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淼清,魏淼清讲师,魏淼清联系方式,魏淼清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电力\能源\安全\法规\党建\演讲\营销\多媒体\软件开发\
49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魏淼清: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
2018-03-17 2965

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

——湖北代表团基层代表热议工匠精神

湖北日报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婷黄璐实习生李朝阳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对于劳动者而言,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

湖北团118名代表中,专业技术人员37名,占代表总数的31.36%;一线工人7名,占代表总数的5.93%。

他们都是从基层一线“干出来”“赛出来”的劳动模范、技术能手,有着共同的特质——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

在两会会场,他们以工人阶级的执着信念和质朴情怀,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唱响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的时代强音。

谈机遇——

“好时代要争当好工匠”

42岁的东风集团神龙汽车有限公司钣金返修工杨祉刚是今年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14年时间,杨祉刚由一名农民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

“好时代要争当好工匠。”杨祉刚说,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精神,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实实在在落实到行动上,一点一滴、日积月累。

一天焊300个零件,每个零件25个焊点。凭着专注和勤奋好学,他成长为东风集团技能型、知识型工匠。

和杨祉刚一样,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昌客车车辆段质检员黄望明代表,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练就了一套听音辨“症”的绝技。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是在积累中传承,在专注中创新。干列车检修27个年头,他带领团队总结推广“先进作业法”117项200余条,完成攻关课题24项,取得73项技术创新成果。

“传承匠心精神,做好新时代的齿轮和螺丝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配厂调检一车间“王涛班”班长王建清代表说,以王涛为代表的一代匠人身上的马灯精神、芦席棚精神是东风发展进程中的传家宝。

议担当——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之魂

作为新时代的工匠,要不断创新,适应新时代的技能需求。

立足职业技能培训一线,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杨德芹代表说,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之魂。

2017年12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设技能强省的若干意见》,到“十三五”末,实现全省技能人才总量由目前的758万人增长到84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由目前的220万人增至260万人。

“培育工匠精神,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杨德芹说,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培训,努力培养适合国家需要的“大国工匠”,这是新时代的需要与担当。

今年新当选的禹诚代表,是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数控中心主任,也是武汉市中职学校首位具有“三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从基础课、理论课到专业课、实训课,她让一批批中专学生走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最高领奖台,带出了一支数控界的“梦之队”。

“职业教育是发展民族制造业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一批踏踏实实做技术的‘大国工匠’。”禹诚说,在德国,职业教育非常发达,优秀的技术工人享受着和管理层一样的待遇,她期待这样的情况也能够出现在中国。

话期许——

当“湖北工匠”显楚才本色

今年2月,省人社厅启动“湖北工匠”评选,全省每两年选拔表彰一次,每次选拔10人,每人将获得省政府授予的50万元重奖,并以其名字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

“这对工人是很大激励,通过荣誉和物质奖励形成导向,能让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中国石化武汉石化公司气体加工车间班长马少斌代表说。

2017年9月,我省印发《湖北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从职业培训、就业政策、用工管理、服务供给等方面,推出30条改革举措。我省1300多万产业大军,正迎来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

“比技能更重要的,是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中心职工李莉代表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整体气质。弘扬工匠精神,需要个人、企业、社会、政府形成合力。


马少斌

排查隐患,有位“福尔摩斯”

他关注

一线工人的安全生产和生活保障,特别是高危行业工人。

“之前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技术钻研中,现在,会专门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对身边的大事小情也更加关心了。”马少斌说,这是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最明显的转变,他正边干边学,努力当好代表。

这位48岁的中国石化武汉石化公司气体加工车间班长,多年来在工作中也是“边干边学”过来的。

25年前,他是一个连阀门都不会开的退伍兵。为熟练掌握生产装置,中午别人休息,他一个人跑流程、画流程图,每一道焊缝的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他说,这些焊缝一旦泄漏将是重大安全隐患。由于太痴迷,他做梦都在回想流程走向。

在武汉石化,他有个大名鼎鼎的外号:排查安全隐患的“福尔摩斯”。

2004年,他被选为5套装置的班长。接手新装置数月后,一个雷雨夜,武汉石化经历了建厂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意外断电事故。

马少斌沉着果断,指挥带领同事补救操作,近百个步骤,无一出错。因处理及时得当,他所负责的装置在这个最容易出事的时刻,没发生任何次生事故。

“其实,我也没什么秘诀,只是比别人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细心,自然就多了一份安全。”马少斌说。


王莉

10年坚守,扫出“最美”公厕

她关注

环卫工天没亮就出门工作,经常在道路中间穿行清扫垃圾,安全保障亟待关注。

襄阳市襄城公厕清扫队队长王莉没想到,有一天她会被人叫做“王代表”,成为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

“当好全国人大代表不容易。组织和群众信任你,你就要投入进去,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王莉说,多年坚守环卫一线,她非常了解这个群体。如何把大家的心声讲出来,她必须不断学习。

