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大学的目的
公司首先要考虑建立企业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公司建立企业大学是用来做什么的。如果连这个都不知道就盲目的建立企业大学,最后只能是兴师动众、浪费资源、徒劳而归,给公司的各项工作带来被动。综合来看,建立企业大学的目的主要有5种:
1、提高员工素质与技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2、企业文化与变革,使组织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3、增强客户服务,改善客户关系。
4、整合内部资源,通过合理的配置手段使企业内部资源效益最大化。
5、其他方面的目的。
以上几个方面得根据各自公司的实际情况,将目的确定为上述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建立企业大学的目的是变动的,其需要根据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动。
二、企业大学的定位
企业大学的定位是指其在公司架构体系中的层次或级别。企业大学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从实际情来看,定位一般有以下几种:
1、定位于(集团)公司总部,与人力资源部平行,接受总经理的统一领导。
2、定位于(集团)公司总部,但由人力资源部管理。
3、定位于(集团)公司总部,作为集团的一个项目公司或事业部进行独立运作。
4、定位于(集团)公司下属事业部或项目公司,由下属事业部或项目公司总经理实施领导于指挥。
5、其他适合(集团)公司自身的定位
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有很多的不成熟之处,直接导致了很多企业大学的不规范之处,但个人认为定位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要符合公司的现状和文化。当然,公司的体系终究是要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三、企业大学的运作模式
企业大学的运作模式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内部职能化运作,一种是外部商业化运作。内部职能化运作就是将企业大学作为公司的一个职能部门,实行统一预算,统一结算的运作模式。企业大学的初建期基本采用的是这种模式,也是国内比较多见的企业大学模式。
外部商业化运作就是企业大学实行财务、人员、办公的独立化,进行单独结算的“自负盈亏”式的运作模式。此种模式下,企业大学类似于培训咨询公司,公司内部实行的培训和服务进行费用结算,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对外服务,并收取相应的费用。
四、内部协调
企业大学要想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发展初期,要协调好以下内部关系:
1、与公司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关系协调。这一点很重要,、没有高层的支持,培训的开展难度相当大,因为这个牵涉到企业大学的发展方向、内外资源的整合、经费的确定等等。
2、与人力资源部的关系协调。培训和企业文化本来就是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模块,当独立成立企业大学时,必然有很多关系需要和人力资源部进行协调。比如招聘与培训上如何进行衔接分工、人员的晋升与奖励如何与培训学习挂钩、档案的处理与共享等等。
3、与各公司和各部门的关系协调。
企业大学是员工培训发展的平台,而这个平台的支柱就是各个公司和各部门,所以处理好这个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其实关键点就一个,确定好企业大学工作过程中各公司和各部门的责任和权限就可以了。
五、外部交流
不管企业大学是作为一个职能部门,还是独立运作,这一点都很重要,和外界交流,能够汲取更多的经验,总结更多的教训。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交流:与培训或咨询机构的交流;与高校的交流;与本行业或关联行业公司或机构交流;与相关专业人士的交流。
通过各类交流与合作,可以提高企业大学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发掘适合的讲师资源、学习他人的先进理念和模式,从而不断地改进企业大学的各项工作。
六、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安排主要是依据公司的性质和业务组成来确定。不过一般都是3大类,即:
企业通用课程:主要包括企业制度文化类课程、个人素质水平类课程等。
工作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各类专业岗位的技能提升课程。
管理能力课程:主要包括管理类、领导类、高阶进修类课程等。
当然,具体的划分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大学的性质来确定。
七、讲师体系
讲师是知识传播的源泉,其培训水平直接关系着培训的成败,所以建立健全而丰富的讲师体系就成了企业大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企业大学的讲师一般分为内部讲师和外部讲师,内部讲师主要讲述通用类和企业特性类课程,外部讲师主要讲述技能类和知识类课程,当然这个划分是没有绝对的,关键是看谁更合适。
一般来讲,讲师体系有两个问题要注意:一是讲师报酬的界定,尤其是内部讲师的报酬界定;一是讲师的层次和晋升体系。这两点对于调动讲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很大的作用。
八、管理制度
企业大学的管理制度很多,主要包括培训规划制度、讲师管理制度、财务制度、课程管理制度、培训调研制度、培训实施制度、培训评估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对外合作制度等等。制度内容因企业而异,不过所有的制度一定要保证体系性、可操作性、成本效率性。
以上八个问题是在建立企业大学时需要多多注意的,毕竟建立一个企业大学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我们一定保证企业大学的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运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