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古人选择的处理环境的一门学问。其本义是择吉而居,所谓吉的因素除了所居之地安全和便于生活和生产外,还要有利于身心健康。纵现风水学中有不少健康理念到至今指导我们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有帮助。
风水学中的健康理念体现天人合一
由于古代风水学基础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与元气说之上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想作为融贯整个风水学的灵魂。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发现太阴、月亮及28星宿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们同地球昼夜节令变化和灾情间的关系。在古人看来,天地的运动直接与人的生长相关,《淮南子》曰: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六合之内,一人之制也;”这就是说,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或谓天是大天地,人是小天地。人是天地的缩影,天人合一万的一体的思维,正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
那么,天人之间,是如何进行“合一”的呢?有哪些具体表现呢?《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云: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地,数与之相参,故命之相连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也;心有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其可数也副数,不可数也副类,皆可周而副。天人一也。《内经》中反复强调“人之合于天道”的道理:“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与五运六气以应天道。人完全是与宇宙相合的,人体之气与宇宙之气以交流的。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天地与初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元气在宇宙天地间回荡,气在人体中聚合,人实际上被视为自然生态的一环,与大自然相比,人是渺小的。因此要避免在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气息与环境中生活,人的建筑风水就利于自然合谐。
如果人类生活在一个与天时不宜,且无地利于环境中,则难免因不适应而生病。人之所以患病,是由于天地人失应而致。《灵枢、百病始生篇》说:“风雨寒热,东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容其形”。这就是说:人之所以生病,是由于天气、地气、人体三个方面因素形成的,三者缺一不可。人在天地之中,天地人相应则和,天地人失应相病,天地人无应则死。古人很聪明,早就观察天地动人亦动,人之动天地动,故人与天地之间有顺逆之分,生死之缘,多有相关。天文、地理、气侯、生态、时序、音律、人事等诸多方面对于人体均有影响,地均可令人体致病,故不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房室、地气的不同因素。它们对于人体发病具有深刻的影响。如“地高处则燥,下处则湿”“然地因有弓形,川蛇形,川月形,川地势不同,生荣枯地同异同。有离向、西向、乙向、震向处,则春气早至秋气晚至••••••有丁向、坤向、庚向、兑向、辛向、乾向、坎向、艮向处秋气早至,春气晚至••••••地之向阳处,阳气不散令人易至腹胀。背阴处,阴气盈盛,今人伤寒。再就是不同的地质,具有不同的场力,也就具有不同的地气。地场强或弱的地带对人体健康也有影响而致病。特别对强磁地带对人体影响以致心脑精神等各方面的疾病。
现代无论地质学还是建筑学、人生地理学都提出“人地相关论”的重要观点,自然与人是统一的,自然与人的适应性,已经得各界人们的认可,这亦同中国风水学之“天人感应”。自然实际上决定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的。环境也同时主宰着人们活动和身体状况,企业的盛衰。地理学家认为人品潜力与重力场共同性,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或长寿都成曲线分部,这一切足与风水学的论点相同。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密切有关,人的行为、思想、性格、身体及家庭事业都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这就是风水学的再一论证。
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文明的程度,使人类愈来愈看重环境地理学之研究,医学地理学、环境医学、健康地理学、疾病地理学,都在提示人类环境与地理对生存之重要。
一、与环境生物因素相关疾病地理,如血吸虫地理、疟疾地理、黑热病、出血热地理、甲肝地理等。
二、与环境化学因素有关的,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克山病等。
三、与环境物理因素有关的疾病地理,如高原疾病地理,海洋疾病地理,热带疾病地理等。
四、建筑性的疾病也很多,如院墙高出现高血质症,为了干净清洁忽略了通气性的疾病等。
五、室内的摆设也出的疾病等。人们在研究生命现象的过程中,发现有长寿地理,保健地理、营养地理、疗养地理。山区有利于高短血压、胃溃疡病、动脉硬化、心血管等疗养与康复。海边、河边利于肺病、贫血、糖尿病、呼吸系统的康复。地理变化、自然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往往使人类猝不及防,也使人类不得不了解与深思。风水学在科学业的倡导着今天已式微,一般的社会公众并不把环境生存健康问题,当成一种认真的学问。然而,现在人们开始重新的审视角度研究,完全是受西方影响的结果。现在学者们发展住宅病多达30余种疾病直接同住宅有关。城市也有。
