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笙,张靖笙讲师,张靖笙联系方式,张靖笙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张靖笙 2019年度中国50强讲师
数字化转型、大数据、工业4.0、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区块链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张靖笙:论创新的三重建构
2017-06-06 3391

      当近年来创新被请下象牙塔神坛后,破坏性创新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新新人类特立异行张扬个性被合理化后,破坏传统也仿佛成为创新的必要条件,以至于很多人对创新的理解也走入了另外一种庸俗的浅薄和盲目的狂热。

        几年前,笔者在一个规格不低的业界大会中听到一位大咖级朋友提到一个观点:“创新源于瞎折腾”, 当时笔者听闻也未觉不妥,当时也感觉好像确实很多创新成就是瞎折腾出来的------哪些成功的创新者功成之前仿佛都经过不被别人看好的、孤独而疯狂、痛并快乐着的“折腾”的历程,而如同黑箱未被打开前的莫测,这个难以为他人理解的过程就被冠以“瞎折腾”之恶名。

       这几年笔者断断续续地做了不少规划性的工作,特别是这两年逐步进入创客教育这个领域,越来越觉得“创新源于瞎折腾”这种说法的不妥。当初言者可能是一种戏谑,言者无心,但被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听者有意后,很可能误解当正解,要么阻碍了真创新的积极性,要么助长了假创新的破坏性,为此,靖笙觉得有必要较真一下,谈谈自己的观点,试图纠正一下。

       根据何克抗教授所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的观点,

“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产

品或精神产品。这个观点比较准确地指出了创新的核心内涵。笔者概括成三个方面,一是有价值,二是创造出产品,三是前所未有的全新产品,就前两点而言和“瞎折腾”是格格不入的,而恰恰这两点明确了创新的积极意义,如果没有这个积极意义,那创新就真沦为瞎折腾了!

       好了,既然明确了创新不能是瞎折腾,那莫非又要把创新请回高高在上的神坛来膜拜吗?非也,何老师严谨的研究已经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当前很多国家(包括我国)也在鼓励大众创新和万众创业,我们鼓励的是有价值的真创新,虽然很多创新以破立新,但也的确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全新产品,这是必须得到肯定的,只是我们不能鼓励哪种不产生正面价值,没有明确方向盲目浪费时间和资源的破坏性伪创新,鉴定什么是真创新,什么是伪创新,我们还是可以从其过程中看出端倪。一个多月前,笔者和业界创新创业前辈交流的过程,笔者提出了创新必须完成三重建构的观点,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再思考完善,以此文具体论述之。

      创新首先的第一重工作是意义建构,就是解决为什么要开展这项创新活动的问题,我们平常所说的创意,应该类同于何老师所提的创新意识,主要解决的”为什么要创新”的动力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却常常被忽视或歪解了,很多人是为了想创新而创新,很多人只想创而却搞不清楚意(义)。联系到当下很热火的创客教育,现在有些人开始迷信孩子们梦想的威力,梦想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动力,但我们也不能不正视未成年人很多梦想是不成熟的,里面有很多不切实际的臆想,并不能产生真实有价值的产品。我们可以支持孩子为了梦想而探究,但仅仅为了梦想而创新就有些不那么可持续了。从这个角度,关于创新的意义还是要联系现实,就是具体解决了当下的什么问题,或者创造了什么新价值形成的机会,如果说不清楚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创造什么机会,那么意义建构就无法成立,创新也就不能成立。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思想成熟的师长,应该承担有意义的知识传递,把孩子的梦想引导向有意义的自主探究活动之中,可以通过让孩子通过模仿来获得创造实践的经验和体验,帮助孩子建立对创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非不计成本地盲目鼓励其试错和随性折腾。当然,意义有深远重大,也有就近平凡,比如克服一些生活中的小麻烦,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真实方便的一些微创新也是很有创意的,这些都是可以鼓励孩子们发掘的。

     完成了意义建构后,创新的第二重工作是价值建构,即回答这项创新产品是什么的问题。根据商业模式的定义,产品是一种价值主张,所以创新创造出的产品就是完整地实现了一种全新的价值主张。从价值主张的角度理解创新活动的指向,既可以是功能完备的物质产品,也可以是完备自洽的精神产品,而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产品,所创造出来的产品必须完整地实现了对创新意义的回答,也就是能确切地解决了创新动机中的现实问题或者实现了新价值的机会。通常只要完成了这两重工作的创新,我们可以认为完成了广义上的创新了,也就是完成了一种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的建构性工作了,能完成这两重工作的创新成果已经可以达到创客或者教育的目的。

      而要实现产业界鼓励的创新,则还需要完成创新的第三重价格建构的工作。经济学上,创新概念的起源为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新的组织形式。我认为,结合经济角度理解是狭义的创新,就是该项创新的价值主张推动了生产力乃至生产关系的发展,通过社会化大生产而兑现经济效益的过程,这个过程显然已是创新者难以自己完成的了,还需要包括投资者和企业家在内的更广泛的社会资源和能力的参与。

       我们回顾创新的这三重建构工作,就可以明白创新活动不是一件难以把握的偶然事件,背后有其客观规律的作用。正如何老师所强调的,“创造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的崇高理想,有为创造发明而献身的远大抱负,和在本职岗位上为社会创造出有价值的全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强烈愿望;“创造能力”则是指具有把上述思想、愿望变成可操作的步骤并使之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产品的能力。显然,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都必须要有很强的创造性思维作基础,离开创造性思维创造意识将成为不切实际的空谈;离开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将成为徒劳而无功的蛮干。而要深入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特征,要深刻认识影响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就要全面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内在规律。

       回顾整个人类历史,本质上也可以说是一部记录创新的历史,人类的创新,是在和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身的局限,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过程。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创新也必然在一定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才能完成,没有创新是可以凭空而成的,也没有完全是靠个人可以完成的创新,任何一项创新成果都必然浓缩了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所以,从这个角度,虽然我们要打破传统推陈出新,但也不能因为创新而蔑视传统、数典忘祖,正如习总书记一再提醒我们的,一个没有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

       最后,为什么我要用建构来描述创新?在文化研究、社会科学和文学中,建构是指在已有的文本上,建筑起一个认知系统,使人们可以运用一个解析的脉络,去拆解那些文本中背后的因由和意识形态。因此,建构既不是无中生有的虚构,亦不是唯一的定案,因此用来描述创新也比较贴切。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