众筹。

品牌是可以自带流量的


在这次众筹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微信端的流量与PC端京东的流量,是1:1的关系,而微信端的流量肯定是我们自己带来的。


这件事启发了我,过去的项目众筹,都是一个好的产品,借助众筹平台的流量实现引爆。现在做众筹,项目太多,流量不够分,只能靠自己!


伏牛堂这次众筹,让我意识到品牌自身的能量。通过品牌自带流量完成项目最早的原始积累,然后再来吸引巨头平台的流量,才能让众筹顺利开展下去。

小平台没钱也能爆大流量


针对这件事情,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其流量背后的本质:平台聚合的流量分发,已经不起互联网时代海量冗余信息的冲击,分布式的流量传导才是未来趋势。流量传导方式的转变,让小平台也有可能引爆大流量。


在过去,一个平台的规模越大,他的流量能力相应也就越大,所以会出现巨头垄断流量的现象,作为商家,不需要寻找自己的流量渠道,直接去平台买就可以。而现在的流量变的不可测。例如微信的公众号,跟粉丝数的关系就没有那么强。反而粉丝量越大,打开率越低。


用户获取信息更多不是来自折叠的订阅号,而是朋友圈。文章的传播效果,不太取决于你的平台有多少关注者,而在于你的转发量。这就意味着,有可能很小的平台,通过一个优质的内容,可以引爆极大的流量。

伏牛堂的蝴蝶效应


在过去,一家餐馆成为一个渠道的入口,听起来是不太可能,但现在,我却深刻体会到社群流量的优势。


首先它会转化成我的业务和业绩,我们过去一直坚持在不太好找的地段开店,让外送占据较大的业务主体,这就是流量转化的体现。其次,流量也成为了品牌合作、平台交换的基础,比如说我们跟很多电影或者品牌合作,本质上也是一种相互导流。另外,无论是线上的50万人发布会,还是京东的众筹,都是我们社群带来的流量。

如今,一家企业,只要你拥有一定的传播出口(例如社群),掌握一些基础的流量传播逻辑。虽然不能大到做流量平台和分发,却有可能去结合你的产品、服务或者内容,来完成流量聚集的蝴蝶效应。

举个例子,其实伏牛堂第一次被人关注,干的就是一件扇翅膀的工作。在正式开业前,我找了大约50个朋友,跟大家下达一个任务,每一个人到微博里面找40到50个关键词,包含湖南和北京的微博用户,然后关注他,因为他们有可能是在北京的湖南人,有很大的几率成为我最核心的用户。


当时每一个人找40到50个号,女的+男的,男的+女的,发照片,聊微信,然后线下见面,内测米粉,前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建了7个微信群,积攒近2000个高质量用户。伏牛堂社群的雏形由此诞生。


之后有一天,我写了一篇有关创业的文章,在晚上11点发出来,那时微信平台只有200多个关注者,接着我们把这篇文章,发到微信群里,短短半个小时,产生了1350次转发,上万的阅读量。


刚好社群里还有个记者,说给你报道一下,结果我一下就火了,全世界的媒体都来了。这样一个品牌,在没有任何积累的情况下,凭借社群的力量,刮起了这场龙卷风。

社群的升级与管理


1、社群的迭代升级

伏牛堂社群扩张方式很简单,就是加微信拉群。然后一大堆人,整天围在一块,聊如何开发米粉。当然,实际情况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兴奋,几百个人还可以,一万人天天聊米粉其实挺头疼的。


那时,我就开始筹备,怎样让社群发展的更好。


我总结出来了四个流行的社群模式:第一个叫做产品社群,类似小米,哈雷摩托;第二个叫宗教式社群,致力于打造具有魅力的人格体;第三个,是利益共享社群,通过利益机制把用户绑起来;第四个,NGO型的社群——基于某一种开元的价值观,进行联接。




一开始这四个社群模式,要做哪一个,我也没有答案。直到天使轮的时候,IDG给我们调查,发现在伏牛堂里面,女孩占到70%以上,85后也占到70%。


我以前一直觉得湖南人才是我的核心,但这份数据让我认识到伏牛堂其实是一个年轻人的品牌,或许会成为年轻人的入口。于是我开始思考,年轻人除了吃米粉,还有什么别的诉求。


首先,我对顾客群做了一个用户肖像分析,这些人基本是在校学生和刚毕业的白领,一方面,他们对伏牛堂的创业比较感兴趣,另一方面,精神生活空虚,周末缺乏娱乐消遣。


所以,根据这个调查,我想到能不能做一个陌陌版的社群模式。当时我把我们手头的几万人,分化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大概对接了1000个比较活跃的志愿者,让他们每周开展线下活动。这样,你的群就不会死掉,拉人也变的很容易。


但是很快,你发现这些活动,大家越玩越嗨,你的社群分化了,没有中心,社群跟你的品牌逐渐变成两条线。


于是,出现了2.0版本的霸蛮社:起因是当时人事过来问我,公司团建怎么做?我就想,我花了这么多精力做社群,又花这么多时间做团建,这两件事为什么不可以一起做。我让员工自动加入霸蛮社,你有什么兴趣,就加入什么社群。逐渐你会发现,很多员工,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你的品牌,很多用户和顾客,慢慢的变成了你的员工。


所以我觉得社群进化到2.0版本,就是用户即员工,员工即用户。


再来到了今天,一些不太重要的公司部门,逐步被社群拆解掉。比如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是没有新媒体运营的,因为,社群里面有一个记者,一直想做一个自己的号,我说就把“伏牛堂”给你做吧。于是他建立了一个运营小组,成员都来自社群,每天选文章,做内容,做策划,最后由我们甄选发送。你会发现,企业好像被拆解到这些兴趣小组里去,社群成为了一个无边界组织。


2、社群的管理规则

虽然社群是无边界组织,但并不代表不需要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我总结了社群玩法的四条规则:


红宝书:精神标签

你要有一个价值观,吸引你想吸引的用户群。


工具与枪杆子:动员人民群众的不二法宝

有了马克思主义,你还要把枪杆子给人民,我们当时做了一些规则,比如说微信群,1个群不要超过100个人,2周至少组织1次活动等,把具体的规则和方法给到志愿者,相当于发枪,发了枪,有了主义,人民群众就会动员起来。


拜物教or人格体:两者必居其一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还需要一个人格载体、精神领袖。每个社群都需要一个这样的载体,比如爆品会的金老师,伏牛堂的我自己。


半中心化,半自组织

我们过去发现自组织好,后来发现,自组织会导致无序。有次,我们做线上50万人的发布会,用了很多志愿者,最后因为疏于管理,场面比较混乱。所以最好的社群运营,就是半中心化半自组织。你规定一些基本的原则,基本的边界,在边界内,鼓励大家。


最后,我觉得但凡比较成功的社群,还是需要一种正能量,就像新东方代表未来,小米代表年轻的希望,苹果就是美学体验,让这个核心的正能量,支持社群持续的运转。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