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上个世纪有两位伟人成功地改造了中国,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邓小平。但两位的做法却大不一样。如果说毛主席主要是通过意识形态和党指挥枪,来完成了对传统中国社会的改造的话,那么邓小平这20多年的改革,从设计上来讲,却是依靠非常典型的执行理论来完成的。
比如,“落后就要挨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比如“摸着石头过河” “发展是硬道理”等等,这是不是一种执行语言?
我觉得,邓小平同志这些简单朴素的语言背后,包含了最重要的执行原理。
我们可以看一下“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的背景。事实上,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总体设计,是从反对 “两个凡是”开始的。在那个时候,他强调的一句话是“落后就要挨打”,如果我们不把这种极左路线打掉,中国就没有希望,中国人民的富强就没有希望。这个时候强调什么?强调是一种信心,一种信念。在那个时候,成败是很难讲的,但“落后就要挨打”,怎么办,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决心和信念这个时候最重要。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什么叫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实际上讲的是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速度比完美更重要”!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另外一部分人呢?还是贫困状态,这完美不完美?不完美,但是我们要想实现中国的富裕,想实现中国的改革开放,就要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是硬道理”。是在当时出现路线之争的情况下,提醒我们不要在虚的“主义”上花时间,而是要以结果为判断标准。当邓小平说,不要争论了,发展就是硬道理,实际上背后包含的原理就是:“结果比理由更重要”。
我觉得,邓小平这些论断充分地揭示了执行背后的基本道理。在执行之前,不要在成败上纠缠不休,没有决心,一切都是空谈,所以这个时候强调的是“决心第一,成败第二”。当我们已经决定要做一件事了,那么决心就是第一位的,而成败就是第二位的了。
在执行过程中,强调的是“速度第一,完美第二”。如果我们让每件事都完美无缺,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做。在执行层面,任何事情都是在一个现实环境中进行的,怎么可能尽如人意?完美的齐头并进不就是平均主义吗?那只会让大家都受穷,相反,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却是“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