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培训是指企业中每个岗位都承担着一定的职能,都是职业人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也是在社会分工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作为现代职业人,我们在职场中谋求了一个职位,并不仅仅意味着掌握了谋生的手段,以此获得生活的来源,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了一个位置、一个可以得到社会承认的身份、一个可以施展才华、发展自我的机会,拥有了这个机会,职业人就可以成就事业并且履行一定的社会职责。怎样是让自己员工的破茧成蝶,下面是陈馨贤老师根据自己的授课经验以及多年研究指出。
一个员工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40%~50%;但如果这名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化素质,那么他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缺乏有职业化素质的员工。
一个具备职业化素质的员工,他必将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员工,一个团体职业化素质很高的企业,它必将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
今天的企业,已经不仅仅只需要强调管理的标准化、管理的制度化、管理的程序化、管理的人性化,员工职业化素质的高低已经成为众多企业日益关注的焦点,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到底什么才是职业化呢?陈馨贤老师帮您解决所有职业化方面的困惑。
陈馨贤老师指出职业化素质是职业人在从事的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它不是以这件事做了会对个人带来什么利益和造成什么影响为衡量标准的,而是以这件事与工作目标的关系为衡量标准的。更多时候,良好的职业素养应该是衡量一个职业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其中职业化观念最早出现在二战前的美国,职业化是和工业革 命后专业化的分工联系在一起的。国外对于职业化最权威的定义来自美国学者E·格林伍德 。他认为,员工的职业化主要指员工从原先非职业化状态转化为职业化状态的历程和途径,它是以事为中心,以完成工作为目的,以人来适应工作的过程。即员工能把组织交给自己的岗位职责,专业性地完成到最佳,自觉追求最高绩效。
我们国内对职业化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多都是借鉴了国外的说法。如“职业化就是专业化或者专业化(Professionalism)。它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 “职业化”就是职业的基本属性演变、发展成一种趋势或倾向,甚至使原本不存在或不明显的属性发展成为新的性质或进化为新的状态。职业化实质上是一个“职业需求”集约化的过程,具体说来是职业素养、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三方面需求集约化的过程 。
综合国内外关于职业化的研究,笔者认为,职业化是一个人获得职业技能,形成职业行为,塑造职业素养的过程,其终极目标在于提高个人的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成本—收益的最大化。在实践中,职业化不仅仅表现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也体现为企业员工的理性化和自主化,是实现“事”与“人”协调一致的状态。职业化是个角色化的过程。就像扮演一个角色,你的思维方式、言行举止必须符合这个角色的要求,按照角色的要求去做。每一个人都会选择一种职业,一旦你进入此职业,意味着你愿意成为此职业中的一员,同意按照这个角色的标准去思想和生活。这个角色的大部分标准是事先设定的,如果你选择了,你就必须接受。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职业的人,你就不必选择进入职场,或者你选择你愿意接受标准的那个职业。文章开头提到的关于着装问题,就反应了员工对职业标准的不接受,所以不执行。
其中职业化的内涵可以界定为三个方面: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素养。说到底,职业的本质是负责。为了能完成企业赋予你的职责,你必须有合适的心态(职业素养),具备合适的能力(职业技能),用合适的方式(职业行为)去达成目标。
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才。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拥有高度职业化的人才队伍,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员工的职业化素质提升依赖于企业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因此提升员工的职业化素质,提升企业的经营理念将是企业常青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