由此来说,一个不同风水之地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所以,审视风水宝地首先要选择有利人身心健康的生活环境,必竟人是世界上宝贵的财富,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也是徒劳。
1、向阳而居:向阳是取维持生命三要素阳光、空气、水中的阳光。早在原始社会,中国发民就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向建宅、建庄。人类只有住在阳气兴旺之处,才能安居落业。《宅经》等风水经典无不重视大门立向位于向阳之处。
2、阳光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一>是可以取暖、祛霉。冬季时,南房比北屋温度要暖1-2度。<二>是有利于人体采光强身、健身、增钙质的转化。<三>阳光中有杀菌的紫外线和光热有杀菌作用,尤其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四>可促增人体的免疫力,新陈代谢等等。
坐北向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风,中国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冬天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凉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风水学上向阳原则,择宅坐向坐北朝南,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方出人杰。虽然认为阳光是人类安居的根本,但是阳光太强也有害身体。中华易学专家从业资格认证委员会
1、相地的美恶:风水学上不仅重视观察所择之地的来龙气势和周围峰峦形状高耸秀丽与否,还对所选之地的土壤质量也不忽视。因深藏土地内层的物质对人类身体健康有着直接影响。中华易学专家从业资格认证委员会
2、我们不时看到媒体上报道某地因居住环境中的土壤中含有矿物质或重金属以及放射性元素,对当地民众健康造成危害的消息。远离各种污染就避之,对于居住土壤吉凶的检测,古代风水术中有闻土辩气法来相地,如《地理大全》有介述,这种以感官相土的办法虽然原始,但是有其科学性、实用性。
3、寻找一个好气场: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影响最大的就是选择一个好的适宜的大地气场,即对人的生长发育最有利的环境。这个环境要看山看水秀,风调雨顺,因为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山水相匹,相得宜彰。所以,几乎所有风水环境均讲究山水相配,并按照一定的风水空间结构进行组合。为什么许多风水能成为人们修心养性,休养生息的理想场所呢?原因在于山东组合合理,五行搭配得当,能给人一种幽雅舒适、心旷神怡的感觉。从这种意义上讲“地杰人灵”并不是没有道理。
风水选扯的基本意义就是人类寻找适当的居地,而藏着天地间生气之地域,即为人类生长繁衍的理想居地。概括地说,风水理论的一切具体措施也就围绕如何寻生气之凝集点,如何迎气、纳气、聚气、如何利用水势。通过对宇宙天地之气的迎合,引导和顺应,使人体之气与之产生和谐,从而有助于致善居住环境、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及后世的昌盛。从这种意义上看,风水可以说正是宇宙之气与人体之气和合的艺术。中华易学专家从业资格认证委员会
从《葬经》中,葬者,乘生气也。死者后,真气会与穴气结合成生气,通过阴阳交流的途径,在冥冥中能影响,左右在世亲人的气运。阴阳两气,意呼出来就成为风,升上天就成为云彩,降落下来就成雨,在地下流行的就成为生气。生气在地下流行,生发时就能育养万物。人是父精母血的结晶体,所以人也是阴(母血)阳(父精)两气的结合。每个活着的人都阴阳两气,死后肉体消失,阴阳两气却没有消失。活着的人、气聚凝在骨,人死骨未灭,所以人死气还活。所以下葬死者要找一个有生气的阴宅,让生气和不死的阴阳两气相合,所以找一个生气旺盛的点或穴下葬。按照现代科学技术理论来解读“气场”,在于理解风水学理论的“核心气”,调整风水,实际上就是选择的气场。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气”实际上是由超微粒子、电磁波、静电等所构成一种特殊的场,包括物理场,生物场等。这种是客观的,物质的,因此,风水学理论与现代科学之间自然的发生着一种密切的联系。才分出古书中龙、穴、沙、土、水和向五个方面寻找和调控生气。
风水学中影响人的“气场”,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内”的方面,包括地球本身的地磁场的作用。地磁场的磁力线的汇聚的某些点,常常会形成磁场作用较强的一些“穴”。这些地理上的“点”和“穴”,在风水学理论上与实践中就发挥着特别的作用。从“外”的方面来说,则是宇宙能宙,宇宙中的超微粒子包括宇宙射线等对地球的影响。中华易学专家从业资格认证委员会
根据科学研究和全息生物学理论证明,人体本身就是宇宙全息生物学中的组成部分。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这也就是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中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综上所述,风水有气场可寻,不是空中楼阁。以唤起风水研究者从多视角解读风水的内涵,从中挖掘出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地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