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尚祥,余尚祥讲师,余尚祥联系方式,余尚祥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中国“目标经营→管理→营销”体系的问题诊断与解决型训导师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余尚祥:808管理咨询大讲堂:《世界经济呈现U形调整的发展格局》
2016-01-20 50504

如果以2007年12月美国经济进入衰退作为起点,本轮世界经济调整已经持续15个月,可能将是二战之后最长的一次。初步判断,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会停滞,2010年仍将在底部调整,随后在2011-2012年逐步有所复苏,但仍将略低于近20年来世界经济年均3.5%的增速。         
  (一)当前的世界经济衰退是经济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         
  根据周期时间跨度和原因,可以把经济周期分为四类:短波周期(或基钦周期,2-4年,存货调整),中波周期(或朱格拉周期,7-10年,固定资本更新调整),中长波周期(或库兹涅茨周期,15-25年,建筑业调整)和长波周期(或康德拉季耶夫周期,50-60年,资本积累和技术调整)。   
  从目前的情况看,世界经济正处于四个周期的收缩期相互叠加之中。从短波周期分析,目前世界经济供需出现严重的不平衡,产能过剩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经济部门,存货调整已经展开。   
  从中波周期来看,在2001-2007年这段时间,由于全球信贷资金充裕,造成消费和投资快速增长,形成了世界经济的空前繁荣。但2007年之后,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引发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机构面临行业性亏损和资本金不足,使全球信贷资金供应不足,从而出现固定资本投资增长停滞的局面。   
  从中长波周期分析,在过去几年里经历了全球性房地产价格高涨和建筑投资热潮之后,未来数年内,世界经济将面临“建筑周期”的收缩阶段。以美国为例,在金融机构的推动下,人们出现非理性的购房需求,造成房地产需求和建设超常增长。美国的房价上涨增加了居民的资产性收入,拉动消费需求增长,并通过进口把经济景气扩散到其他国家,是世界经济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目前,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房地产建筑下滑,诸如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其他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必然使世界经济进入下行阶段。   
  从长波周期分析,在经历了近几十年的信息技术革命后,世界经济正处于技术创新的停滞时期,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速可能较低。上世纪80年代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太空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一系列的技术革命推动生产力突飞猛进,成为世界经济高增长的基石。但近几年,新技术的突破有所减少,所以从长波周期看,经济增长将有所回落。   
  根据不同的周期理论,可以推导出不同的世界经济复苏时间表。如果按照短波周期看,从2008年算起世界经济还有1-2年的收缩期,也就是说可以在2009或2010年恢复增长。如果按照中波周期,从2008年算起世界经济还有4-5年的收缩期,也就是说可以在2012或2013年恢复增长。如果按照中长波和长波周期来看,则是世界经济复苏的时间要大大推迟。   
  对四种周期综合研究,可以看出上世纪80年代后世界经济中波周期运行的特点最为显著,而且这次世界经济危机带有显著的信贷危机特点,也符合中波周期的波动特点,因此,2012年左右世界经济进入下一个中波周期的景气阶段是有可能的。   
     
  (二)世界经济的结构调整仍将持续   
     
  导致本轮世界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经济结构失衡。美国建立在金融资产泡沫上的过度消费在依靠大量国外生产的同时,也需要全球资金为其买单,由此也导致实体经济发展失衡。因此,短期内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将会继续深化,调整周期将会延长。    
  首先,以美国公司为首的一大批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正在丧失其融资、借贷功能。在各国政府的强力救助之下,2009年将成为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和去杠杆化调整的关键一年。近期,各国股市反弹和金融市场出现企稳迹象,但是从全年看,在金融资产不断减计和信任危机没有化解的情况下,企业依然无法正常获取贷款,实体经济发展仍将受到进一步冲击,失业率将会继续上升。   
  其次,美国借贷消费模式终结,储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本轮经济繁荣的特点之一是房价上升的财富效应提高了家庭负债率,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此画上句号。但是,增加储蓄和减少消费的调整将不可避免的导致经济增速下滑。   
  第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经济救助方案中包括的鼓励购买美国货的条款是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加强的信号,不利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发展,并推迟世界经济复苏。   
  第四,各国相继推出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方案。但其理论基础大体还是凯恩斯需求管理的经济扩张思路,并辅之以减税等刺激生产的措施。但是本轮经济衰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金融泡沫以及由此导致的过度消费。从长期看,刺激需求的扩张政策将无法对消费进行调整,从而导致经济结构更加失衡。同时,由于目前各国利率降到了历史性的低位,金融政策的调整空间已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向银行大量注资的救市措施也不可能迅速恢复市场信心,危机中受到重创的金融机构需要数年时间才能逐步消化亏损,在此之后信贷供给才能逐步正常化,固定资本投资才可能恢复。   
  第五,2012年后,世界经济依然处于“建筑周期”的停滞阶段,房地产投资不可能完全恢复。而且从消费上看,次贷危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居民的过度消费倾向,未来发达国家消费率将会下降,从而使世界经济增长潜力降低。加之目前还看不出未来技术创新的突破口在何处,长波周期依然处于停滞阶段。所以预计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不会恢复本世纪初的较高水平。

