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励志书稿
跟上上司脚步
——高效工作密码
刘靖【著】
第四节:掌握超效能工作10个技巧
现在的社会是强调效率的时代,大家都知道效率在职场的重要作用,所以效率的话题是人人都不能回避的。但要成为职场的弄潮儿,还要掌握超效能工作的技巧。
我在一家港资企业从事管理咨询时,曾建议总经理对行政部经理给予降级使用,其原因就是那位行政经理在效率方面差强人意。每次安排她的事情,十有六七不能如期完成,而且一大堆的借口。有这样的职员当经理,行政部的工作可想而知。
因为面子过不去,那位行政经理在降职第二天就递交了辞职书。我们给行政部新招聘一位注重高效和实效的经理,行政部的工作局面很快就打开了。在高效经理的带领下,行政部的所有职员工作效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为企业高效运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里介绍几个超效能工作的技法供读者参考。
1.建立正确的效率观。
思想观念对于个人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但思想观念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步升华的。一旦树立起正确的效率观念,就能从内心世界给工作打上高效的烙印。
许多成功的人士,也常常得益于他们的效率观比别人棋高一筹。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先生倡导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是正确的效率观;台塑大王王永庆奉行的“把复杂的事情简化”是效率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大野奈一创立的“精益生产”模式,同样是正确的效率观……
唯有树立起高效工作的意识,然后寻求快捷的工作方法,才能创造出理想、快捷的工作业绩。
2.让时间管理熔合在工作当中。
时间是我们工作中可资利用的特殊资源。要提高工作效率,科学的时间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事实证明,工作高效的人士都是善于利用时间并且注重时间管理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琐碎而复杂的工作,如果不能对时间作科学合理的安排,要高效工作就是一句空话。
那么,怎样高效利用时间呢?
(1)将工作事项整理分类。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工作开展的得心应手,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业绩非常可观。而另有一些人却显得力不从心,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大打折扣。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工作井井有条、业绩非常可观的人,是懂得对工作整理分类的人,他们会按照重要程度和时间要求将工作分出主、次和先、后,然后进行统筹安排。另一种人则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所以很难高效起来。例如办公室工作,就可以按照“事务型”和“思考型”,将其分为两个大类:
A.事务型工作:填写工作报表、收发E-mail、整理备忘录、处理信函等。这些常规性的工作因其性质相近,可以将其划为一个大类,集中整块的时间处理(甚至可以安排情绪不佳的时候或零碎的工作间隙来完成)。
B.思考型工作:这类工作需要动脑筋,要有灵感作依托才有效率,所以要安排在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没有干扰的时间段才有效率。
(2)认真分析工作重点、难点。我们的工作常常存在这样的情况:有的较为紧迫,必须马上完成;有的则可以适度放缓;有的要求精度很高,需要用心做细做好;有的不必花费太大精力;有的却非一人之力所能解决,需要借助他人或者团队的力量。经过认真的分析,找出其中的重点、难点,为制订工作计划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3)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导入有效的计划,能让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减少盲目性和工作遗漏状况。
制订工作计划要注意2点:
A.有效性。任何的计划都要具备时效性,所以要对完成任务的时间作好考量,先梳理工作内容,将要做的工作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划分,合理安排具体时间。有些较特殊的工作,还要考虑多投入时间和精力。
B.可行性。工作计划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高效工作必不可少的科学管理手段,所以要求能切切实实的执行,不能有应付的心态。
(4)加强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工作计划一旦确定下来,就要加强执行。因此要有紧迫感,学会给自己施加压力。
3.随时调整工作方法。
要实现工作高效,除了上面的努力之外,还要学会变通,寻找行之有效的第二条或第三条路。
