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淼清,魏淼清讲师,魏淼清联系方式,魏淼清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电力\能源\安全\法规\党建\演讲\营销\多媒体\软件开发\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魏淼清:雄师阔步新征程
2016-08-22 2639

一次次历尽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一次次突破生死绝境,涅槃重生——

  80年前,中国领导工农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取得万里长征的光辉胜利,谱写了气吞河山的壮丽史诗。

  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苦难走向辉煌——作为人类历史上永垂不朽的精神丰碑,长征,塑造了人民军队传承至今的性格底蕴和红色基因。

  “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

  今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处于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刻,作为红军传人的中国军队正沿着改革强军的崭新征程,昂首阔步、奋勇前行。

  长征,和她所代表的精神力量,对于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提供着永恒的指引。从坚定无畏的信念远征到政治建军凝神铸魂——人民军队听党指挥一脉相承  岁月可以改变山河,但不朽的精神与世长存。

  长征,对于人民军队,意味着壮烈的牺牲、辉煌的胜利和精神的崛起。

  当红军踏上漫漫征途,我们的党和中华民族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始终面临着两种命运、两条路线的抉择和斗争。红军虽遭受围追堵截,多次身临绝境,但始终未曾改变“救人民于水火、扶民族于既倾”的家国情怀。

  这是中华民族光明战胜黑暗的命运搏斗,这是人民军队铁心向党、坚定无畏的信念远征。

  长征路上,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年轻的红军官兵经常在数天未进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 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平均每300米就倒下一名勇士,是这支军队在万里征途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明知路途遥远,却万死不辞,前仆后继,经受了难以想象的饥饿、严寒、伤痛等生存极限的考验,终于奔向最后的胜利?

  是坚定的信念和壮丽的理想。

  长征路上,一位名叫刘志海的红军战士被冻死,战友们掰开他紧握的一只手,里面是党证和一块作为党费的银元——这样的军人、这样的军队,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人改天换地的理想。

  张闻天同志曾说过:“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

  漫漫征途中,信念比阳光、水和粮食更重要。

  聂荣臻元帅曾回忆说:问每一个红色战士,为什么要当红军,他们都会回答你“为了打土豪,分田地”“为了苏维埃新中国”。

  尽管当时的红军战士绝大多数并不识字,但中国所创建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红色苏维埃政权,给予了他们世世代代从未有过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样的理想,使这支红色大军区别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支军队。”长期从事长征研究的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徐占权指出,坚持中国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是取得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也是红军始终保持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根源。

  正是靠着崇高的理想和自觉的党性,一支支红色大军从赣南、从湘西、从川北、从豫南,跋涉千山万水,不畏艰难险阻,向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汇聚而来。

  1935年7月,孤军长征的红25军怀着早日见到党中央的热情,离开陕南向西行动。徐海东在向部队动员时说:“即使我们3000人都牺牲了,也要把党中央接过来。”

  作为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贺龙在最血雨腥风的时候“脱皮鞋穿草鞋”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他说:“我把一切都交给党了。”长征中,靠着对党的绝对忠诚,贺龙团结带领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实现了各路红军的大团结。

  曾经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没有,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历史雄辩地证明:理想和信念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核心支撑;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

  “从1927年建军到9年后长征胜利,再到22年后建立新中国。人民军队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坚定的军魂。”解 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史专家宗成康教授认为,是中国和那些坚定的人,给这支军队注入了魂魄,赋予它钢铁般的意志和战胜一切的力量。

  在陆军第13集团军某红军团,一个讲了80年的故事,至今仍在传颂。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第三次穿越茫茫草地。

  野菜挖完了,树皮啃光了,钉在鞋底的牛皮也吃完了,只能吃皮带。红93师274团战士周广才想到走出草地就能与中央红军会师,他忍饥挨饿留下半截皮带,想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

  如今,这半截饱含长征记忆的皮带珍藏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80年来,这个故事在周广才所在部队代代相传,成为新兵下连后的第一课。

  “‘半截皮带’的精神内涵是‘铁心跟党走’,这是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的核心内容。”某红军团政委张立贤说。

  这个红军团成建制保留了15个红军连队,涌现出“坚守英雄连”“渡江先锋连”等16个功勋单位和39名英雄模范。“知团史、学英模、当传人”是红军团常年开展的活动。

  “红色记忆是一种力量。”今年将满服役期的上士唐周说:“红军团的兵即使脱下军装,也永远是红军传人。”

  新疆军区某步兵师是1932年3月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和领导的、目前全军仅存的一支整建制师的陕北红军部队。

  自创建以来,这个红军师官兵始终高举党的旗帜,永远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历经30余次改编整编、10余次换防调整,始终“把党放在第一位”,铸就了“走遍新(疆)西(藏)兰(州)、听从党召唤”的厚重师魂。