1998年,20岁的王莉大学毕业后,急于工作挣钱补贴家用,成为一名环卫工人。扫了10年大街,手掌磨出了一层层茧子,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2008年,她当上襄城公厕公司班长,和47名环卫工人一起清扫公厕。

每天凌晨,她和工友们要利用如厕人员少的时段,冲墙壁、擦地面、洗便池……一个小时下来,满头大汗,却不能停下来休息。

“要是停下来,就影响整个清扫保洁的进度。我们搞快一点,市民就少一点等待、多一点方便。”王莉说。

公厕维护,难在疏掏。每当便池、化粪池堵塞,王莉总是冲在前面。提起她,工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一个大姑娘家,不怕脏、不怕累,确实太不容易了! ”

如今,襄城区大大小小的公厕里,整齐划一的公厕灯、统一配置的防滑毯、饱含温馨的提示牌,无不透出王莉及其工友们的努力和细心。

王莉说:“我的名字有个莉字,茉莉花的莉。就像我们的工作,虽然很平凡,但做好了,就能让大家方便,让这座城市清香四溢! ”


杨德芹

20年耕耘,方寸讲台追梦想

她关注

希望职业教育理念能延伸至小学乃至幼儿阶段,厚植职业教育土壤,从根本上树立职业教育在人才发掘、人才培养上的社会地位。

“高职教育让我很有成就感!”话语干脆,爽朗的笑声极具感染力,44岁的杨德芹是宜昌市高级“双师型”教师,在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育工作20年。言谈举止间,洋溢着对工作的激情和热爱。

从校园走上全国两会,她谦虚地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沾了职业教育的光,当选后,也将为职业教育鼓与呼。

1998年,杨德芹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进入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当时,计算机教育在国内很前沿!”初出校门的杨德芹讲授信息化课程。

“高职教育需要从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训。”杨德芹说,她所在的学校聘请导游、烹饪、茶艺等专业的省“楚天技能名师”,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突出技能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率达96%。

“很多学生实习时就签订了合同,像高尔夫专业的学生,实习时就可获得上万元收入,哪里还需要担心未来的就业?”杨德芹说,职业教育在发现人才、培养特长、促进就业乃至完善教育制度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建清

调试25万辆车,没出一起质量问题

他关注

工人静心干事的环境。比如,创新产业工人发展机制,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完善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机制。用具体可行的制度,吸引一线工人潜心钻研技术,锻造高质量产品。

虽拥有诸多荣誉,但在王建清心中,“全国人大代表”非同一般。

作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装配厂调检一车间“王涛班”班长,一位生产一线的工人,47岁的王建清深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荣誉,更是责任。

“我来自一线,要多反映基层情况,将工人的声音带到会场上。”王建清说,他除了向“老代表”、师傅王涛请教,还广泛搜集工人的声音、问题,了解他们的想法、诉求。

谈起弘扬工匠精神,王建清感触最深。他说:“工匠精神就是立足岗位,把简单工作做好,把重复性工作做精,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工匠。”

从一名普通商用车装调工成长为全国劳模、中国汽车业十大工匠,他本人就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

1993年,22岁的王建清从部队转业被安排到东风公司,做装调车辆工作。王建清没有经验,但有幸师从全国劳模王涛。他很快成长起来,不仅能创新装调技术,还能编写书籍,成为独当一面的“猛将”,并接任“王涛班”班长。

到今年,王建清在装调工岗位上已干了24年。他说,“装调工是面向客户的最后一位把关者,要站在用户角度,精挑细琢车辆的每一个角落。”正是凭着这份“挑剔”,王建清参与调试的25万余辆车,没有出现一起质量问题。


张金华

30年研发,航空报国初心不改

他关注

航空工业作为国家科技战略性产业,如何健康发展,实现伟大航空梦、强军梦、中国梦。

搞研究,他是老资格,干了大半辈子航空工业,热情丝毫未减。

当代表,他是头一回,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学习一刻不停。

他,就是中国航空工业特飞所第九研究室高级主任设计师张金华。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在“特”字上做文章。“因为‘特’所以‘难’,研究领域需求不大,但技术难度大。”51岁的张金华说,尤其是浮空器的研究,用常规飞机稳定性分析方法对系留气球已不能完全适用。

没有现成的模式照搬,没有成熟的经验借鉴,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

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没完没了试验论证,一台电脑一盏灯,一碗泡面一杯水,提出了多少个方案又推翻了多少次,进行了多少次试验又失败了多少次,张金华也记不清了。

再苦再难也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终于,他带领项目研制团队,利用关键位置优化和计算模型完善,解决了浮空器空中稳定性问题,设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0年从事浮空器研究,不会腻吗?张金华说,他的初心就是“航空报国”,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幸福,“选择了,就要干好。”

为让团队中的年轻人快速成长,张金华想了很多办法。实行“导师带徒”“结对传帮带”,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积极创造学习交流机会,大胆启用年轻人并委以重任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