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市场的透明化,竞争化,国际化!又在面对生存压力的条件下,我们还要考虑创新,考虑壮大,考虑持续;试问各位我们靠什么适应市场?靠什么和同行业竞争?又拿什么来赢得持续?能靠什么提高息率?没有基本的生存条件,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获得持续!单凭之前的一腔热血,单凭之前的一人之力却难以在市场立足。
01.1瓶颈之一:如何获得安全感?
昨夜凌晨和一个集团老总通话:他说还在见客户,还在谈合作,还在跑业务;我们先抛开这位老总;试问各位我们的成长历程:大部分都是自己做业务(或者自己做技术),由于时间的积累,经验积累,资金积累,自我能力积累;达到一定阶段之后,我们就带走在之前公司学来的经验,带走积累的客户,带走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更有甚者还会带走一批同事;然后,利用市场的需求,利用价格和价值的优势和竞争不太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开始我们的滚雪球行动。慢慢的来把我们的事业经营大。
由于我们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企业是如此壮大起来的,内心非常恐惧我们的员工,我们的骨干这种挖墙造房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上。所以,我们喜欢守旧,我们不愿开放,不愿给他们更多的平台支撑,不愿给他们更大的权利来发挥应有的职责;所以,我们只能白天跑业务,晚上抓生产。深夜约客户。已经忙的不可开交了还要找人盯着财务。我们为什么这么累?为什么顶着压力来做员工做的事情?
沉淀下来的时候是否想过,企业靠一个人能够持续吗?公司几百人,几千人的时候一个人还是否能看的住,2010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年仅39岁的马化腾位居第九;试问各位企业家,是否听说腾讯的骨干有出来搞小腾讯的吗?很显然没有。
结论一:市场经济当中,如果用着一个人,在防着一个人的话,注定就是以悲剧而告终,防着他的同时双方只能是在斗智,只能在背离的轨道上越走越远。
结论二:没有精准的数据,一味的猜测只能使矛盾增值!
结论三:双方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在同一轨道上,没有在同一方向上,那么做出来的结果只能是负债,而并非是投资。结局注定双输。
01.2瓶颈之二:市场经济下的危机感如何应对?
面对市场残酷的竞争,面对严峻的国际金融问题,很多成长型公司相序走向经营的边缘,对生存问题产生了强大的危机感。很多企业的老板和骨干都着手开展业务;拓展市场;之前都是客户找上门,现在则是满大街找客户。之前都是价格好商量,现在都是既要请客吃饭又要外加回扣和送礼。之前都是一家客户做几年,现在客户则是一家客户一年换几家。这样的形式下,老板在去东跑西赶,公司业绩好转还是不太明显!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如何生存,如何长久,何谈基业长青?
应对一:正确的认识。认可团队,一人难敌三手。
应对二:重视企业文化,建立系统,找规律,建模式。
应对三:把握企业需求,做好企业战略。
01.3瓶颈之三:没有格局,结局应会在哪里?
前些日子去拜访一位广州的企业家,和他谈到纵容这个话题,他讲了一个身边的切身案例;一位跟了他十几年的老员工,算是中层领导,自认为心态和能力有问题,觉得工作做的是一塌糊涂;想换掉,有碍于面子,毕竟十几年的感情在哪里放着,如果不换又怕会影响团队,于是,就找了个主管助理,薪水于主管相当,一旦哪个部门有什么事情直接就找主管助理,把一个主管架空在哪里。于是主管每天是游手好闲,聊天喝茶。
于是,我就问他,问题解决了吗?他说公司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两个人的潜在矛盾却激化了。问我如何是好?
我问他,是否之前沟通过?他说没有。我又问他:你知道他想干嘛吗?他说不知道。我说你什么都不知道就替他做了个这样的决定,不更没面子了吗?后来我说把他叫过来我们一起沟通一下,于是,把他叫了过来;我问他,老板对你怎么样?他说:好!又问他对公司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他说:有。(就说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后来我问他,你到底想干嘛呀?有想过吗?这样一问他就起劲了,然后从身后拿出自己起草的一份计划书,是一份营销方案。根据这些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和经验想开拓业务市场。后面说了句我很意外,他说:这件事情之前跟老板谈过,但是,老板没同意。理由很简单,怕他以后出去单干。
格局决定持续,格局决定生存。下面有三条结论和大家一起分享:
结论一:不要轻易替别人做决定,尤其是发展方向。
结论二:学会信任,学会开放,学会付出。
结论三:多做有效沟通。把握需求,把握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