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按摩是有方法的,不要以为按摩对身体好,就胡乱瞎按,如果不掌握其方法和技巧,有时候甚至会对身体有害。
按摩是一种外力作用,它之所以能自我保健和治疗疾病,除了对相应的穴位刺激外,还在于这种外力到达按摩部位的方式是柔和的,能被人体所适应和接受,从而起到良好调节的作用。
我们知道,按摩的基本要求有四个:均与、柔和、有力、持续,只有当按摩手法刚柔相济时,才能发挥极致的治疗效果。
我国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曾在《类经》中强烈抨击施用蛮力的按摩者,并告诫人们不要误以为按摩的手法力度一定要重,要产生疼痛才有效果。是的,多数人在平时做自我按摩时都会产生这种错误认识。当你在刚开始按摩时,常常会感觉到很疼,等按摩完了就会有非常轻松的感觉,比较舒服,如果时间稍长些,就觉得力度好像不够了,舒服感也下降了。
其实,并不其然,这不是力度减轻了,而是在较重的外力作用下,局部肌肉产生了疲劳,弹性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也随之降低了。按摩的时候,柔和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味强调手法的力度,往往会对自身造成或大或小的损伤,不但起不到保健和治疗作用,甚至有可能会损伤身体或加重病情。
还有一个常见误区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按摩治疗病痛的时机问题。有些人稍有疼痛立马就去按摩,认为越早按摩越能消除疼痛,其实在疼痛的急性发作期,尤其是局部组织红肿明显者,切记不要直接按摩,否则容易导致急性肌筋膜炎,加重病情。
所以,判断按摩是否奏效,不应以疼或不疼来衡量。一般情况下,按摩中局部有发热或柔软的感觉,全身微微出汗等表现时,均提示已经达到有效的按摩刺激强度。
有人觉得按摩既能治病,又能强身,更重要的是在按摩的过程中实在是很舒服,于是,就想多按摩一会儿。事实上,这按摩就跟我们平时吃饭似的,再好吃的饭如果过量的话,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在按摩的时候,也一定要掌握好按摩的时间,不宜过长。
(1)手部按摩的常识
一般来说,要根据病种、病情和病人的体质来确定按摩时间,如果是慢性病或顽固性病,按摩时间宜长些;如果是急性病或是病因明确者,按摩时间可短些。
其实,对于大多数来来说,每个穴位或病理反射区按摩2、3分钟或3~5分钟就足够了。
而对于那些患有严重心脏病患的人,按摩时间则绝对不可太长,只要在心脏反射区按摩1分钟就可以了,如果再加上其他穴位或反射区,总共也不可超过10分钟。还有,对严重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者,总的按摩时间也不要超过10分钟。对脊椎的每个反射区只需按摩2、3分钟就足够了;肝脏功能不好的人,按摩其反射区的时间也不宜超过5分钟,否则将不利于体内有毒物质的排泄。
还有就是按摩的次数,通常来说,每天按摩1、2次就可以了,您不要以为按摩的次数越多,效果就越好,这是不对的。按摩作为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最重要的是贵在坚持,效果才会更显著,就如同我们平时锻炼身体一样,要循序渐进,方能达到最佳效果。
若每天按摩1次,时间定在上午、下午或是晚上均可,但每天坚持同一时间最好;若是每天按摩2次,以上午、晚上睡觉前各一次为佳,饱餐后或空腹不宜按摩。每次按摩30~45分钟为宜。
(2)手部按摩的8种技巧
除了以上要知道的按摩常识外,下面按摩技巧更应该掌握。下面是按摩的8种技巧。
①推法
推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按摩手法。即按摩者用手指、手掌着力于被按摩者的某部位或是穴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移动的方法。分为平推法、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等。
比如:在操作的时候,用拇指尖或指腹着力于手部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便宜直推法;用双手拇指从某线状穴位的中点向两侧分推,称为分推法;如用两手拇指指端或螺纹面自某线状穴两端向中间推动合拢,称为合推法。
②拿法
拿法,即捏而提起。操作时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做相对用力,在手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性的提捏。运行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力度的施放,不能猛然用力,而是要有一定的连贯性。
