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4日下午,我接连收到同一位家长的7条短信,内容如下:
“尊敬的冯主任:您好!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儿子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教育、开导,也正因为如此,使他对您产生一种胜似亲人的信赖感。细细回想他在贵校这几年的成长历程,每次在他犯错误的总是首先想到您,犹如一个迷途知返的羔羊,想到您对他所寄予的希望和期待,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里产生负疚,他既喜欢您同时又惧怕你的威严,您既是他喜爱的老师又是一位能读懂和了解他的朋友,“良师益友”这四个字在您身上得到了最恰当的诠释。由于他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为了弥补对他造成的伤害,在物质方面我和他爸都尽量满足他,却忽视了对他心里上正确的疏导,使他觉得有别于其他孩子,在情感和精神上无所寄托,尽管我们都非常爱他,然而在他的心灵深处时常会感觉孤独和伤害,也许他能感知到母爱的存在却体会不到父爱的博大和严慈,对他而言,也许是一生无法弥补的缺憾!另外还要特别感谢您,在我最伤心、最无助甚至绝望的时候,是您推荐了一位心理老师,与其说是给孩子做心里治疗,不如说是给我们家长做心里诊断,让我明白,不管将来如何,作为母亲在教育孩子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让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再次发自肺腑的对您说声:“谢谢您!尊敬的老师!”
学生小宇的家长不止一次地发来表示感谢的短信,而这一次接连发了七条,五百余字的内容,让我这为人师的着实感动。
小宇对我的信任从初二开始,记得那次,因为不遵守宿舍规范,熄灯钟响了之后,还在洗衣服。结果被管理员叫出来训了一通,管理员无意间说了句他爸不好的话。结果小宇像发了疯一样对着管理员大叫起来,双手捏紧了拳头,死命地砸水泥墙壁。最后管理员拨通了我的电话……
基本了解情况之后,我单独将小宇叫到办公室,跟他交流。
那次我对他发了比较大的火,只是缘于他对管理员老师的态度。
他抽泣不止,加上他的鼻炎,说话很不清楚,但有句话,我听得真切:他说我爸爸!我不要他说我爸爸!我自己的事,不要牵扯到我家里人!
是条汉子,自己做事自己担!但你也不是汉子,你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感受,你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这事情你父母知道了不知有多伤心,你为你父母想过吗?
小宇沉默了。我跟他促膝谈心至夜里十一点,弄清楚了他如何从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蜕变为性格跋扈的问题学生。他的变化源于家庭,因为父母的离异,使得他失去了对家的依恋,虽然妈妈很爱他,但妈妈已经不再是他法律意义上的妈妈了,而他的爸爸远在他乡,且已经建立了新的家庭。他跟爷爷奶奶在一起,隔辈的相处有太多的隔阂,爷爷看不惯他的一举一动,总是絮絮叨叨,令他十分反感,于是他不愿意回他所谓的家了。几次他跟爷爷吵闹,夜里泪湿枕巾。
于是他喜欢在街头游荡,向远处眺望,盼望妈妈来接他回家。妈妈也很忙,于是他找到了新的消遣逃避方式——上网,他在网上找到了“知音”,他可以用他喜欢的语言倾诉心中的苦闷,寻求内心的刺激。他迷上了网络游戏,在劲舞团的热闹声中让自己不再那么孤单。
初二的时候,有一天,小宇的妈妈给我电话,很焦急地询问她家小宇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回家,打班主任的电话也不通。事实上初二的学生五点多钟就已经放学了,当时已经天黑,小宇怎么还没有回家呢?
跟她妈妈的心情一样,我也很着急。小宇前段时间因为违纪受过多次处分。我跟他谈了好多次,并约定做他的知心朋友,有什么心理话,可以来找我。
事实上,后一段时间,我也确实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在很多场合单独交流,掏心掏肺地谈话。一段时间据班主任反映小宇像变了个人。这种慢慢建立起来的信任不容易,看到小宇在进步,我打心底为他高兴。我们之间有约定,就是不能再违反学校纪律,不再进网吧。
这次他违背了约定……
后来,他妈妈在网吧里找到了他。不知为什么,我在得知他去了网吧的时候原谅了他。
初三上学期的一天,晚自修第一课,小宇的一名同学急匆匆地将一张字条给我,字条上说,他知道自己的举动会让我很愤怒,但却让我不用担心,也不要告诉他家里,他只是出去走走,不会有事。
我当然知道他内心的想法,他的内心里没有了寄托,有段时间他跟我谈理想,就是做一名游戏高手,将来可以参加国际大赛,同样也可以为国争光。他说得很认真,我也不想一下就灭了他的理想,在学习不能成为他的第一兴趣的时候,有个理想总比没有好。我知道他的出走只是想出去上网,聊天,游戏,没有其他的想法,最多是逃避对于他来说很乏味的初三学习生活。
小宇家里人在小宇出走的那天晚上在岔河、双甸的网吧门口徘徊,而我则在电脑旁守到了夜里两点,我知道他会上QQ,但我的身份他早已经知道,当我登录QQ的时候,他已经将我从他的好友中删除。种种迹象表明他就在网上,于是我将他的QQ号以及昵称告诉我西安的一个网友,让她以同龄异性的身份加他好友,并与他交流,于是,我发现了他的行踪。他就在网吧,而且正在边游戏边聊天。这时候,我放心了,至少知道了他没有在外游荡。网友站在朋友的立场劝他不要痴迷于网络,让家里人担心。
第二天早上,他早早地回家了。
他给我写了封信:
冯老师:
昨天放学后,心情有点不好,原本想去找您聊聊的,但没遇见你,就稀里糊涂地跑到了网吧,我曾经说过,如果我再去网吧,就按规矩办事。既然我做了,我就一定会遵守诺言,听从学校的安排(处理),我决不说一句不行。
但,冯老师,在上网时,绝对没有浏览什么不良信息,也没有玩游戏,只是听了听音乐,看了会漫画和一些不懂的东西,还和别人聊了一会。结果时间过了,真的很对不起您。我妈都和我说了,您和班主任都为我担心奔走,真的很抱歉。
如果,应该是肯定要处分,不要告诉我爸和妈。我不想让他们担心了,昨天和妈打电话,我才明白,我肩上的责任这么大。
对不起!冯老师,让您失望了,真的很多对不起。
小宇
冯老师,最后再问您一个问题:我是不是一无是处啊?
无奈之下,家长将孩子带到了南通一家心理诊所,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他打开心结。我和他家长都认为这孩子心理存在问题。然而心理咨询师的答案却是孩子心理没有任何问题,他的举动都是属于这个年龄阶段,他这样性格类型孩子身上的正常反应。
我无语了。作为老师,我们可以说孩子不懂事;作为父母,也可以恨铁不成钢,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跟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十五六岁的青春期少男少女,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危机阶段,做老师的、为父母者稍不留神,他们就有可能与我们所期望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初三下学期,小宇安静了。课堂上变得认真起来,这次真的像变了个人,他依然将我作为贴心的倾诉对象,尽管我对他的处罚几近让他停止学业(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最后小宇的中考成绩接近省三星级重点高中分数线,他爸爸出钱让他读了高中。暑假的时候,小宇在家里上网,他建了QQ群,将我加入进去,并设为管理员,同时拉了初中的许多同学。在群里,我看到那些曾经让老师头疼不已的孩子突然变得跟大人似的,真替他们高兴。他们真的长大了,小宇也是。
小宇在我的QQ空间里留言说:冯老师,您永远是我最尊敬的老师。
有他这句话,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