二、世界四大经济体发展趋势判断   
     
  (一)美国经济   
     
  本轮美国经济衰退自2007年12月开始,到2009年5月,将成为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经历的时间最长的衰退。受经济周期叠加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初步判断,受金融、房地产和就业三大市场的三重打击,美国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低迷时期,今明两年难以走出低谷,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2%和零增长,2011-2012年将逐步复苏,经济增长率大体在2-3%左右。   
  主要原因,一是金融危机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同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将持续。目前,金融业已经基本丧失了融资、借贷功能。虽然美国政府正在尽全力救助,但是2009年仍将是处置不良资产、去杠杆化调整关键的一年。初步预计,金融业在2010年才会恢复正常营业;二是受金融危机以及自身的周期因素影响,房地产业的调整和低迷仍将持续。除次贷危机的影响之外,财富效应缩水和收入增长缓慢,以及人口老龄化都将对房地产业发展产生制约;三是储蓄、消费结构调整。未来几年,美国消费的去杠杆化调整势在必行。居民储蓄上升将导致占美国GDP23以上的居民个人消费增长减缓;四是新技术革命及其将会带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没有出现。上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使美国经济获得发展的动力。从长期看,只有科技进步和生产率提高才能为美国经济增长提高提供持久动力和空间。   
     
  (二)欧元区经济   
     
  欧元区经济自2008年第二季度负增长以来,已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且进入2009年后呈现出加速衰退的迹象,各种信心指数和景气指数连续刷新最低记录。从目前形势来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欧洲金融业,也已经向欧洲实体经济全面扩散,且影响在不断加深。欧元区经济继去年迅速下滑后,今年将陷入负增长。更加糟糕的是,目前欧洲各国采取各项稳定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政策还未出现明显效果,因而也无法预知是否还会出现下一轮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高潮,根据目前形势预计欧元区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为-2.0%。   
  由于德国和法国是欧元区的两大经济体,判断它们的宏观经济走势,基本就可以确定欧元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从经济周期来看,德国经济在1975年、1981年、1988年、1993年和2003年分别到达谷底,平均周期为7.2年;而法国经济则分别在1975年、1981年、1993年和2002年分别到达谷底,平均周期为8.75年,表现出了相对较强的一致性。如果按照7-8年的周期来推算,德国、法国的下一个谷底应该是在2010年左右到达,换句话说,欧元区经济自2008年开始下滑,2009年进入负增长,2010年到达底部并开始复苏。如果2010年欧元区经济能够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经济可能仅是微降或零增长,预计增长率为-0.2%。   
  欧元区各国的产业基础是二次大战后50-60年代大发展时期形成的、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一种结构,从生命周期理论来分析它已经趋向老化。在美国凭借新经济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欧元区的经济没能有效实现产业的转移和升级。“911”后的世界经济黄金发展时期,欧元区的这种调整也未完成,仍然依靠出口贸易和由出口增长带动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2%左右。据此,我们判断,经历这次衰退后的欧元区经济复苏的过程仍将是缓慢的,如果再没有大的波折,2012年经济增长将可能回复到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初步预计,欧元区2011、2012年经济增长可能会分别达到1.0%和2.0%左右。   
     
