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商业模式应该是能体现其价值链(至少是价值链中的部分环节)整合的意味。整合价值链,也即主导价值链。从另一个角度说,价值链中的个体会因为失去价值链主导者而丧失顾客,降低效率,甚至失去产品制造能力。按照主要的主导因素来划分,主导价值链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一)、对稀缺资源的掌控。
这里的稀缺资源既可以是材料等资源禀赋,也可以是工艺、技术、配方等专利或商业秘密。由于资源控制者具备了外人所不能掌控的相对稀缺的资源,所以其从一定意义上也就掌控了价值链的瓶颈。这正如你把握了一个管道的法门,虽然你不能无限地扩充管道的流量,但毫无疑问,你可以限制其中的流量。这种价值链整合方式多见于资源禀赋的行业或对科研投入要求高(技术主导)的行业。
(二)、对面向价值链终端顾客(品牌)的掌控
通过有效、准确地把握、引导价值链终端顾客的需求而造成价值链上的需求倒推,从而使价值链上的各方对与最终顾客沟通的品牌产生依赖。如果说方式一是一种正向的价值链掌控,那么该方式就是逆向的价值链掌控方式。这种整合模式多见于快速消费品领域。
(三)、对信息交互的掌控
这种方式类似于供应链整合的思想,价值链整合者通过打造信息交互品台,获得比竞争对手供应链更高的运营效率,因此该种竞争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多见于机械制造业。当然,为了能让信息交互的整合模式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效应,相应的配套控制系统(如物流系统,柔性生产系统)也应提升到相应水平。相比于以上两种,这是一种水平掌控方式。
(四)、对所有权的掌控
这是最古老,也是最长盛不衰的价值链掌控模式,通过参股、控股等手法打造集团化的航母,从而使效率提升更有保障。但正由于其束缚了大量的财务资源,并且因为集中化投资带来的风险,这种模式正渐渐地被“战略联盟”所取代。这种模式是一种链接式掌控。
其次,商业模式应该能在顾客选择与有效获利之间寻求平衡。
顾客获取最终是为企业赢利服务的,其中的关键在于何时收费、如何收费、定价多少的问题,而这三点又与顾客选择息息相关。如果说现阶段不能达到盈亏平衡,那么你最好做个恰当的预测:顾客未来会转换商品或服务吗(需求改变)?顾客与产品或服务的依赖度在未来将如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