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管理一定要对人性有真正的认识。人性在西方叫心理,西方的心理分析在中国就叫人性分析。在中国历史上,你会发现,凡是做事成功的人,他首先对人性特别理解。开国皇帝都是把人性读懂的人。人性是排斥德性的,懂人性的人一般德性不好。大家看看历代皇帝的所作所为就知道,做皇帝的人一般德性不行。做大事的人懂得人性以后,他就会利用人性办事。德性实际上是约束人性的,要求符合道德规范。所以,君子很多时候是不能做生意的。
有人会说,我是儒商,我能不能在人性和德性之间找到平衡?记住,只有成功了以后才能找到平衡。在事业的起步阶段,你的资源是不够用的。实际上,一个企业发展的过程就是掠夺其他人资源的过程。有个说法叫“一将功成万骨枯”,意思是说,一个大将的成功是靠很多人的尸体堆起来的。经商成功是靠什么?靠积攒小利。人在事业发展早期的心理状态和人成功之后的心理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一种生活状态背后都有相应的心理状态作支撑。
我把人性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对大的社会层面的理解,一个是对老百姓,对生活层面的理解。
在中国社会,像读书取仕的人唯一目的就是争取位置,活动权力。我们中国的文化有两种作用,第一种作用是附庸风雅。为什么过去做官的人喜欢写诗?因为文人做官以后经常聚会,聚会不能谈政治,谈政治会有风险;不能谈两性关系,谈两性显得你品位不高。所以他们在一起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写诗,靠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某些官员自身没文化,就结交、豢养一批文化人装点门面。李白这种人的出现,其实就是权力阶层另外一种形式的演习。为什么李白做不了官呢?因为当权者给他的定位不是一个文人,而是一个用诗歌来发泄情绪的戏子,他在政界是没有地位的。
文化在中国的第二个作用是什么?是获取权力的一种工具。在中国读大学为了学知识、找工作仅仅是表面,更多是为了获得一种身份,然后为获取权力做准备。在获得某些政治资源的时候,身份特别重要。北大、清华毕业的身份用来获得政治资源比较便捷,做公务员比较好,但是这个身份用来经商不行,因为经商有时候要看资本。像丁磊、马化腾、张朝阳这种,半商半官是比较明智的。张朝阳是搜狐的老板,同时他是清华毕业的,实际上他可以用这个身份来区别于其他的创业者。
其实读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什么呢?是提高素质,修炼人性。朱熹讲过,人的最高境界是人要有恻隐之心。做人特别成功的人,在早期经商实际上是有问题的。中国有个成语叫不择手段,就是在企业发展的早期你过分强调慈善,强调道德,对做企业是不利的。这不是一种商业文化。所以,我们做企业经常会有很多矛盾心理。有矛盾心理,意味着有两种文化在冲突,有两种文化在制约着你。为什么很多中国早期发财的人读书都不多?因为念书不多,原有的文化约束不了他。
当你缺少某种身份的时候,你的努力是没用的。在中国传统的社会里面,人只有两种出路,一种是获得权力,一种是为权力奋斗。
陈志武写了一本书,写为什么中国人勤劳但不富有。其中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就是咱们中国凡是获得大权力的、大资源的人都是通过权力,比如和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从管理学的角度讲,仅靠勤劳是很难取得大成功的,因为勤劳主要是开发自身的资源。
中国社会发展的问题主要是土地回归农民。过去尊重个人的权力,其实权力的最大作用是什么?是取得资源。古代的县官叫父母官。什么意思呢?就是我是你的父母,你的东西我可以随便掠夺。所以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他是通过权力来夺取资源,他不一定是受贿,可以直接巧取豪夺。
大资本和权力结合是不需要文化的。比如,有一块地,价值非常大,这个时候有两种方法拿到它,一种是通过关系拿到它,一种是用很多钱买到它,在这种情况下技术是不起作用的。所以在房地产特别发达的时候,你想叫房地产老板来读书是没用的。房地产老板来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力。
我有一个培训课,原本有四位副省级的领导报了名,但是到最后又说不来了。于是我的助理就给其中一个学员打电话,问他能不能来听听课,他说没时间。后来我的助理说明天的课会有几个部级领导出现,会有几个司长出现。随后,那个学员马上打电话来说他有时间。所以来不来听课和时间没有任何关系,和人有关,它反映的就是一种商业的人性。
所以,如果你想追求财富,你首先得接受商业文化。据说,万达集团的董事长王健林有一个座右铭:胆子大,脸皮厚,不见黄河不死心,不撞南墙不回头。前面两个是心理问题,是人性,就是经商应该具备什么人性;后面两个是做事的意志力,是一种做事的作风。
总结:真正经商要懂得商业文化,更需要修炼人性。
著名商业模式设计专家李江涛教授《商业模式实战训练营》第十期将于2016年4月8-10日在北京举办。课程内容:1、完整介绍商业模式理论体系和最新的研究成果;2、学习、剖析最新的商业模式案例3、辅导学员设计自己企业的商业模式;4、教会学员从投融资者的角度完善自己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5、每位学员项目分享与指导。报名电话:刘老师13811134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