  (三)日本经济   
     
  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后进入通货紧缩和经济停滞阶段,一直保持低速增长。进入本世纪,在外需带动下经济增长有所恢复,但增速依然低于其他国家。2008年第二季度后,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日本经济进入衰退。   
     
     
  从经济增长的联动性上看,外向型的日本经济对世界经济整体变化较敏感,特别受到美国经济波动的强烈影响。所以未来美国经济,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不从停滞中走出来,日本经济也复苏无望。   
  从短期因素看,日本2008年12月份的库存货运指数升至1973年该指数制定以来的最高水平。也就是说,尽管由于需求急剧下降,企业已经努力削减产量,但工业产能依然过大,企业面临很大的库存积压问题。所以未来1-2年日本企业将面临持续的库存调整,经济不可能复苏。    
  而从建筑周期来看,日本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房地产泡沫破灭,到目前已经接近20年时间。按照库兹涅茨周期,建筑周期大约为17-25年,所以未来几年日本房地产需求可能有所恢复。但由于老龄化和人口绝对数量持续下降,日本建筑周期的衰退阶段可能延长,所以不可能指望建筑业能很快拉动经济增长。   

  总的看来,日本经济受到老龄化和国内市场狭小的限制,必须等世界经济大环境改善后才可能出现复苏。预计2009年经济增速为-2%,2010年为-0.5%,2011年为1%,2012年为2%。  

由于日本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反复使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日本政府的债务负担非常沉重,缺乏进一步扩大公共支出的空间,所以这一次应对经济危机的刺激性政策力度较小,不利于经济的早日复苏。 

中国经济

 

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积极作用下,我国经济遏制了急剧下滑的势头,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8.5%左右。2010年,世界经济将出现缓慢复苏,外需有望止跌回升,但我国经济仍面临着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自主增长动力不足、银行不良资产潜在风险增大等问题,目前来看,应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一、我国宏观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了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民生、稳定出口等多项政策,一揽子计划遏制了经济快速下滑,稳定了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促进了经济稳定回升。

    1、内需回升明显

    投资与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拉动4个百分点,内需共拉动经济增长11.3个百分点,内需增长速度高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平均9.8%的增长速度。

    投资高速增长。1-9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3.3%,比上年同期加快了5.6个百分点。政府主导的投资成为本轮投资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1-9月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名义增长38.8%,高于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从到位资金来看,国家预算内资金投资增长82.7%,高于平均水平43.6个百分点。同时,农业、铁路、医疗、环保等基础设施与民生领域投资大幅提高,投资结构得到优化。

消费稳步提高。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7.0%,实际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2个百分点。住房、汽车等消费品市场十分活跃,1-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由年初的负增长回升至42.9%,汽车销售增长29.2%,家电、建材、家具等相关产品消费形势良好。

    2、工业生产加快

    1-9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幅达到12.3%。发电量呈逐月回升态势,1-9月份,发电量累计增长1.9%,特别是8、9月份发电增速回升至9%以上。自5月份以来,货运周转量增速稳步回升,1-9月份货运周转量由1-5月的增长1.8%回升到5%。

    3、物价下降势头得到遏制

    受上年翘尾因素和总需求相对不足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都出现同比下降的走势,1-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1%,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6.4%。但自7月份以来,我国价格下降的势头得到遏制,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止跌趋稳,8、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了0.5%和0.4%,工业品出厂价格已连续6个月环比上涨。价格环比水平开始上涨表明扩内需一揽子政策已经消除了通货紧缩,有助于强化企业和居民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

    4、经济景气稳步回升

    国家信息中心研制的“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显示,与工业生产同步的一致合成指数在2009年2月份见底,3-9月份连续7个月回升,可以判断我国宏观经济下滑势头得到遏制并形成企稳回升态势。领先工业增长约6个月的经济先行指数在2008年11月份触底,此后连续9个月稳步回升,表明在未来6个月内,工业生产会继续回升。反映工业企业信心的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持续回升,连续六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2009年8月为54.0%,高于上月0.7个百分点,表明未来3-6月制造业将持续增长。预计今年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9%,四季度达到10%,全年增长8.5%,实现全年保8%的目标已成定局。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的矛盾和问题,有的问题还在进一步积累。

