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鹏程,冯鹏程讲师,冯鹏程联系方式,冯鹏程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资本运营、财务管理、战略与商业模式专家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冯鹏程:大变局下的中国经济 
2016-01-20 2446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下有底线,上无高度,没有理由太悲观。中国股市由于前期的过度投机,把一把好牌打坏。但随着风险因素的逐渐释放和政策的稳增长,股市还会有牛市,但不会再有疯牛,而是会转成慢牛。

 

宏观经济:增长有底线、无高度

对今天中国经济的典型概括:纵向看很糟糕,横向看还说得过去。

 

纵向看中国经济,如今中国经济的表现可能处在多年未有的困难之中,特别是传统产业,遭遇了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困局,集中反应在业绩大幅度下滑,反应在成本的高企,市场的过剩。

 

然而,如果从横向看,如今中国的经济也不是那么糟糕,可以说还说得过去,即使大家对7%左右不相信,但是如果退一步说,也比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快。中国经济还存在很多亮点。

 

再具体点说?目前中国经济可以称为有底、没高度也就是说今天中国经济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就是到2020年,要实现经济总量再翻一番,要实现人均收入倍增的阶段。我们不难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在这样一个政治目标下,中国经济不可能出现明显的萧条,可能会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保持一个最基本的增长。这就是所谓的底。

 

底在哪里?我认为是7%左右,这也是要实现2020年人均收入倍增的目标需要达到的最基本经济增速。

 

而且,我们有条件做到经济有底。从以下三方面来看,没有理由太悲观:

 

一方面,我们有这种潜力。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经济大量增长、传统经济加快转型的过程当中,这也会产生出新的动力、新的增长力量。我们没有理由对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太悲观。

 

另一方面,从政府掌握的资源角度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都还有比较大的回旋余地,可以维持最基本的经济增长。

 

再看看中国经济基本面,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也还没有完全到了经济增长中断的阶段,改变的只是速度和程度,但趋势还在持续。

 

中国经济发生了四大变化

 

现阶段中国经济确实面临着种种困局,这是因为四个方面已经发生了变化: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成长,就像一个人经历了长时间剧烈运动一样,需要调整、需要休养生息。从中国经济本身来说,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低收入阶段进入到了中等收入阶段。可以说,阶段的变化,意味着原有的生产体系、经济体系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如果我们还是继续延续着原有生产经济体系,是没有出路的,因此必须进行重新构造。

 

没有调整,不可能换来新生,然而这种调整,必须付出代价。眼下,我们正在付出这个代价,在新的生长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中国经济不可能持续原有的辉煌。

 

第二,市场变了,过去是短缺,现在是过剩。

 

由卖方市场转到买方市场市场环境在变,我们的政策体系也需要变,但是我们政策体系长期以来都是以生产作为主导,而今天主要问题变成了开拓市场

 

开拓市场需要政府从建设者、生产者的角色转到服务者,转到监管者。而这对政府而言,显然是一场根本性的转变。从解决生产问题到解决市场问题,政府并没有经验。

 

要解决过剩的问题,又涉及到两方面的变革:

 

第一,供给面变革,投资、生产,这条路实践证明已经走不下去。今天需要企业,需要民众,需要市场自己来解决。

 

第二,需要对收入分配的格局做新的变革。要对失衡的收入分配关系进一步理顺。

 

中国收入分配关系失衡的表现在哪?

 

从政府、企业、民众三者而言,显然政府拿得多了,民众拿得少了,需要进一步加大民众收入的份量。

 

从民众角度来说,显然城乡差距很大,需要增加农民的收入。跟工业化相比较,中国城市化进程落后,城乡差距悬殊,中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出,都折射出中国农民收入上不去的问题严重。

 

如果我们有更多的收入、更高的支付手段,今天中国大量的工业品,并不是没有市场。但是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农村消费环境不健全、农民收入上不去,制约这样一个进程顺利实现。农民一没有足够现金收入,二没有财产收入,三没有足够信用手段做保证,因此中国农村市场长期滞后于国家发展。

 

