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斌,刘硕斌讲师,刘硕斌联系方式,刘硕斌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国学 领导力 创新思维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刘硕斌:答南怀瑾老先生函
2016-01-20 7608
【缘起】
二00八年二月初,亲赴太湖大学堂南怀瑾老先生处,才知每日有很多人上门求见,有些人为见一面甚至不择手段,所以,没熟人介绍是难以接见的。
但既然来了,多少努力一下吧,找门卫呈上《融通之道——从知识、能力到智慧》一书的书稿,临时书写了一张条子,语句诚恳地希望南老能帮忙斧正一下,夹在其上。其实当时心机不纯,不免夹杂了更多商业味,或是为借其声势推动一下吧,实在忏愧。
但南老还是很慈悲,中午即得其一秘书函,回到深圳后把玩文字,抑或是禅宗“当机不让师”观念作祟,不免牵扯出这篇“答南老函”的文字。今正适“融通智慧学”、“顿悟式教育”将大行天下之时放出来,或可为同道或后学做个修为方面的印证吧。
尊敬的南师,您好!
刚回到深圳,回想上次冒昧陌拜,不妥处还请师见谅。不过,能及时收到师之慈悲回函,言辞恳切,殷殷咐嘱,亦算不虚此行。
有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但睹师之风范,不免有点藏头露尾,悲心不舍或者慈悲有余乎?以致晚辈心痒难禁,遂捉尾把玩,为师意之函作注,拟或是画蛇添足、贻笑大方之举,聊且一笑吧!
按回函文字如下:
秘书室回函一:君之大作《融通之道》早已收悉,南师年高事繁而稽答,实亦不答而答。而君未能深省,不明其意,未免可惜。今君又冒然远地而来,再示此作,只有直言相告,或者逆耳:
注:
1、做自己该做的本分事,随缘度日,要“深省”什么?要明什么意呢?有什么圣意要揣摩么?佛法难道有多子、疑惑乎?吾何需左三三右三三,戚戚焉!
2、“年高事繁”,事繁还是心繁?佛法事大还是“事繁”事大?师难道老而朽矣?!如此推脱,只怕是无处落脚吧,莫不闻吾佛为法忘身乎!
3、“不答而答”虽是宗法手段,但于吾请益的“融通智慧学”学问无补,难道要吾放弃本分事不为乎?弄此玄机隐意,难免有塞责或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矣,不知老师此时是如何立心?
4、不期一帆风顺,何谓“逆耳”之心,师错棒矣。认真做事,真实为人,该执着处即执着,能离道乎?!
5、师为何不思吾为何“再示此作”呢?
实际情况是:一则在门口接待室没有查到收件记录,而一般来件都有登记,以为老师没有收到;二则吾认为融通智慧学(即现代禅悟学)之研修在现代社会或说在末法时期意义非常。
《融通之道——从知识、能力到智慧》一书系以现代文明概念、理念透视和圆满智慧因缘,破立宗教、文字、文化、文明之障,必将引发现代世人之智慧机缘,系人类现代文明继续发展之必然趋势,必于末法当机,大行于世。
人类现代文明向智慧文明的发展不可能不经过融通原理的揭示而真正飞跃!这件事总得有人来做,时节因缘已至,天下谁能阻乎?识得先机,顺天应势,非本分事乎?!此亦市场所需,大势所趋,以师之远见卓识能不洞乎?!
其实,该书于著作过程历时并不长。从谋篇布局启动到圆稿也就三个半月,这其中还要包括经常出去全国各地讲课、讲座、课程开发、企业运营等谋生事宜。基本都是在深夜行文,每天只三、四小时睡眠;另外几乎没有找一本参考书,仅仅一台手提电脑,文字润色时基本没做什么大的改动,几乎是一气呵成,顺畅之至,现在自己回顾,亦常有不可思议之感。当然,与吾二十多年对世间、出世间学问的关注累积及自己的参悟研修,及与在老师您书中得到的相互印证累积是分不开的。
但更重要的是,愿心发动,合时节因缘,意与境合,得正法加被,则更为关键。
再说了,“现代禅悟学”难道仅是吾之现代禅悟学么?!至现在吾也并不认为该书是吾之书,吾只是顺机应缘而已。而吾在古今各位大德处,特别是老师您处印证到的心法则是核心,它圆融了一切法。也许这就是吾来“扰”您的因果使然吧,当然不可否认,还有其它的目的动机(后面再讲吧)。
书中所揭示的人类思维原理、思维力理论、知识结构理论与能力飞跃智慧成就原理、知识突破与高效学习的融通原理、系统禅悟法与世间问题的深度分析与解决原理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进步意义。
另外,该书对中国传统文化各门派核心要点的提炼和价值观修炼理论的揭示,对宗教修为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圆满都具一定学术意义,再有,所揭示哲学的自我反观与现代文明、现代物理学大厦基石之坐标体系构建之机理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走向融合的未来文明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由于该书既沿袭了科学实证的严谨逻辑理路,又结合了突破逻辑和悖论的一元禅悟智慧理路,一旦出版发行,必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世人宇宙观的建立、完善和智慧圆满,从而影响到人的价值观修为,进而影响人的生活观、人生观,帮助世人做主自己的人生命运,最后达真正的生命成功。
而吾要做的就是系统推动智慧学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普及推广。
秘书室回函二:君以研学角度、兴趣角度,作此研究则可;与人作探讨交流亦可;以之教人,则不可,恐招误人慧命之果。若以“得南师心法妙传”诳人,则更不可!君不知大妄语之因果否?