    1、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有些行业仍在重复建设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从低端到高端产能、从内需到外需产能、从传统到新兴产能均不同程度面临过剩问题。同时,部分项目存在前期工作不扎实、项目管理不规范、项目趋同化倾向突出等问题,重复建设有所显露。一是外需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难以解决。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中国出口呈现急剧下滑趋势,导致大部分为外需服务的生产能力出现过剩,其中不仅包括纺织、鞋帽、箱包等低端产能,而且还包括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等高端产能。二是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行业产能已经过剩,但在建和新建项目仍有加大的规模。据统计,2008年底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左右,目前实际需求为4.7亿吨左右,1.9亿吨左右产能出现闲置。水泥行业总产能达到17-18亿吨,而市场需求量大约为14亿吨,存在3-4亿吨过剩产能。三是部分新兴行业也显露产能过剩迹象。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目前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需求市场尚未充分建立。但是在本轮大规模投资的刺激下,部分新兴行业由于新建项目快速增长,产品需求相对滞后,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迹象。

    2、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政策拉动,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增长靠投资、投资靠政府”的特征。在政府大规模投资和宽松货币政策的配合下,出现了国进民退和国有资本与民争利的局面,部分国有资本大规模进入竞争性领域,挤出了社会投资。如国有企业在各地土地拍卖中频频成为“地王”,中粮收购蒙牛,国有亏损企业山东钢铁收购民营盈利企业日照钢铁公司,民营航空公司基本退出航空运输领域。社会投资由于受到市场信心、国外需求、融资约束、市场准入限制等影响,增长乏力,尚未出现由政府投资向民间投资的增长动力转换趋势。当前的消费增长也主要靠政策引导和鼓励,在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没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稳定的消费增长内生机制尚难形成。

    3、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潜藏系统性金融风险

    地方政府出于融资和保障基础设施项目资金供给而建立了各种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承贷主体统一向银行贷款,然后再将贷款转贷给企业或项目,使债务信贷化。今年新增贷款的增量大部分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据人民银行的调研,2009年5月末,全国共有政府投融资平台3800多家,总资产近9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约60%,平均资产利润率不到1.3%,特别是县级平台几乎没有盈利。政府投融资平台总体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较低,透明度较低,银行对平台及地方政府的整体债务水平难以准确评估,信贷资金监管难度较大,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潜藏着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2010年国际经济环境略有好转

    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自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金融市场基本稳定,股票市场和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率先上涨。但主要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产能过剩,开工率不高,贸易保护升级,世界经济复苏过程曲折缓慢。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使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出口下滑和外资下降的局面有所改观。

    1、世界经济复苏过程曲折艰难,全球GDP低速增长

    今年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美国经济二季度环比下降1%,降幅收窄,最迟四季度实现环比正增长。欧元区二季度环比下降0.1%,其中德国、法国等国家出现正增长,预计第三季度出现环比正增长。日本经济二季度实现了0.9%的环比增长。但发达国家消费者负债沉重,失业率连创十几年来的新高,企业投资增长乏力,2010 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将呈现出低水平复苏的特征。

新兴市场经济体总体表现较好。印度、越南等国经济始终继续保持增长,印度今年前两季度经济增长分别为5.8%和6.1%,一些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国家如俄罗斯,7月份工业生产也开始复苏。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复苏具有地区内需支撑特点,对欧美经济的依赖度下降。

    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GDP将在2009年创纪录地下降2.9%,到2010年略有复苏,增长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份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1.4%,2010年将逐步恢复至增长3%左右。

    2、国际金融体系趋于稳定,但隐患仍存

    各国金融救助措施促使全球金融体系快速企稳,但是,国际金融市场隐患仍存。一是全球银行系统恢复尚需时日。在过去的20多个月内,大部分金融机构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和次级债券相关的不良资产核销,但是金融机构表内、表外的所谓“有毒资产”,包括次贷、次债及相关衍生品等引发的损失尚未全部核销。据英国皇家康奈尔咨询的统计,美国银行销账比例已经占到国家银行系统合并资产负债表的53%,占GDP的4.4%。瑞士、荷兰、英国和德国的银行销账比例分别占GDP的15.0%、2%、4.2%和2.8%,这给未来全球银行系统带来较大不稳定因素。二是商业房地产贷款可能对商业银行形成较大冲击。美国联邦监管机构2009年9月10日接管了芝加哥的Corus Bank,这是首家在当前经济衰退中因商业房地产贷款恶化而倒闭的美国大型银行。Corus的倒闭标志着银行,尤其是中小型地区性银行,除住房抵押贷款恶化以外还将面临新一轮冲击。