谭先生是香港人,在一家港资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就任生产经理。公司要对生产车间推行标准化战略,实施“7S”管理(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刚开始时,谭先生采用常规方式,将7个项目同时推进,结果效果很不理想,受到老板的质疑。谭先生向我诉说他们推行“7S”管理的困惑,并诚意请我给他们指点一二。
我了解到该公司的实际情况后,引导谭先生先在7个项目中找出关键因素——素养,以及素养的核心因素——人。
我在从事管理培训时,发现很多学员对“5S”和“7S”都有不同程度的误解,认为几个项目同样重要。其实不管是推行“5S”管理还是“7S”管理,最重要的都是“素养”这个要素。因为实施“5S”和“7S”管理的关键是要做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后的维持工作,所以要让车间所有员工都认识到实施“5S”和“7S”管理的好处,并培养他们遵守纪律、规则和维护成果的自觉性,让大家共同维持那些来之不易的成果。如果不在“人”的思想意识方面加强,其他项目做的再好也没有多大意义。
我建议谭先生调整工作方法,将原来“7个项目同时推进”的做法调整为重点加强素养教育,提高干部和员工的素养。
在培训课上,我也向学员提出:要在实施“5S”和“7S”管理工作中取得良好业绩,一定要从“素养”这个关键要素入手,先解决“人”的问题。
谭先生接受我的建议,将其他6个项目暂停,重点实施素养教育。
等大家对实施“7S”管理的重要性充分理解了,提高了认识,我又建议他们选择一个部门作为实施“7S”管理的示范点。并要求示范点对每一个项目进行细节分解,将所有的细节做到位。谭经理要求示范部门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很快收到了不同寻常的效果,在公司标准化管理中树立了典范。
紧接着,我建议谭经理带领各部门到示范点参观学习,对关键环节作强调要求。这样一来,各部门的干部、员工不但提高了对“7S”管理的认识,也掌握了实施“7S”的步骤和操作技巧,从而减少了盲目性。
在时机成熟时,该公司全面导入“7S”实施,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公司老板对谭经理彻底扭转7S困局的工作效果给予很高评价。
4.随时记录灵感。
灵感是稍纵即逝的东西,对从事思考型工作的员工来说,灵感就是效率,更应该随时抓住。
2010年冬天,我在深圳讲《现场管理与现场改善》课程,中间休息时,无意中听到两个公司的老板在聊成本的事情,从表情来看,他们对成本既非常关心又颇为无奈。的确,这几年企业的老板被成本上涨问题折磨得很头疼,又苦无良策。虽然我讲的《现场管理与现场改善》课程也涉及到成本,但针对性不强。我抓住企业老板最关注成本的问题,马上将这个灵感记录下来。回到东莞市,我就抽时间研发成本管理的课程。通常的成本包括外部成本、内部成本、运营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制造成本、营销成本、工资成本等等,可谓包罗万象。要讲这样的课需要耗费许多时间。而企业老板对耗费太多时间的课程通常不太感冒。我就决定开发一个针对生产现场成本管理的课程,授课时间限定在1天,课题叫做《低成本卓越现场管理》。结果这个课程从2011年在珠三角地区开讲以来,很受企业欢迎。公开课、内训课讲了好多场。
5.超越一点点。
可能有人觉得一点点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再大的数字、再高的效率,都是从一点点做起来的。如果我们能坚持比同事或者比自己的昨天多超越一点点,很可能就会获得高效的效果。
1996年夏天,我在东莞市一家刚筹建的港台合资企业任彩绘部主管。当时公司里9个部门主管,我负责的部门人员最多,事情也杂。要在9个部门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我虽然无意在众人中脱颖而出,但我总觉得要做什么事情就要做得更好。不管是我个人的工作还是彩绘部的工作,我都坚持比别的部门主管要超越一点点。3个月后,我每天、每事都超越一点点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个人工作效率和部门管理效果在9个部门中都名列榜首。又过了2个多月,香港总经理将我负责的彩绘部树为全公司的标杆部门,我个人的综合素养和工资待遇也与别的部门主管拉开了距离。1997年春天,我被提升为后段课长,分管包装、成检、彩绘、白检、施釉5个部门。
后来我加盟企业管理咨询行业,依然坚持比别人超越一点点,比昨天超越一点点,同样收到高效的效果。几年时间,我从咨询师一步步成长为项目总监、高级培训师、培训师导师、总经理,直到后来拥有自己的咨询公司——华企盛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每天不论是超越别人的一点点还是超越自己昨天的一点点,都极有可能成为决定你工作效率的关键点。
6.学会把握行动时机。
善于把握时机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式。我们看看成功人士是怎样做的。
在中国的企业家中,被称为中国管理教父的张瑞敏就是一个善于把握时机的领导人。1985年,海尔冰箱遇到了质量瓶颈,公司采取了不少控制质量的措施,结果却不尽人意。客户投诉呈增多趋势。张瑞敏让品质部门对刚入仓库尚未销售的冰箱进行拆封检查,结果从400多台包装好的冰箱中检查出76台有问题的产品。张瑞敏决定抓住这个时机,对海尔干部职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于是,海尔发生了被消费者称道的砸冰箱事件。后来,哈佛大学商学院还把海尔砸冰箱作为商业案例进行研究。
