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于《新经济MOOK》杂志
“工厂把发霉的火腿切碎填入香肠;工人们在肉腚上走来走去并随地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掺进绞肉机;洗过手的水被配制成调料……”
大概在一百多年前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享受他的早餐时,读到了上述这样一段令人作呕的描述,结果罗斯福一跃而起,吐出口中的剩余食物,又把盘中的半截香肠用力地抛出窗外。此后,美国人开始意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其中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美国保健与公共事业部和美国公共卫生署在1924年联合颁发的《优质热杀菌奶条例》就用了三十万字的边幅,来设定从“饲料”、“原料奶”、“加工”到“市场”全流程的监督和检测方法。相比之下,2008年中国乳制品企业全体沦陷于“三聚氰胺”事件,则更像是制度缺失下的必然产物,我们虽然有《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还有ISO、GMP、GAP、HACCP等各种体系认证,也有多个部门分工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以及数以千计的相关标准,但为何仍然阻挡不了利益集团的作恶多端?
与制度建设、制度的有效执行相比,道德建设永远都是那么苍白无力,因为道德很容易在利益的诱惑下丧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不能以“人之初、性本善”来作为基点,因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之间的你争我夺也日益激烈,这必然导致“人性本恶”的萌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曾指出:“我国现阶段的腐败现象,是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产生的,制度不完善、管理有漏洞是腐败滋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导致腐败滋生的深层次问题,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从这个重要指示中可以看出,制度建设要在“管”字上下功夫,而管理的内容就是:权力、职责和人,其最终所产生的结果则来自于执行力。胡总书记虽然一语点中要害,但是要做到这样的境界,却需要整个国家建立起强大、系统并且具备考核反馈机制的制度,需要从上到下的思想灌输和行为统一。实际上,企业的经营也是这样的,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权力范围,员工的执行就会走样,再加上没有系统的奖惩制度,一切发展愿景只能是脆弱的空中楼阁罢了。
我国公办高校债台高筑的现象曾一度被誉为智慧的“中国式负债”,不少公办高校通过国家财政支撑、社会捐赠、银行贷款、工程建筑垫资、学费赞助和外部投资等等渠道,已俨然变成一个特大型的“聚宝盆”,从2000年银行排队找高校放贷,到如今的踏破门槛找高校讨债,这中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高校是不是真正把钱用到了学校的发展、师资的提升和硬件的升级上面?是不是真正具备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还不了债务,国家还能继续给予扶持吗?如果国家和社会给高校“断奶”,公办高校的独立生存能力到底在哪里?
要回答这些问题,一定要先从我们的制度开始检讨。中国的高等教育每年培养出来几百万大学生,加上往年毕业但仍未就业的大学生,累计约有1000万左右的毕业生需要饭碗,但是我们教育部给出的数据却非常的“理想”,2009年上半年大学生就业率达到了68%,已经与去年持平。此数据一出,很快遭到无数的质疑,特别是很多大学生爆料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书,四处寻找关系单位联手造假就业意向书,在这样漂亮的表象掩盖之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势必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何我们的高校变成“扶不起的阿斗”?为何每年培养出来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仍有大部分无法与社会需求对接?关键就在于我们对高校没有一套系统的“问责机制”,政府作为高校的上级单位,不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去反省“就业率”是否真实,也不太可能去追问各种资金的流向和用途,漂亮的数据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政绩”,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在政绩的压力下,我们很多的大学生花光父母一生的积蓄,换回来的结果却是成为制度缺失的殉葬品。
近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招待来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公布的“四菜一汤”的菜单中,基本上都是我们平民老百姓能够在菜市场买到的,可以说这是周恩来总理当年敲定的国宴标准的延续,看得出我们党和政府正不断努力地让厉行节俭的作风深入人心。但是众所周知,我们一些基层的乡县政府、一些级别不高的小单位,甚至是负债累累的国有企业,还在肆意挥霍纳税人的血汗钱,一顿所谓的“工作餐”几千上万元司空见惯,国家规定“四菜一汤”,我们就把几个菜拼成一个菜,把小盘换作大盘,把紫菜蛋汤变成鱼翅鲍鱼汤,把家常便饭换做山珍海味,真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据权威机构统计,我国的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和公车开支一年达到了9000亿,已经成为我们久治不愈的社会顽疾,这和公务接待标准的缺乏,以及制度设计的不健全有极大的关系。各级机关每天的红头文件五花八门,但是却没有一套可以约束、执行和监督的标准制度,有的官员甚至还把“禁令”当做幌子,美其名曰可以拉动当地的餐饮消费,有的县一年竟然要用一卡车的茅台酒来做招待,认为既促进就业,又增加税收,何乐而不为之。但是,这些公仆们到底为人民做了什么事情?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背后,我们可以想象一顿饭也许就会增加某种食品的危险系数。
如果我们能够建立系统的工作标准,明确列出公务招待的限制金额、消费地点的档次、每次招待的参与人数和对象、公费旅游的限制里程、公车的限定用途,并且有第三方证明和详细的问责、追溯流程,那么很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听过很多企业老总抱怨员工的执行力不好,员工的工作结果总是与目标相差甚远。实际上,根据调查统计,40%以上的执行偏差是因为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的缺失,因为没有制度和流程,员工的工作“随意性”就很大,即兴发挥的结果就是产生了偏离,或者因为利益的诱惑而钻空子。
比如很多企业的采购负责人都是老总自己的亲信或者股东,因为这个职位通常都是容易滋生腐败和贪污的地方,在创业初期也许可以通过感情和道德来约束,但是当企业一做大以后,很多琐碎的事情肯定是必须分工给下属去做的,这个时候制度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设计可量化的工作目标、项目完成的期限、详细到每一个工作环节的流程、可评估的工作标准、360度内外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等等,才能全方位地对员工的工作和绩效进行监督,例如采购一万个单位的A原料,必须控制在单价1.5元以下,两天内完成采购下单,并且供应商可以提供有效的证明,而如果这个员工能够连续6个月在公司设定的采购价以下采购原料,他能得到什么奖励。只有做到这样,企业管理才能运筹帷幄。
但是,也有许多企业设置了一大堆规章制度,看似合乎逻辑非常规范,但是事实上很多规章制度都是形同虚设,没有起到约束和监督员工的实际意义,最终只会让管理越来越复杂,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下。所以,不管什么规模的企业,在设计制度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简约而不简单、系统而不啰嗦”的原则,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量化流程”,把每个员工应该做的事情尽可能地量化、数据化,设定工作业绩的标准,以此衡量工作绩效;其二,是“奖惩有据”,就是每个员工达成工作目标能得到什么奖励,做不到必须得到什么惩罚,把这些量化之后和薪酬福利挂钩起来,就能起到激励先进、惩罚落后的作用。
治大国如烹小鲜,管理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都必须清晰地知道管理的对象是什么。“小鲜”要做到色香味俱全,除了要把握精确的火候之外,还必须明白“小鲜”的自身特征和配料搭配,从菜市场选原料,到洗、切、腌、煮都有极大的学问和技巧。同样的,一个企业和国家,只有深刻分析员工和百姓的特性,设立一套系统的流程和制度,才能避免因道德沦丧所造成的人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