    3、国际贸易保护升级影响世界经济复苏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加强。各国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约有78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关税、实施贸易禁令、出口补贴、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以及多种形式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影响经济发展,但目前国际贸易保护有升级的现象。

    4、全球初级产品价格高位震荡,通货膨胀压力上升

    各国向市场大规模注入流动性已经造成2009年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价格的大幅上升。从大宗商品市场走势看,一是低利率和宽松货币通过实体经济总需求的刺激,增加了对基础大宗商品的需求;二是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与美元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美元疲软支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三是强烈的通胀预期推动了黄金、石油等保值产品价格上升。明年全球初级产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会有所回升。

   

 

四、中国经济走势预测

    在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8.5%左右,CPI将增长2.5%左右。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落,但仍有后劲

    推动投资增长的因素仍然较为强劲,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首先,2009-2010年两年内,中央扩大投资4万亿和调整部分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政策效应会在2010年持续显现。其次,目前施工和新开工项目较多,计划投资额较大,按时完工在建项目仍需要大量投资,未来投资将保持惯性增长。2009年1-8月份,累计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39844亿元,同比增长36.2%;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6739亿元,同比增长81.7%。第三,到位资金充裕,1-8月份,到位资金132007亿元,同比增长39.1%,超过投资完成额约2万亿,而去年同期和全年到位资金超过投资完成额分别为1万亿和8000亿元。第四,在通货膨胀预期和房地产库存基本消化的带动下,房地产投资有可能替代政府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五,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与规划的已经出台,将进一步优化民间资本投资的环境、拓宽投资的领域、降低投资的成本,使民间资本增长将获得较大空间。但2010年政府投资增量将有所放缓,面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和资产价格上升,新增信贷规模不可能再出现今年的增长水平,相对规模将大大减小。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国进民退等问题也会抑制投资增长。综上所述,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31%左右,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平稳增长

    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具备诸多有利因素,第一,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2009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2%和8.5%,高于最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随着就业形势好转,农民工返城、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第二,医改新方案、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第三,截止2009年8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高达25万亿元,人均约2万元。同时,股市活跃和房地产价格回升也带来一定的财富效应,这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第四,虽然目前住、行等消费热点增速已经相当高,但汽车消费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梯度扩散的态势没有改变,城市化率提高和通胀预期还会刺激住房需求,汽车和住房消费仍将呈现增长势头。与此同时,2009年出台的扩大消费政策在2010年将出现递减效应,价格上涨会导致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下降。预计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5%,实际增长15.6%左右,略低于上年水平。

    3、外贸出口有望小幅增长但外贸顺差继续缩小

    世界经济由大幅度负增长转为小幅正增长,是我国出口恢复增长的基础性因素,数量分析显示,我国出口量对世界经济总量弹性为5.3,即世界经济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我国出口量随之上升或下降5.3个百分点。国际市场价格回升和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上升有力于提高我国的出口价格水平。为稳定外需,国家在出口信用保险、出口税收、贸易融资、加工贸易、清理不合理收费等方面出台了大量外贸扶植政策,这些外贸扶植政策会继续发挥作用。但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消费模式出现转变,美国居民的储蓄率由负储蓄回升到5%,欧洲居民家庭储蓄率也在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我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美国、欧盟等国不断加大了对我国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力度,贸易摩擦明显增多。综上所述,虽然全球经济温和复苏,我国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内需强劲有助拉动进口进一步加速。初步预计,2010年我国出口将增长6%左右,进口增长11%左右;有望实现外贸顺差1900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5.5%。