因为行动时机把握得好,使张瑞敏对海尔的质量改善收到了惊人的效果。张瑞敏将此方式推而广之,教导下面的干部职工学会把握行动时机提高工作效率。海尔今天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脱颖而出,也是和张瑞敏这种“把握行动时机提高工作效率”的领导艺术分不开的。
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把握好行动的时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
7.认真做好一件事。
在职场不乏这样的员工,他们自诩为“高效工作者”,但做事情却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偏面追求所谓的速度,结果在效果方面打了折扣,留下不少遗留问题,让上司和同事为之头痛。每次做完工作,上司都要费心审核,甚至还要帮他们做善后工作。其实,这样的员工对高效工作存在很大的误解。高效的定义是在保证效果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效率和效果是孪生兄弟。
山东省的著名书画家刘畔丁先生,就是名符其实的高效率书画家。2011年,刘畔丁先生到东莞市游历习书作画,因我年轻时也喜欢信笔涂鸦的写画几笔,所以畔丁先生时常和我聊些书画方面的事,我们相交甚深。虽然是声名很高的书画家,刘畔丁在对待每一幅书法和绘画作品时,其态度都是认真审慎的。一次,我的一个编辑朋友想要一幅苏东坡的《赤壁怀古》,要我请刘畔丁写。因那首词字数较多,个别字写的效果稍微不理想,如果不是书画内行人士根本看不出来,但畔丁先生坚持要重新写,四易其稿,终于给了我一幅完美无缺的书法作品。刘畔丁先生的书画在山东的销售势头很好,在东莞市习书作画时,他每周都要往家里的画廊发回很多书画作品,但他从来不为追求效率而降低作品的艺术价值。因此,从他的书画工作室出来的每一幅作品,都可称得上是书画精品。我多次到他的画室看他写字作画,他对待书法作品的每一个笔划,绘画作品的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正因为这样,他才得以被书画界人士称之为高产的书画家。
8.练好基本功。
高效工作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而练习基本功需要一定的精力和耐心。
说起丰田的高效管理,大家都会竖大拇指。丰田之所以能在世界汽车市场占据如此重大的份额,是和产品质优价廉分不开的。能做到质优价廉的前提是他们公司的员工在工作之余苦练基本功,以适应大野奈一先生提出的“恰好准时制”工作要求。以前丰田要变换800吨冲床的程序需要3个多小时,丰田精益生产的创造者大野奈一要求流水线员工苦练基本功,经过努力,大家都熟练掌握了快速更换程序所需的工作技能,整体配合非常默契,结果将变换程序的时间压缩到3分钟左右。
在中国的文字中,“鸡”和“吉”是谐音,所以许多人喜欢有着吉祥寓意的鸡图案。若干年前,有个善于画鸡的画师被召进皇家画院为宫廷作画。在高手云集的皇家画院里,画师觉得自己画鸡的效率和功底都不很理想。为了将鸡子画出最快的效率,最高的水准,画师到很多地方去写生,并刻苦练习画鸡技法。一年后,他接到为皇帝画鸡的命令。这时候的画师已将画鸡的基本功练习得炉火纯青。现场作画时,他仅用了短短5分钟时间,一幅大写意的雄鸡报晓图就栩栩如生的跃然纸上,深得皇帝赞赏。而以前这位画师画一幅同样的鸡子需要半个多小时,画出的效果也比不了现在。将前后进行对比,画师真正达到了超效能工作的目的。
9.执着于工作。
我们全副精力、踏踏实实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也不见得就一定能高效做好工作。如果三心二意的对待本职工作,则注定没办法把工作做好。我有位咨询界同行这样说:“短时间的有效率不是高效率工作。只有长时间的坚持不渝,才能获得真正的高效率。”
张中山是享誉豫东的农民书法家,1990年曾夺得“中国中青年书画大赛书法二等奖”的桂冠,我给他撰写一篇文章《农家墨香飘海外》,刊登在《河南日报》和《周口日报》上。我和张中山是好朋友,对他比较了解。他能取得如此殊荣,除了天分之外,对书法的执着精神是他取得成就的基石。在此之前,他就获得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奖项,证书和奖杯装满了一大柜子。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每天临池不辍。不管是行、楷、草、隶、篆,他都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每遇创作,他都能以较快速度一气呵成。应该说,这样快速的完成精品创作,是他执着工作的结果。
10.勤于总结。
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检讨工作效果、寻找差距,一旦发现问题,好及时纠正,确立正确、有效的工作方向。
我以前在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任职总经理时,每周都要对讲师进行训练。每次训练,我都会要求参加培训的讲师对学习内容和自身问题进行认真总结。每次总结,大家都能找到自身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这样的总结,既缩短了对讲师的培训周期,也使他们的授课效果得以加强,学员的满意度得以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