  “浇树浇根,育人育魂。”师政委邹仕辉介绍说,近年来,师党委大力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建设,让绝对忠诚、敢打必胜、永不变质的红军优良传统的种子在新生代官兵中落地生根。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在76岁高龄怀揣心脏起搏器重走长征路、跋涉两万里写下《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他说:“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人民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

  “这是我们这代军人的‘新长征’。”武警部队参谋长秦天说,“我相信,有长征精神的激励,有红色基因的传承,这支军队就永远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就一定能够肩负起党和人民的希望与重托。”从气壮山河的英勇牺牲到根本标准牢固确立——人民军队能打胜仗一如既往  在著名记者斯诺的笔下,长征被称作“震惊世界的行军”。

  让世界“震惊”的,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漫漫征途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更是中国人把战略退却成功地转变为胜利进军的经典之举。

  这是一次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史诗远征。

  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武器简陋的红军官兵始终处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400场以上,平均每天急行军50公里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战斗。

  1934年,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在血色残阳中踏上战略转移之路。

  五天五夜,湘江两岸,红军将士与五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展开殊死决战,险些全军覆没。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锐减为3万多人。

  死者的鲜血,引发了生者的反思。面对一批批倒下的战友,几乎每一个长征将士都对“左”倾路线深恶痛绝,开始怀念、朱德指挥红军打胜仗的灿烂日子。

  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重新掌握了红军的指挥权。

  3万:40万,面对长征以来兵力对比最为悬殊的局面,指挥红军在川黔滇万水千山间纵横驰骋:四渡赤水、虚指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遵义会议请回来的不是一尊万无一失的神,而是一位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的实事求是的人。”在军事专家金一南看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掌握战略转移主动权的关键。

  血与火的洗礼,熔铸出一支不可战胜的人民军队,锤炼出人民军队的一代精英。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说:在经历了长达两年多的长征 后,红军成为“历史上一支无与伦比的坚强队伍。”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十位大将和1300多位上将、中将和少将中,90%以上参加过长征。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鲁迅特意致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与人类的将来。

  的确,无论是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在敌后战场,还是后来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殊死较量,抑或是与美军厮杀在抗美援朝战场,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一次次创造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

  长征途中,湘江血战中曾一天之内牺牲两任团长的红三军团红10团,后来在直罗镇战役中被毛主席题赠“英勇胜利”,鼓励官兵们继续战斗,夺取更大胜利。

  就是这支部队,后来发展成为名扬朝鲜战场的“万岁军”,打得美军闻风丧胆。直到今天“战斗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旗帜,还在这支部队高高飘扬!

  承平日久,忧思难忘。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深入开展我军根本职能教育,真正使战斗队意识在官兵头脑中深深扎根。

  向“和平积弊”开刀、打破“红必胜蓝必败”的思维定式、告别“演习像演戏”……各部队紧盯短板弱项、坚持问题牵引,真打实备成为训练场上的鲜明导向。

  近年来,各部队全面推进军事训练实战化,变革之深、力度之大、标准之高、要求之严前所罕见,显著提升了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在我军训练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陆军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部队前身是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红四团。

  81年前,红四团22位勇士手握驳壳枪、肩背大刀,冒着枪林弹雨,通过13条闪着寒光的锁链飞夺泸定桥,为危境中的红军杀开一条血路。

  从那一刻起,“要桥不要命”的血性基因就融入了“铁军”的血脉。

  2015年7月,这个师“叶挺独立团”接受上级临机战备拉动,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全团直接从平时状态转入紧急出动,35分钟先遣 梯队就出发了;拉练途中,团指挥所边机动边指挥,先后成功处置230多个临机情况,无一失误;8个摩托化梯队机动320公里,1个加强营搭乘21架直升机 输送597公里,在抽点单位中第一个到达预定地域。

  “打赢本领在真打实备中水涨船高。”师长霍建刚说,透过实战练兵,不仅让全师擦亮了老红军部队“敢打硬仗、善打恶仗、能打胜仗”的品牌,还在军队改革转型中赢得了先机。

  一个强大民族的背后,必然站立着一支强大的军队。一支强大军队的背后,必集合着一群赤胆忠心的军人。

  不论在训练场、演兵场,还是在祖国边防海疆,不论在执勤重要点位,还是在抢险救灾一线——人民子弟兵依旧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忠诚劲旅,依旧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保护人民安居乐业的钢铁长城!从感动天地的艰苦奋斗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人民军队作风优良一成不变  在陆军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秋收起义红二团”一连,有一件珍藏了81年的“珍宝”——毛主席用过的“红菜盘”。