③点法
点法是最简单的手部按摩法之一。在按摩的时候,用拇指的指端或手指屈骨突出部直接点按于手部穴位或病理反射区上,逐步用力向下按,用力时由轻到重,充分刺激肌肉组织的深层,当你有酸、麻、走窜等感觉时,可以持续数秒钟,然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点法接触面积小,刺激量大,操作时用力不要过猛,不要滑动,应持续有力。点法按摩对特定反射区治疗效果明显。
④擦法
擦法是很实用的一种保健按摩手法,历来受到众多医家的推崇。操作也非常简单,即用手掌面或大鱼际、小鱼际着力于机体表面一定部位,做直线往复摩擦。擦法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以面部、腰部和足心运用最多,具有温经通络、消肿止痛、活血化淤之功效。主治体虚乏力、月经不调和腰背风湿痹痛等病。
手法要领:
上肢放松,腕关节自然伸直,用全掌或大鱼际或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用于治疗部位,以上臂的主动运动,带动手做上下向或左右向的直线往返摩擦移动,不得歪斜。更不能以身体的起伏摆动去带动手的运动。
压力要均匀而适中,以摩擦时不使皮肤起皱褶为宜。
摩擦频率一般每分钟100次左右。
⑤按法
按法是手部按摩常用的手法之一,也是最早应用于按摩的手法之一。按法是指用拇指的指尖或螺纹面着力于手部穴位或病理反射区上,逐渐用力向下按,用力时由轻到重,使刺激充分到达肌肉组织的深层,当你有酸、麻、走窜等感觉时,持续数秒钟,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操作时用力不能过猛,不要滑动,应持续用力。需要加强刺激时,可用双手拇指重叠施术。按法常和揉法结合使用,称为按揉法。对年老体弱或年龄较小者,施力大小要适宜。
⑥掐法
在所有手部按摩中,掐法的刺激性最强、治疗效果也是较为显著的手法。操作时,用拇指指甲重掐穴讲力量灌注于拇指端。掐前要找准穴位。掐法多用于急症、重症。
⑦揉法
揉法在手部按摩中是比较复杂的一种。用拇指螺纹面作用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摩力度要适宜,而且要和按法结合,做揉法的同时按动穴位。
⑧捏法
捏法也就是我们常用的三指捏。是用三根指头同时对穴位相对用力挤压。在按摩过程中要有节律性,力量要均匀。同时与拿法结合使用,称为拿捏法。
(3)按摩方向和顺序要牢记
手部的总体按摩方向是以顺、逆经络气血运行的方向为依据的。
如果按摩的方向不一样,它的效果也是各异的。从中医来说,如果是顺着气血运行的方向按摩,则为补;而如果是逆着气血运行的方向按摩则为泻,以补虚泻实。或依据向心按摩为补,离心按摩为泻。
所以,按摩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根据疾病的性质和不同的取穴体系来决定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和运用。
俗话讲,男左女右,按摩手部时,也如此。按摩时,男先左手后右手;女则相反,先右手后左手。若是患者,在按摩治疗中,应根据病情先按摩主要穴位或部位,再按摩次穴或部位。肺、肾、输尿管和膀胱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在选择反射区或是反应点按摩时,这几个同名穴位也就成为重点按摩部位。
所以,无论是治疗还是自我保健,一般都会在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按摩这几个穴位。手部按摩的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的。
(4)常用的按摩介质
在进行按摩时,为了减少阻力,我们可以将水、油、粉等涂在按摩的部位,以起到润滑肌肤、避免损伤的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辅助介质都一样,它们是各有其作用,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水:凉水,有清热作用;热水,有发汗作用;而温水,对腹痛、手足厥冷等症很适用。
刨花水:将刨皮浸泡在水中,取其浸出汁作为按摩介质。此汁极滑溜,很适合在按摩小儿时使用。
葱姜水:取葱白、鲜生姜等量捣烂,按1:3的比例浸入95%的酒精中,放置3~5天后取汁应用。具有通阳解表、温中行气等作用。适用于因寒凝气滞导致的脘腹疼痛及风寒引起的感冒、头疼等病症。
白酒:有活血止痛、散风除湿、温通经络的功效。适用于迁延日久的损伤疼痛或麻木不仁,腰腿疼、关节炎、外感发热等病症。
药酒:药酒有很多种,其所选药物配方因人、因病而异。现介绍一个适用于急慢性损伤按摩时使用的药酒方剂:取乳香、没药各5克,血竭15克,樟脑10克,参三七5克,广木香1.5克,冰片1克,藏红花5克,上述药物用1公斤上好烧酒浸泡两周即可。
