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快速認識QIE
1.0三個定義(Define)
1.1英文Quality Improvement Engineering,即
定義Ⅰ、CI持續改善的工具群(CI=Continual Improvement)=沒有QIE技術群,一個企業或工廠産品不可能提昇品質(即是用任何行政管理手法在邏輯上是達不到效果的)。
定義Ⅱ、在中國大陸坊間流行「質量五大工具」,其實只是B2B客戶與客戶的「審批工具」,它並不是改善工具=部份「質量審批工具」,即其中二項FMEA/SPC/MSA可列入QIE的技術群中,它是「質量改善的工具」。
定義Ⅲ:在1994年QS9000興起時的一批有效「品質改善再設計」的技術群,經過QIE的整理串接後形成有「次序性/邏輯推演性」的方法步驟=QIE它能具體執行品質改善的工作(所謂執行力是「找對人/用對方法/做對步驟」),因QIE是有步驟性的「按步就班」才可能真正提昇公司産品的品質。
2.0 QIE(的內在內容)即是九項技術,到底是那九項技術(它有如棒球的九棒)
2.1第一棒:QFD品質機能展開(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又稱HOQ品質屋,另稱「VOC客戶心聲」,即是將「客戶抱怨」(負面)或需求(正面),藉由矩陣分析技巧轉成「設計點與製造點」(D/P)——它是啟動品質改善的第一步,由QFD才知應由何點開始改善。
2.2第二棒:再由QFD中的Di與Pi點「設計點與製造點」去做「問題分析解決策略」(PASS模式——Problem Analysis Solving Strategy)。——即是利用D-FMEA表格與P-FMEA表格做好「(設計上/製造上)産品不良問題的檢討與解決」之道。
2.3因此,以上二工具(QFD+FMEA)合起來稱「客戶面QIE」——即客戶要求的品質改善的初步技術。如果沒有使用這兩種工具,客戶是不會滿意的。
3.0生産面QIE——經由QFD(第一棒)/FMEA(第二棒)所處理過初步改善後,産品一定要經由量産中才能驗知其品質好壞,這量測的檢驗方式不是成品抽樣(SQC),而是SPC統計制程抽樣=藉由不同時間座標上「分階時間取樣」,才可能由CA/CP/CPK值來診斷其品質的好壞。
3.2由於SPC中會使用到大量的Data數據,因此另一技術MSA量測系統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的技術將必然會使用上=它是判定數據中是否有超過標準的「人為誤差」與「儀器誤差」。
3.3生産面的QIE即是SPC中(的CA/CP/CPK判定品質好壞),並以MSA中的GRR%指標來判定二大誤差低過標準=從事産品生産的工作人員不必完全明白SPC與MSA的原理,但至少要能「明白瞭解」SPC中的CA/CP/CPK值的意義與功能。
4.0設計面QIE——由於品質不良的改善必須經由工程設計研發人員來負責,因此工程師必須習修DOE(第四棒)實驗設計,它是一種「邏輯推理的方法」,可找到KSF關鍵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
4.2但是傳統使用統計方法的DOE有其功效上的限制,所以日本式的田口方法(第五棒)才能發揮其功能,它不必先找到KSF關鍵成功因素,而可以直接做多因素的組合,找到「因子群間的最佳組合。」
4.3這種「設計面的QIE」包括F-DOE統計實驗設計與T-DOE的田口實驗設計,其他尚有三種特殊性DOE,亦將有某種程度的貢獻。
5.0品保面QIE,即是Q7N7,它是品質部門人員的基本訓練,Q7是舊品管(分析)七手法,N7是新品管(解決)七手法,透過這14種手法,才可能將品質問題分析清楚。
5.2品保部門更應知悉VAVE價值分析與價值工程,它是將成本與功能效益考量入內的方法。
5.3品保面QIE的最佳手法是RARE,它是可靠度分析與可靠度工程,它是長期的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