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12月9日在第十三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表示,金融没有被互联网颠覆。金融被互联网带动起来,应用新的渠道,新的技术,但金融还是金融。
金融没有被颠覆
王国刚认为,互联网金融到今天为止还不是一个业态。如果互联网颠覆了金融,不应该叫互联网金融,就应该叫互联网任何一个东西。
在他看来,有两件事值得注意:第一,利用互联网做金融的机构并不只有电商。因为在没有电商利用互联网做金融之前,一些金融机构早在用互联网,如大家交的水电费与网上炒股等,都是在用互联网。
王国刚表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在海外并不存在。海外更普遍用网络金融的提法,比如,大家所能看到的银行内部网络,这不在互联网上,但也是网络。再如,大家进沪深股市炒股,也是一个网络,也不是互联网,所以国外更多称网络金融。
再往小的方面来看,现在网上出现的互联网金融,它给中国的金融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所谓严峻的挑战是什么?
王国刚认为,挑战是改变了金融运作的方式,改变金融的体制、机制。但是,另一方面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看法,网上所发生的电商之间的金融,仍然是一个很不成熟的金融。而不成熟有两个含义:第一,大浪淘沙,淘金子时大量沙子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掉,而不是金子。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有准备,只有大浪淘沙走过去了,剩下的才是金子。
第二,一定需要把金融本质弄清楚,光看一些表面的现象不行,比如P2P。“P2P究竟是信息平台,还是信用平台?如果是信用平台,谁给它信用的支撑?它的信用机制是什么?如果是信息平台,它凭什么做这种信用的事?”王国刚称,因此,当时有句话叫把网下的非法集资搬到网上就是P2P。
所以,市场需冷静地观察,而不是简单地认为今天第一眼见到的东西,它一定是有生命的。当然,也不见得它没有生命,在这里面一定得等同地去看。
金融终须回归实体经济
在王国刚看来,普惠金融普而有惠,金融本来就是百姓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百姓和企业之间发生的事。
“我们是改革开放后,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建立了一批金融服务机构,从而金融为金融机构的服务,但对于广大百姓和广大企业,实际上他们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王国刚表示,一些人认为所谓的普惠金融只是解决中小企业,解决贫困的问题。那么,现在银行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是4万亿元,这些人的需求谁来解决?服务谁不是普惠?
对于解决中国金融的整个体制问题,他表示:金融来源于实体经济,因此,金融最终应回归实体经济,而不是在实体经济之外有一批金融机构服务于你,服务于你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本身赚取高额利润。
王国刚进一步称,现在提金融回归,我们需要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金融业的负面清单。你告诉我哪些不能做,做了违法。剩下在负面清单之外,保障广大企业和城乡居民,与现有的金融机构平等的进入金融市场。
融入世界是改革的重要契机
如何看待人民币加入SDR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冲击问题?
王国刚认为,中国加入SDR,这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而人民币信用,从最直接关系上来讲,由于中国经济走得很稳,仍然处在上升期。
“如果你所碰到的是一个不断贬值的货币,和升值,或者稳值的货币,你会要吗?”他说。
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单纯靠34000多亿元的外汇储备远远不够,要实施好这项战略,可能需要更多资金。一旦未来相关项目开展起来了,首先就是接受国际资金的注入。所以,后面对中国金融体系本身的改革要求就会更多。
例如负面清单。在王国刚看来,所谓负面清单,是在负面清单之外所做的事都是合法的。而到今天为止,法律上有规定你能做,你就是合法的;有规定不准做,你就是违法的。
王国刚还进一步表示,从金融负面清单来看,它只是告诉我们哪些事不能做,剩下的事不论在哪个方面,只要不是在负面清单范畴里的都能做,讲的是这个行业,就是各类主体平等的进入金融市场,不能用过去的“放开”概念。 因为那个概念有一种理解,就是跟制度有一些关系,甚至早些年有一些政策是违法的,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