    4、工业生产增速略有加快

    2009年上半年,我国工商企业基本完成了“去库存化”任务,部分产品库存量已低于正常水平。从2009年下半年起,国内外工商企业回补库存有助工业增速继续加快。在世界各国经济刺激政策不变、国际市场需求温和回升、国内投资消费需求强劲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0年,我国工业生产增速全年略高于今年;受基数和政策效应递减的影响,有可能出现上半年高于下半年的运行态势。初步预计,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10.3%左右。其中,重工业增长10.7%左右,轻工业增长9.5%左右。

    5、价格水平将温和回升

    2010年,国内经济增速仍在潜在增长率下限附近波动,总需求仍显不足,特别是部分行业严重产能过剩,以及粮食库存比较充裕等问题,物价水平难以大幅回升。国内物价上涨主要表现为因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带来的输入型通胀。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家主动调整水价、油价等公共产品价格,也会直接加大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此外,上年物价低增长的基数因素对物价水平带来一定影响,据初步测算,2010年CPI翘尾因素为1.2%左右,PPI翘尾因素为3.6%左右。预计2010年CPI增长2.5%左右;PPI增长5%左右。

五、宏观调控的思路和建议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2010年,应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为基本政策取向,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结合起来,以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积极促进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在稳定经济增长中,使结构调整、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1、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为基本政策取向

    “稳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低于长期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物价上涨压力不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应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但将“保增长”改为“稳增长”,主要是考虑到国际国内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需要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既防止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因继续“保增长”的政策力度过大过急,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引发通货膨胀;又要防止因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和政策效应减弱,经济出现第二轮下滑。

    “调结构”的迫切性进一步增强。在政府投资效应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如果不通过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结构性调整来释放居民自发性消费和民间自主性投资,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国进民退等问题,难以实现增长动力由“政策刺激内需增长”向“自主性内需增长”的切换,难以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较快增长。

    “促改革”是实现结构调整的根本路径。当前的改革选择重点应以有利于扩大消费、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为突破口,通过推动资源价格和要素价格改革实现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居民消费,通过深化垄断性行业、公用事业和社会发展流域的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惠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向民生倾斜,财政支出和信贷投放要更好得满足民生需求和增加就业,使得老百姓真正得到经济回升带来的好处。

    2、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建议2010年财政赤字规模按1.2万亿元考虑,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3.4%左右,略高于2009年的水平。这样的财政政策既积极又稳妥。新增财政支出在继续完成现有公共投资项目的同时,应更加积极地促进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

    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一是针对增加居民收入和扩大消费,较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维持对“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节能产品惠民政策”、“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经济型轿车、居民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税收优惠;二是针对自主创新,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同时可考虑对中小科技型企业实行3-5年的企业所得税减免;三是对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给予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等措施。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加突出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继续加大对“三农”、产业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收入分配和廉租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落实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确定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增加对基础科学研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工程实验室的投入。

    3、坚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要立足“适度”,在有保有压、优化贷款结构、确保贷款投向实体经济的前提下,为经济的持续复苏提供宽松的资金条件。避免信贷投放再次出现2009年上半年过度膨胀的状况,建议2010年新增贷款规模保持在8万亿元左右,M2增速控制在19%左右。

    规范银行信贷流向,堵住银行资金和信贷流入资产市场的一些政策漏洞,要促使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向实体经济倾斜,可以对商业银行提出强制性要求,保证继续宽松的信贷和资金大部分进入实体经济。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对信贷投放进行结构性调整,在保持公共投资项目建设的配套贷款合理增长的同时,解决经济复苏由政府推动向市场自主性增长的动力切换问题。信贷投放要向有效推动民间投资和住房、汽车等消费增长倾斜。加大对重点区域的信贷投放,通过支持区域性的经济增长点,以点带面促进经济发展。

    4、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和惠及民生的关键领域改革

    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积极推进水、电力、成品油等重要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使价格不仅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而且要反映其稀缺性以及环境保护成本,并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和监管体系建设。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改革。一是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努力提高劳动者报酬,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二是落实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三是提高农民收入,保持合理的农产品价格。

推进垄断行业市场准入改革。在铁路、通信、航空、石油化工等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与社会发展领域引入竞争,尽快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性行业准入制度,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这些领域。国有资本应从房地产等竞争领域逐步退出来。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