与此相对应另外一个问题。近十年,中国城市市场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集中反映在由于高房价、高学费、高药费方面。这使得城市居民,特别是白领阶层的大量收入被上述三高挤压。这是市场问题突出的第二个原因。

 

此外,从反腐败到八项规定,也使得公款消费的巨大市场在过去几年逐步萎缩。高端领域消费品和服务市场出现阶段性低迷,这就是今天中国市场问题突出的第三个原因。另外,国外环境也在变,世界经济相对低迷使得中国出口市场,也发生了新的困局,出口上不去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开拓市场,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做供给端变革,需要做收入端变革,这样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国际环境在改变。

 

过去30年,中国很幸运地赶上了一个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流。特别是2000年之后,中国加入WTO,赢得了在对外经济领域里面跨越式发展,迅速成为第一大贸易经济体,成为除美国之外利用外资最多的一个国家。

 

2008年之后,这些都开始动摇、改变。在出口领域,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加快工业化,中国在国际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贸易摩擦和挑战。

 

同样由于市场环境变了,自己的生产成本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中国制造不再便宜。

 

从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和内部竞争力变化的双重角度看中国经济的对外经济板块,我们急需摆脱靠外资发展所带来的动力,我们显然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创造、进一步发展,现在我们还在创造、挖掘、发展之中。

 

第四,游戏规则变了。

 

十八大之后,中国游戏规则确实发生改变,无论政治游戏规则,还是经济游戏规则,都在发生新的改变。从经济游戏规则来说,我们追求的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然而,我们不习惯以创新驱动来推动发展,更习惯依靠投资推动发展,而这个投资不计代价,显然这条路已经走不下去,因此游戏规则的改变,必然对中国经济的运行模式造成极大的挑战。

 

以下这四个环境条件的改变,就是我们眼下面临各种困境的主要的原因所在:

 

从统计角度说,过去推动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第一靠投资,投资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而要想推动经济,以后至少每年有5%以上的增长。第二,靠房地产房地产投资过去几年都是两位数的增长,因此它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也有两个点。第三,靠工业,工业每年都有10%-20%的快增长,因此对经济增长贡献至少几个点。第四,就是靠出口。出口每年也都是两位数,10%+20%+的增长,因此对经济的贡献,每年也有两个点左右。

 

如今,投资已经降到了10%左右,房地产投资已经降到5%左右,工业降到6%左右的增长,出口降到零增长,因此原有推动中国经济10%左右快速增长的因素,都已经发生重大的改变。短期内,已经很难再复制原有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再高速增长显然不现实。

 

解决之道:对内升级、对外开放

 

从中国经济的现状看未来,中国正在搭建两个平台,在上演两台大戏:

 

第一个平台叫转型升级的平台。上演升级版中国经济发展大戏,而这个平台正在搭建之中,刚拉开序幕,因此构不成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主动力。但是它一定是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主动力。这一点一定要充分地看到。

 

第二,中国在搭建一个走向世界的平台,上演一个经济全球化或者国际化的这台大戏,那就是以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条主线,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以制造型建设作为一个制度安排。以亚投行、私募基金等投融资平台作为支撑这样一个走向世界的平台。

 

两个平台,两场大戏一旦演成功,我们有什么理由对中国的未来感到悲观。

 

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第一个就是跨国的趋势,为中国的企业家、投资者走向世界、实现全球配置资源创造条件。一个国家的强大,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跨国公司数量的多少,以及跨国公司竞争能力的大小。而看今天的中国强,是因为体量大,弱是因为跨国公司少,跨国公司竞争能力弱。

我们目前的情况总结:

 

第一是垄断,我们有的都是靠垄断所形成的金融、靠垄断形成的石化、电力,真正在制造业领域,现在只看到了华为、联想,还看不到其他,如果有更多在制造业领域里面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那么中国的强大,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二是融合。

 

1.互联网+现代金融+产业,这个跨界趋势,是确保企业在未来能有竞争力,能够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的路径。

 

2.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从设计、研发到制造、到市场营销,必须形成一个有机的发展链条。

 

3.城市与农村融合,也是我们的产业、企业必须关注农村市场、城市市场,兼顾起来,这个产业才能够有更好的未来,这就是我理解的跨界融合三个方面。

 

