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英,杨建英讲师,杨建英联系方式,杨建英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49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杨建英: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
2016-01-20 48988

《钱江晚报》曾经刊登过一篇《为什么牙齿掉了,舌头还在?》的文章,文章中讲了一个故事:老子李耳曾经和商容学礼。商容生病了,李耳去看望他,借探望的机会请老师再予以点拨。商容看他好学深思,就进一步启发他。商容张开嘴巴给李耳看,问道:“我的舌头在吗?”“是的。”李耳回答。“牙齿呢?”“没了。”“你知道我问这个问题的深意吗?”“您的年岁大了,舌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柔软;齿之所以落尽了,是因为它刚强。”

商容听了李耳的回答,非常高兴地说:“是的,你的理解完全正确,舌头因为柔软而可以长存,牙齿因为太刚强而先落,这个道理不仅仅对牙齿如此,天下万事万物也都是如此啊!”

之后,李耳不时在琢磨着“舌存齿亡”以及人生的哲理。守礼懂礼的人是谦和、恭敬的人。一个人如果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表现出一种刚强不可一世的逼人态度,结果反而使人畏而不服,甚至树敌太多,以致失败。一个人最然很强大,很有才华,但是如果能处处谦卑居下,就不会与人为敌,他的事业很快就能获得成功。

谦和是内心恭敬的表达,也是一种人生态度。谦和的人是内心充满深爱的人。内心有深爱才会有悦色 ,有悦色才会有婉容。懂礼最重要的是“恭敬之心。”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上)》中是这样解释的:所谓恭,就是内心对事情的庄重认真,并不是看见人敬礼就是恭;虽然不敬礼,当朋友有困难的时候,那种无限关心的神态,不说出来就知道。所以对人恭敬不恭敬,表面态度虽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事情。

对于礼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讲,如果缺乏了灵魂——内在的恭敬之心,再规范的礼仪表现形式也显得逊色很多。五常与五行对应中,礼与火相配,既要向火一样有照亮他人之德,也要有火的赤诚热烈与热情。没有恭敬至诚,礼的这把火,是点不起来的。 

恭敬他人,时时恭敬。恭敬从心里来,恭敬从爱中来,恭敬从笑中来。就拿微笑来讲,人们会认为这是很简单的动作而已。但是要笑的真诚,笑的用心,笑出恭敬心,甚至笑出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就很有学问了。

微笑有很多的细节,记得我跟随恩师在做微笑培训的时候,要求学员眼神柔和、表情愉悦、嘴角上翘、眉头舒展、颧骨上翘,包括微笑的时机、发音、音调等。正如佛家所讲相由心生、音由心起。这样的一种表情会让人感到很舒服。当学员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以用心微笑的时候,也就有了对他人的恭敬心,说明学员在慢慢的明白要用德行做人做事。这个简单的表情不仅仅是一个动作,会给他们带来很多正面的影响,对他们人生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当他们带着用心的微笑遇到生命中伯乐的时候,这位伯乐会感觉到微笑着地年轻人和他人不一样,伯乐和他说话的时候,他立即会面带微笑的和长辈说话并对长辈的教诲表示感谢。有恭敬之心的微笑打动了对方的内心,给予了对方最真诚的尊重。自然而然,也给了自己最大限度的尊重。

中国通史记载了这样的一则故事:张良是汉朝的名将,年轻的时候非常尊重长辈。有一天,他正在下邳的圯桥边散步,发现一个身穿粗布衣服的老汉坐在桥头上。老汉见张良过来,便把脚上的草鞋甩到桥下,对张良说:“小伙子,给我把鞋捡上来。”张良见老汉这样一位是故意取笑他。但他见老人年纪很大,只好下桥把鞋子拿了上来。老汉没有用手接鞋,而是把脚伸过来,张良只好又给老人穿上鞋子。事后,老人笑了。原来老人是著名的学者黄石公,这是在故意考验他。他见张良是可塑之才,做人做事恭敬至诚,就把神奇的兵书传授给了他。

一个人越是对他人恭敬,他人越愿意跟你接触,并提供很多的机会,特别是直属上级更是如此,在提拔或者委以重任的时候一定会想到恭敬至诚的下属。所以不要怪没有伯乐。记得一次听老师讲课的时候讲到:《礼记》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又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一个不懂礼仪的人,没有恭敬之心的人,即使有点儿才干,也不过如同鹦鹉和猩猩一样,哪里会遇到伯乐呢? 

《论语》学而篇讲到礼之用,和为贵。礼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很多人办事很顺利,为什么我们办事就一大堆问题,这些都不是偶然的。当你平常处处有礼,注重细节,恭敬他人,所谓细微之处见风范,点滴之处定乾坤,你已经积累了很多的善缘,很多的助力;当我们处处在言谈举止中失礼,就形成很多阻力,这个阻力当你在办事的时候,它就开始凸显出来了。正像南怀瑾老师所讲人与人之间会出现误差,事与事之间彼此有矛盾,中和这个矛盾,调整这个误差,就靠礼。所以人与人之间需要礼,事与事之间需要礼,而礼的作用“和为贵”,就是调整均衡、中和的作用。

懂礼最重要的是“恭敬之心。”得到他人帮助必须懂礼仪,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真正的学习礼仪的本质还是要回归到做人做事。真正的懂礼是用恭敬之心做人做事。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

上一篇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