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瑞,夏明瑞讲师,夏明瑞联系方式,夏明瑞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国学、家庭教育、学习方法、励志教育、感恩教育、教育教学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夏明瑞:管理的“道”与“术”
2016-01-20 31486
客户:吉林化工集团 地点:吉林省 - 吉林 时间:2013/10/17 0:00:00 国学研究一代宗师冯友兰先生把人的境界分为自然之境、功利之境、道德之境、天地之境。 冯友兰先生阐释道: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我常以为,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追慕圣贤,仰望圣贤,成为圣贤,也是古往今来的一种“时尚”,一种“风气”、一种“修为”、一种“寄托”,这大约是因为成为圣贤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其实,在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因为圣贤们首先是作为“人”的姿态出现,而非“神”的姿态出现;所以,圣贤们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然而,圣贤们因为对于平凡和平庸的觉解和领悟,从而超越了“人”本来的姿态,而一步步迈向神坛。 所以,中国的圣贤们大多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大多数圣贤都经历了超越“自然”、“功利”,走向“道德”,最终达到“天地之境”的人生历程。然而,我们在解读圣贤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圣贤们作为“人”的姿态出现的时候对于“自然”、“功利”的诉求,而更多的看到了圣贤们作为“神”的姿态出现时那“道德”和“天地”的高度。 圣贤们就没有爱恨情仇吗?圣贤们就没有喜怒哀乐吗?圣贤们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是否都能持守道德,圣贤们在穷困潦倒的时候手否还能积极乐观…… 我想,我们有时候一方面仰望圣贤,一方面又质疑圣贤的原因就包括,我们对圣贤的解读往往只停留在光芒四射的神坛上,而忽略了那些饱含七情六欲的人间路。 人间路,人间道;道可道,非常道…… 圣贤之道,首先是人间之道;人间之道,必越自然、功利,而达道德、天地。只是,此次我们不再仅仅关注神坛,而是关注人间,关注走下神坛的圣贤们……
上一篇 乘风破浪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