第三个跨界。

 

就是跨所有制发展,跨所有制整合,同样在两个方面需要关注。第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怎么整合,第二,国内资本跟国际资本怎么整合,我想只有实现了国有经济跟民营经济的这种整合,实现了国内资本跟国际资本的整合,未来的中国经济才会有新的增长力量,才会有新的增长源泉,才会有新的增长优势,这就是所谓的跨所有制整合意义所在。

 

中国有四个红利正在积累之中:

 

第一,就是人力资本红利,正在积蓄和释放之中,大家都清楚,数量的红利,我们正在告别,而人口质量红利远没有得到释放,恰恰人口质量红利是未来支撑中国经济成长一个重要的力量源泉。

 

第二,全面改革的红利,我理解的全面改革的红利,就是简政放权所带来的微观的红利,也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带来生产力进一步解放。

 

第三,就是深化或者扩大开放的红利。前面讲了,两个平台的搭建,一个国际化走向世界,国际化的平台,其实就是在创造一个扩大开放的新的红利,所以设想,随着人民币国际化逐步实现,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一定会迎来更多的红利。

 

第四,万众创新的红利。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改变,知识产权的保护正在进一步健全,对投融资自由公证这样的渠道正在建立,对创新的风险、创新成果分享公平的机制正在建立。

 

经济发展需要资本市场,股市还会牛

 

近阶段股市有所反弹,大家也都比较关心股市,我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资本市场,股市还会牛,但可能不是以前的疯牛,可能将进入慢牛模式。

 

第一点,经济发展战略由银行信贷、债券市场驱动转向资本市场驱动,这个大的方向已经明确。没有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打造升级版的中国经济、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经济就不可能实现,因为信贷驱动已经走到了天花板,我们需要尽快转变到靠资本市场来驱动,这是一个大的宏观的背景。修复资产负债表的需要也决定了资产证券化成为主渠道,这一轮资本市场的复苏以及目前资本市场的震荡,都是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地方资产负债表需要快速的修复,银行和实体经济的资产负债表需要快速修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另外,在转型升级阶段,资产的重组,资源的重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需要有相应的通道,而资本市场就提供了这样一个通道,中国需要资本市场大的宏观背景没有改变,因此资本市场前行的基调就不会中断,现在只是出现了阶段性的大调整,而不是阶段性的结束。

 

第二,资本市场的转换期开启。股市上半场天时地利人和,有这样一个难得发展的好时机,但我们把手里的好牌打坏了,由于过度加杠杆和泡沫化等各种各样的因素中断了这样的发展态势,但改革预期转型升级,改革开放的深化,互联网经济,稳增长政策等多种因素都给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中间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半场有可能是震荡,由于管理的问题,由于机制的问题,由于外部等因素的问题,可能是一个震荡分化的市场。总体上看,去杠杆、速扩容、利做空、迟反应、差应对、慢复苏等是导致整个资本市场发生阶段性变化的最基本因素。

 

第三,我认为随着风险逐步释放、政府一些政策不断出台,股市大势会逐步趋稳,股市还会牛,但结构分化会进一步明显,这一点大家有信心。但是前面所有股票上涨的风格已经改变,很可能是一种结构性分化的趋势。所以整个判断是股灾之后,前景依然可期。我们期望严冬过后能够绽放春蕾。

 

作者:邱晓华;整理:华尔街见闻来源:价值线

 


您的企业有没有这样的困惑:

 

同样是做企业,为什么有的企业赚钱了,而有的企业却亏钱了?

同样是一个行业,为什么有的企业赚钱很多而且轻松,而有的企业赚钱不多而且费劲?

同样是一样赚钱的企业,为什么有的企业财富实现上体现了乘数效应,而有的企业却仅体现加法效应?

为什么有了财富却富不过三代?

让《企业财富工场特训营》告诉你答案!

 

课程、特训营、顾问和投融资业务咨询,请联系:

电话:010-64495082

手机:15011006695

业务助理QQ:2417702459

业务助理微信:fengpengcheng-hh

E-mail:uibe_zbyy@sina.com

新浪/腾讯微博:资本运营专家冯鹏程教授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