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企业管理的紧密关系
随着“
国学”的兴起,目前各行业对于
国学与管理课程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但,企业主质疑最多的问题却是:
国学能与管理相融合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明瑞与大家一起分享个人观点。
国学如何“融合”管理,是目前企业家十分关注的焦点之一。
国学“融合”管理不仅是
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哲学智慧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走向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需要。随着
市场经济的发展,将
国学中蕴含的哲学智慧与现代管理相结合,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的强烈呼声,并且在实践上做出了各种形式的有益探讨。
那么,
国学如何“融合”管理呢?明瑞认为必须从思想上解决四个理论问题:
1、改造企业员工积淀已久的传统心理旧习、培养现代理想人格的角度着眼,如何从
国学中汲取其合理思想,为管理者和企业家构建“精神家园”提供丰富的
文化资源呢?
2、从社会角度,如何将中国哲学所承袭并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转换为超越西方“天人对立”的思维方式,为管理者和企业家建构起现代生态管理方式呢?
3、站在
文化的高度,面对各种“文明冲突”和价值多元化,我们能从传统
国学中汲取诸如“和而不同”等
文化资源,以整合、协调多元
文化,怎样为管理者创造一个“多元和谐”的企业环境提供理论根据呢?
4、从现在
文化转型、企业管理转型我们能为企业管理者从
国学中汲取什么哲学智慧呢?
国学中所蕴含极其丰富的哲学智慧(如:道家的“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儒家的“中庸之道”等),需要深入地挖掘与学习。
坚持会通中西原则
中西方对“什么是管理”这一根本问题理解是不同的。西方人普遍认为“管理是通过对组织的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技术、时间等)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而快速地达到组织目标过程。”西方管理强调管理手段和管理目标,偏重于从管理程序和职能来界定管理的本质。管理学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如何管理别人,而忽视在管理他人的同时如何有效地管好自己,这就势必会在管理场中造成管理主体的“缺位”。
中国传统
文化是一种崇尚人文精神、伦理道德和中庸和谐的“价值理性”
文化。中国人把管理的本质规定为一门大写的“人学”。明瑞认为“人”是中国管理哲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它的落脚点。
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尽管不同,但它们对管理的本质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认为管理学是一门“以人为本”的“正己正人之学”,或者说是一门“以人为本”的“修己治人之学”。强调管理是始于“正己”(或“修己”)而终于“正人”(或“治人”)的过程。在《论语?颜渊》篇中,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率)以正,孰敢不正。’”这里所谓“正”,即“正人”,包括“正己”与“正人。”所谓“正己”(或“修己”),即是修身之义,就是强调管理者必须通过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内在道德素质,树立自己的良好外在
形象,实施成功的“
形象管理”。
在管理场中,管理者是主体。只有首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他人。“正己”(或“修己”)是“正人”(或“治人”)的前提和基础。所谓“正人”(或“治人”),是指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对他人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艺术,实施有效的成功管理。认为管理者身正而后家正,家正而九族之丧祭冠昏皆正,由是而百官以正,而万民亦无不正矣。“正己”(或“修己”)是“体”,“正人”(或“治人”)是“用”,这是中国管理哲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要素。
因此,明瑞认为
国学对于管理有三点启发:以人为先,教化管理者和员工的心智;以柔克刚,柔化具体的经营运作;以异避同,激发决策和预测中的直觉与灵感。
来源:
中华营销培训网
专职助理刘紫娟1368128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