樟脑酒:适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麻油:有和血补虚、祛风清热等作用。适用于婴幼儿及久病虚损或年老体弱者。
肉桂油:其芳香温热,对虚寒病症非常实用。
棕榈油:一般在热敷或用擦法后涂于局部,可增进疗效。
滑石粉:有润滑皮肤、干燥除湿等作用。适用于炎热夏季按摩时使用,对婴幼儿及皮肤娇嫩者甚佳。
松花粉:油润滑吸湿的作用,较适于夏季使用。
展筋丹:为方剂。用乳香、没药各10克,藏红花5克,麝香、冰片、樟脑各2.5克,血竭25克,同研制成粉末,贮瓶以备用,勿泄气。此方有消肿止痛之效,所以多用在创伤疾患时作为按摩介质,施术者用手蘸药,故又称揉药。
此外,蛋清具有消导积滞、除烦去热等作用。适用于烦躁失眠、暖气吐酸、手足心热,各种热病及久病后期。
(1)足三里穴位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实践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经常按摩该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拇指按揉足三里穴时,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捶打足三里手握空拳,拳眼向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捶打之时,也会产生一定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2)膻中穴
膻中穴的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膻中穴的主治病症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
(3)涌泉穴
据说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不仅精通文理,也深谙养生之道,搓擦脚心是他每日必做的功课,所以虽年逾花甲仍然精力旺盛。
有一次,苏东坡到山中去拜会他的佛门好友佛印,在那里谈天说地,酌酒吟诗,不知不觉已过半夜,无法回城,只好下榻寺里歇宿。
就寝前苏东坡脱去衣帽鞋袜,闭目盘膝而坐,先用右手按摩左脚心,再换左手擦右脚心。睡在对面床上的佛印见状,便打趣道:“学士打禅坐,默念阿弥陀,想随观音去,家中有老婆,奈何!”
苏东坡擦完脚心,睁开双目笑着说:“东坡擦脚心,并非随观音,只为明双目,世事看分明。”
苏东坡所擦处正是涌泉穴的所在,他称此法能使人面色红润、腿脚轻快、不染疾病,所以日常总把它当做一门功课来做。
涌泉穴是一个著名的养生大穴,被视为人体的“长寿穴”。它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
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下肢瘫痪。
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
(4)关元穴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关元穴:在脐下3寸。
取法: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主治疾病为: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此穴为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5)血海穴
血海穴是人体穴位之一,位于膝盖上方。对其按摩或针灸可治疗痛经、荨麻疹、产妇酸痛等症,女士午饭前按摩还可帮助祛除面部雀斑。
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6)隐白穴
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1)补气
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气虚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
忌食或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
相应膳食:怀山百合莲子汤;参药煨乳鸽;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枣烧猪蹄。
(2)补血
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
血虚忌食物品:荸荠、大蒜。
相应膳食:当归熟地乌骨鸡;怀山牛腩煲;怀菊带鱼;玫瑰怀菊露。
忌食或少食:海藻、草豆蔻、荷叶、白酒、薄荷、槟榔、生萝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