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否认,这个问题困扰过我很长时间。孩子一般是在三岁之前,还不会说话或说话还不能完全表达意思,跟小伙伴玩时有争执就容易动手。女儿小的时候,初次碰到这种情况,震惊了,不知怎么处理?记得那时候才一岁多,跟一个男孩一起玩,不知为什么两个开始抢玩具,就开始互相打踢,那个男孩甚至用牙都咬上了。我们赶紧把两个孩子分开,心里是又生气又心疼。
孩子在一起玩,争玩具时时发生,刚当妈妈的时候实在不知如何处理。我自己本身不是个会争的人,所以最多的就是劝女儿让别的小朋友分享,一起玩。有时候女儿跟别的小朋友都要玩同一个玩具,我就劝女儿让给别的孩子。我的想法是俗话说吃亏是福,女儿学些忍让对她以后也有好处。女儿哪懂,拼死也不让,大发脾气,有时候生气了拿过来给别的孩子,回头看女儿委屈的样子又心疼无比,不知做的对不对。最后我的这个方法终于在碰到一对自私的母子而全面崩溃。那个妈妈老来得子,宝贝万分。男孩也是什么都要处处让着他,稍不顺意就哭得天翻地覆。女儿拿什么,他就要什么。不给就哭。我不好说别人的孩子,就劝女儿让让他。女儿如果让给他,在边上男孩的妈妈就高兴万分,又夸女儿又给女儿糖果。时间长了,我的心里越来越不舒服。但让女儿去跟他争,跟他打又觉的做不出来。而女儿也很不开心。开始害羞,不敢表现。哪个孩子不是妈妈的心头肉,看到这种情形我心如刀割。后来有很长的时间我一直思索解决办法。为此读了很多的书。后来读了一本书《过犹不及》给我启发很大。任何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是我,我总觉的跟那个男孩的妈是朋友,便事事不好意思说不。碰到孩子的问题,也谦让为主,但这世界不是所有人都是有素质,懂的互相礼敬的。越退让她便会越想占的更多。朋友之间也一定要有个界限,有些忙让自己很不舒服就不要帮。而对于女儿,2-3岁是孩子的物权敏感期,对物品的所有权十分敏感。英国说两岁孩子的箴言就是“这是我的,那是我的,所有我看见的都是我的。”他们还没有分享意识,而对东西有很强的占有欲。我强迫女儿分享,不光打破了她认识事物归属性的发展规律,还对妈妈产生了不信任感。越想越后悔,越觉的对不起女儿。后来想再纠正已经太晚,只好以跟那对母子断绝来往为逃避方法。跟新的朋友交往再坚持原则。我没有再教女儿退让,而是教她如果是自己的权利,就要坚持。例如她在玩玩具,如果别的小朋友想玩,就说:“我先玩的,请你等到我玩完了。”如果别的小朋友动手抢,我也会插手,跟他说:“我的宝宝还在玩,麻烦你等等。”以前总不好意思说,好像有点欺负小孩子,但后来想坚持规则并没有错。
后来又有了儿子,处理这种事件就有经验多了。如果是争玩具,谁先拿到的谁先玩,别的孩子等这个孩子玩完了再玩。如果不知谁先拿到的,那么定一个时间,例如10分钟,一人玩十分钟,互相轮换。即使一些孩子爱哭爱闹也不行,要根据规则来。如果是动手打架,要马上制止,如果打人的是自己的孩子,就要告诉他妈妈理解他的不愉快,但打人是不对的,要求跟被打的孩子道歉,严重的话需要坐小板凳两分钟。如果打人的是别人的孩子,也要严肃的跟别的孩子说;“不可以打人,打人是很顽皮的行为。”这不光是制止别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也是教育,否则孩子会觉的同样的情况,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自己就不行,不公平。不要以为两岁的孩子不懂,孩子都很聪明,很快会从大人的处理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而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处理要公正。处处护着孩子,孩子怎么做错了也不承认,还跟别的家长大吵大闹是极端自私的父母的做法,那样不是护着孩子,只会教会孩子没有是非观念,为所欲为,那么以后面对父母他也不会觉的自己有错,不会懂的尊重。而处处退让,在我深刻的教训下也是不可行的。所以该出手时就出手,谁做错了就要说谁。根据规则来处理,不要是因为自己的孩子而包容,也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而不护着自己的孩子。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明确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看了很多书,建议让孩子自己处理,说孩子会自己处理好的,大人不需要插手。有些小的矛盾可以等孩子自己处理,但很多时候真的是很难做到,有时候打的不可开交,哭的惊天动地,两边的父母真的能坐着等,看最后孩子自己怎么解决吗?
当然,孩子会说话以后,就好处理多了,教会孩子不可以动手打人,如果有别的孩子动手,要告诉他不可以打人,不停止的话要马上告诉幼儿园的阿姨或妈妈。
希望我的一些小小经验能对初为人父母的有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