注:
1、晚辈自明事理以来,只为一事而来。吾自思酎,即使研究或做学问,如能真正揭示和圆满世间法之情理,导之智慧觉海,能不合道乎?!不识师为何分别于“研学角度、兴趣角度” ?为何分别于“研究则可”,“以之教人,则不可”?莫非研学、研究非佛法乎?
2、何谓“恐招误人慧命之果”?知则知之,明则明之,这“恐”不知要疑个什么?难道不能识得误与不误否?!师何需露此破绽!
况且,该书全篇结构自谋篇布局到行文润色,晚辈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始终贯穿晚辈“不误人慧命”立世之心性原则。故任何一篇都并不设框格人,即使权且概念定义,亦有其破处。好说歹说,即立即破,不过助后人明了心性,明理修为,醒觉本来。
如果真有不合师意,误人慧命处,师何不为法忘身,慈悲斧正,何以“年高事繁”而聊以塞责乎?佛法事大,莫非分粗分细,分繁分简乎?如没有了解融通智慧学世间机用之圆满程度就言“不可教人”,恐落戒禁取见矣。
3、“与人作探讨交流”,此难道非言行于世而立心“教人”么,谈何“不可”乎?况且,要以什么“教人”,有什么可教么,不过各随各因缘、机缘罢了!更何况“教人” 能离一时一刻乎?师莫不闻“所离非道也”、“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么!
再试问,世间法研究学问究竟要做何作用?不为世道人心那要为什么呢?师为何要做此分别呢!“可”与“不可”,佛说佛妄,师何故落人口舌矣!
4、何谓“以得南师心法妙传诳人”之言?请问南师之心法与佛心、魔心是同是异?与吾心又是同是异?不知师欲生何心法?莫不识“海会妙传”乎?
吾不诳二人,只诳一人,何需落井陷坑哉!
5、何谓“君不知大妄语之因果否”?吾既“妄语”,自有承担处,与师何干?不昧因果,何惧因果乎?!师于现世之声名,正好行事,物尽其用,天之道也,师何故如此“吝啬”,莫非滚滚红尘有所染着矣?!
秘书室回函三:以君之才华,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自利无忧,亦可随缘利他。但切记慎防惑于名利心,有道是“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慎独乎念,毋自欺焉,是为至要。
注:
1、何出“自利无忧”之语?自利岂能无忧乎?亦非大丈夫本分事矣,师何故落人口舌。
2、所谓“随缘利他”,何谓“随缘”?即时即刻是缘非缘,请师一接。如吾不明所以,如何观机设教,真正利他,虽有善心,不过枉断人慧命矣!
3、何谓“慎防惑于名利心”?既来之于世上,不名亦名,不利亦利了。不过行事方便,何惧名利乎?况吾以培训授课行业为谋生手段,不遮不掩,合情适理,因果不爽,自肯承担,何狂之有?!
4、宝玉乱投林,可惜了“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慎独乎念,毋自欺焉,是为至要”好谚语。真实做人,认真做事,既不求做佛,亦不求做圣,问心无愧,要“克”个什么念?狂在何处矣?
5、师之敦敦咐嘱,慈悲心切,必有所倚,所倚何事矣?慈悲过甚亦诟病矣!莫不闻“圣人不仁”、“天地不仁”乎?
秘书室回函四:南师年高事繁,分身无暇,不能见面,请君即回,莫再打扰。以上直言冒昧之处,见谅。
注:
1、所谓“直言冒昧”、“见谅”之言不通矣。既知冒昧,何复又冒昧哉,师与吾有二乎?如此拖泥带水,老婆心切,莫非师旁无人乎?可叹南师一辈子嘴坚牙利,喷金吐玉,只恐百年后再难睹师之风采矣,悲乎! 
2、何谓“打扰” ?既已接机,就已成用。本来无事,两不相欠,不过随缘做事、尽心尽力,为后人请益,为融通智慧学应机借势助缘矣。何必存心此念,污佛清净呢!


以上直言冒昧之处,见谅。
就晚辈管见:师一直以来,多以“教”法示人,并多以传统文化与社会文化为方便契机,难免惯性使然。“教”法毕竟多为有为法,有为法终究有限量,只怕是摁倒葫芦瓢又起。即使是释迦本师,也不得不最后以“无说一字”之宗法来圆满教门。
吾每参及“佛法如何败落”话头,观照万法,无不悲哉!末法时期,禅宗法脉衰微,竟无人能力挽狂澜,因果乎?拟或方便乎?拟或愿心乎?拟或智慧乎?
晚辈个人认为,当今愿行中,师之大慈大悲、大机大用,于千万细行中密行密意,大智慧少有人能及。但也忧虑:百年之后,南师风范将如何发扬?只恐“太湖大学堂”不再大矣!
师如能于末法当世大慈悲提契宗门,重振禅纲,圆满教法,则众生幸甚,师功德无量矣!晚辈必当为师牵马拽蹬,效犬马之劳。
关于《融通之道——从知识、能力到智慧》一书所涉及的理念理论是否误人慧命或是否圆满,期望能以老师之道德声望,会同各方面专家、大德一同审核。晚辈可安排好几天时间就每一章节揭示的核心思想进行讲解或与之辨正,有责改之无责加勉,使之真正融通圆满,利益现代世道众生。
另,诚望“现代禅悟学研修中心” 能成为太湖大学堂在“融通智慧学”方面的一个研究机构,以师之金刚大般若开创末法时期当机利生之“融通智慧学”,并以师之道德威望推动“融通智慧学”在现代文明、现代科学中圆满佛理佛法。毕竟,佛法于功用方便处还是有大小当机分别。这也是晚辈去陌拜尊师的一个目的和动机。
吾佛慈悲!
深圳现代禅悟学研修中心 刘硕斌敬上
二00八年二月十五日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