  1935年5月,中央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在四川会理一带休整。一天早晨,毛主席来到“红一连”看望官兵,开饭时,战士们用缴获的一个红菜盘给毛主席盛饭,毛主席一边吃饭,一边询问官兵的生活情况。

  “毛委员在我们连吃过饭,红菜盘精神放光芒。”从此,《红一连连歌》里就有了这一段“闪光的记忆”。

  在这个师“叶挺独立团”团史馆,朱德同志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用过的挑粮担同样保存至今。在一代代“铁军”官兵眼中,这些“珍宝”不但是领袖用过的物品,更是人民军队艰苦奋斗、官兵一致优良传统的象征。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官兵一致都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军旅作家王树增认为,长征为强军文化提供了这样一个认知:一支军队只有拥有集体性的无私无畏品质,才能百战百胜,一往无前。

  在他看来,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队伍:官兵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他们每一个人,自加入红军起便情同手足,生死相依。

  长征路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广大党员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严于律己、艰苦奋斗,团结友爱、大公无私。

  无论是强渡大渡河的勇士,还是飞夺泸定桥的英雄,都是由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

  与战士们一起行军,一起饿肚子,在战斗中一马当先,红军将领的表率行为,是红军能在任何不利条件下勇往直前、直至赢得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柱。

  长征中,先后有422名营以上干部牺牲。其中,师以上干部80多位,军以上干部8位。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红25军军长吴焕先,都牺牲在战斗的第一线。

  “长征中,不管情况多紧急,部队多疲劳,党的组织生活一直没有间断。”在遵义会议后任营教导员的老红军方国安曾回忆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坚定了广大官兵对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立军之本的认识。

  在陆军第13集团军某红军团,“跟我上!”这一句高喊了80年的口号,今天依然响亮。

  1936年11月,为了掩护红军主力安全转移,部队的前身红四方面军红93师在甜水堡地区顽强阻击敌主力部队。

  敌人架起十几挺重机枪分两拨交替扫射前进,红军将士被密集的弹雨压得抬不起头来。指挥战斗的师长柴洪儒知道,只有将敌我双方搅在一起,重机枪才能不起作用。

  “猛冲上去就是胜利,大家跟我上!”待敌人靠近后,柴洪儒大刀一挥,一声高喊,第一个冲出战壕。听到命令的将士一跃而起,跟着师长迎着敌人的子弹冲入敌群。

  是役,柴洪儒壮烈牺牲。

  “有敢上刀山的排头,才有敢下火海的排尾。”某红军团政委张立贤说,“平时与士兵同甘共苦,战时战士就会与你赴汤蹈火;平时与士兵情同手足,战时战士就会与你生死相依!”

  也就是在这个团,首长机关下连当兵的优良传统,已经坚持了整整58年,成为我军下连当兵制度的“发源地”和“活化石”。

  时光穿梭,红军团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下连当兵的脚步永不停歇。今年4月,该团下连当兵活动如期展开,从军、师、团领导到普通机关干部背上背囊,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进各自当兵的连队,与战士们一同摸爬滚打……

  “永远把大局放在前面,是红军部队的优良传统!”第54集团军某红军师政委杨友斌说,长征途中,许多官兵为了整体的胜利,自愿作出个人的牺牲。

  长征后期,由于兵员人数减少,中央红军在甘肃哈达铺进行改编,那次整编,这个红军师的番号被取消,只有两个团得以保留,编成了两个大队,师长任团长、团长任营长、连长任班长、班长做普通一兵,所有官兵坚决服从党中央决定,没有一人说二话,没有一人有怨言。

  杨友斌说,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进程中,必然会涉及一系列利益关系的调整。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就一定能够过好“改革关”。

  在新疆军区某红军师,今年上报转业对象的绝大多数干部,都兢兢业业奋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直到转业命令下达的那一刻。某红军团副团长潘志刚说:“在位一分钟,就要干好六十秒。”

  长征,检验了人的先进性;长征,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官兵关系、军民关系。

  “长征成为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靠的就是红军官兵一点一滴的模范行动。”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政治部主任金岩说,“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

  洪灾震灾,火情疫情,和平年代的每一次灾难,都是人民子弟兵出征的命令。从1998年抗洪抢险到2003年抗击“非典”,从2008年抗震救灾到2016年抗击洪涝灾害……只要人民有难,子弟兵就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就在这个多雨的夏天,人民子弟兵在抗洪一线留下了一个个“最美背影”。灾区群众有句话说得实在而深情:子弟兵来了人心暖!

  追寻历史是为了走向未来。正如史沫特莱1937年在《伟大的道路》中预言:“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

  今天,走过89年辉煌历程的人民军队,正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进发。

  今天的中国军人正不断从先辈书写的精神史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随时准备为捍卫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奋不顾身,随时准备为捍卫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

  长征,永远在路上!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