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训心态不正确
培训是企业的一项战略,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不可能一劳永逸,而许多企业把培训当成最神的壮阳药,想马上见效,而且效果持久。这种培训心态导致对培训心理期望过高,结果可能总是失望,对培训失去信心。还有一些企业老板坚持培训无用论的心态,强调在实战中学习和提升,就是进行培训顶多是买些讲师的光盘甚至是连正版的都不舍得买,让大家看看了事。
二、培训需求不明确
培训之前培训负责人没有认真组织有关学员的需求了解不充分,而是根据公司高层意见自上而下制订培训计划,造成计划与需求不对等,培训效果可想而知。案例某家企业邀请一个专家讲授《高效营销团队建设》,结果企业让非营销人员(生产、管理和行政)也来听,结果对非营销人员来说一些专业的营销理论和工具对他们没有太多的借鉴意义。他们么不感兴趣,要么听也听不懂,实际上老师讲的内容非常不错。但结果是非营销人员一致认为老师讲得不好,因为听不懂,用不上。
三、培训计划不系统
一些企业的培训工作缺乏系统计划,根本没有什么年度培训计划和月度培训计划。而是根据领导人的意图,随意组织,随时安排。这种无计划性的培训,效果又会如何呢?
四、培训对象不明确
有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总想培训课程一锅烩,结果效果可能会大不一样。例如一个企业举办一场《打造高效营销团队领导力》的课程,本应是中高层人员学习了,但企业老板认识基层营销人员也学习一下,对将来走上领导岗位有好处,结果课堂上老师教中层领导如何管理下属的工具和手段,都被下属学到了,结果在管理中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团队管理更加混乱了。
五、培训师资不合适
有些企业老板总认为外来和尚好念经,选择老师时,只求老师所谓的名气,而对老师的从业背景却少有考虑,可能花重金请来是所谓表演派的大师或学院派的教授。表演派大师可能课堂非常幽默和生动,气氛非常热烈。但由于对行业不了解,讲的内容空洞无物,培训结束之后,学员无非是记得一些幽默小笑话而已。学院派的教授可能理论体系非常完美和高深,但学员不一定能听明白,可能所举案例都很经典,但没有一个是教授亲身操作的,甚至是填鸭式的灌输,教授坐在那里滔滔不绝,学员在那里昏昏欲睡,效果可想而知。
六、培训沟通不到位
有些企业在培训前可能由于时间紧迫或组织不到位,培训客户与培训机构或老师沟通不充分,结果是老师对学员对对象组织不清楚,所讲授的内容与客户需求差异很大,甚至是引起客户不满。例如一个企业在经销商年会上举办半天《经销商管理课程》,其实这个课程就是教会经销商如何有效管理他的下线经销商,如何提升渠道管理运营能力,如何与厂家建立和谐关系的。而讲师大讲作为厂家如何通过有效手段管理经销商如何应对企业压力货,如何争取企业最大限度的营销资源,结果讲到一半被企业喊停。
七、培训内容不实战
我一直个人倡导“培训不是图热闹,实效才是硬道理”。
培训不是让学员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员通过学习有用的知识,提升专业的实战能力,从而提升工作业绩。但一些老师可能忽悠功夫实在了得,讲得学员激励澎湃,但结果往往是课堂激励,课后乱动,回家一动不动。我是最反对讲师在课堂上让学员一会全体起立,一会两两想叫,如果以后你看到哪个人在课堂或你的面前大喊:我是第一,我是最棒的!记住,喊声最大的那个人一定内心最空虚的!那些真正有实力充满自信的人往往是不动声色的人。有些老师为了课程气氛而气氛,大量的时间都讲一些地球人都知道的哲理故事,再穿插一些看似很热闹的互动游戏,结果课程变成了故事会、游乐场,培训过程大家快乐不已,课程结束后可能还回味无穷,但工作中却没有什么效用。
八、培训过程不科学
过程重要还是目标重要?过程决定结果,没有一个好过程肯定没有一个好结果,一些企业不重视培训流程设计和过程管理,培训举办日期、课时安排、授讲方式等安排都不科学,比如一家企业举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而且时间选择在周六、周日(牺牲大学休息时间),白天培训,晚上讨论(时间安排太紧张,大家白天都没有精神),课堂上所有时间都由老师讲解,没有安排讨论和互动时间,结果老师记,学员记,课程结果是一部分学员得到的就是密密麻麻的讲义,一部分在老师的催眠曲中睡觉的学员得到的就是一个空白的笔记本和一根圆珠笔。
九、培训学员不考核
有些企业培训中对学员缺乏考核措施,学完就完了,学员在学习时也没有压力,甚至有应付的心态。或者考核就是死记硬背比的闭卷考试,结果学员为考试而考试,比如可能的学员把4p/4c/4r营销理论背得非常熟练甚至是英文写法都背的一个字母不差,但让他们结合自己工作谈谈这几个营销理论如何使用时,他们却哑口无言了。
十、培训效果不跟踪
学员通过培训所学的知识,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重复实践,才能将知识有效转化为能力,否则知识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但一些企业在培训工作却不重视这一点,对培训效果不进行后续的跟踪和评估,学员所学的知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消化和吸收。没有过多久,所知道的就被忘得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