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六:自住与投机失衡。投机是中国楼市难以驱逐的幽灵。房子本质上是供人居住的,但在中国的环境下更多的成为了一种投资品,被有钱人炒来炒去用以投机逐利。这一轮调控前,楼市投资和投机交易一度泛滥。调控中的“三限”政策(限购、限贷、限价)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楼市的投资和投机。但政策总有人钻空子,有的限购城市办“假离婚”、“假社保”、“假纳税证明”甚至形成了“产业链”。《21世纪经济报道》9月19日就以《环首都经济圈房价猛飚调查:假按揭泛滥支撑》为题对这一现象作了披露。限购以后北京民间就有“离一次婚(买房)赚八十万”的“笑话”。
病症七:购房者收入与购房能力失衡。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测算,我国人均收入尚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超过了纽约和伦敦。“当两辈子房奴(包括父母那一辈的积蓄)也要买房”成了当下城市青年的购房信念。大家知道,房价合理与否,房价收入比是国际上公认测算标准。关于合理房价,联合国人居中心提出的标准是:正常的房价与家庭年收入比为3:1;世界银行的标准是5:1。前总理温家宝2012年3月14 日全国“两会”答记者问上掷地有声的讲:“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因此调控不能放松。”温总的这一讲话给了民众对降房价的强烈期待。然而一年来的现实把百姓的梦想击得粉碎:市场听总经理的没听总理的,房价在继续上涨。二三线城市房价收入比普遍在15到20:1,一线城市甚至到了30:1。大家可以找找你所在城市居民收入和平均房价数据,测算一下房价收入比。
病症八:房价与租金失衡。“租房划算,但我还是要买房”成为楼市一怪现象。房价合理与否,还有一个通行的判断标准就是租售比。国际上衡量一个区域房产运行状况是否良好,租售比一般界定为160:1至200:1。即认为最低用160个月的月租金、最高200个月的租金可以购买一套基本户型(80平方米)为合理。超出和低于这个范围都不正常。房价如果低于160个月租金,说明房价较低,买房划算;如果高于200个月租金,说明房价较高,则租房划算。然而,当前二三线城市的租售比达300至400:1,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甚至到了1000:1。这表明房价过高,租房相对而言更划算。但是现实是普通百姓放着租房的划算不要,挤破头当一辈子两辈子“房奴”也要买房,可见住房观念上的误区。
病症九:价格与价值失衡。从前面的分析已经可以得出判断:目前中国房价已经严重背离价值。今年8月份,网上有人撰文分析说,一个北京市的房地产总市值抵得上美国一年的GDP。而这和1991年日本楼市崩盘时东京的情形极为相似。
病症十:效率与公平失衡:市场火热难掩效率和公平失衡。正因为中国房地产积累了前述的这么多问题,加上行业发展中的灰色操作多,地方政府长官意志、决策水平低,开发商急功近利,不法商人见利忘义,造成房地产建筑领域规划不当和规划失败屡见不鲜。从资源利用效率来看,人们司空见惯的是拆拆建建,中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占全球45%;中国房屋建筑寿命平均25年至30年,而欧洲为80年。还有商品房开发中的质量问题、土地和资源利用效率问题、房屋空置率问题、保障房建设及利用上的公平问题等等,使得房地产行业效率与公平存在失衡。一些地方保障房建设和利用上屡出腐败大案、窝案,所以我们看到有的城市和省份宣布停建经济适用房。
这次狼真的会来吗:警惕楼市“泡沫”风险
眼见楼市疯狂愈演愈烈,万科掌门王石最近在微博发声:“一线、接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态势同80年代末的日本泡沫经济的高地价、高房价何其相似!但日本的泡沫破裂了。警惕前车之鉴!”对于万科,王石称“万科能做到的:绝不拿地王、坚持主流住宅、提升质量、拥有现金流。”大家应犹记2007年10月份王石曾准确预见楼市“拐点”。
还有一个值得玩味的标杆性动向是,继8月下旬李嘉诚密集抛售高达410亿港元的中港资产后,9月28日香港文汇报又报道,李嘉诚旗下电能宣布将抛盘港灯再次套现305亿元“走人”。李嘉诚短时间内一再密集抛售内地物业意味着什么?
中国房价高不高?楼市有无泡沫?后市是涨还是跌?楼市从来都存在两种截然相反观点的交锋,各有一批代表性的代言人,他们在民间都有着广泛的拥趸。一些因为信了“看跌派”而没买房的人,面对房价持续上涨而发出“信志强,住洋房;信牛刀,住牛棚”后悔之言。不知道这是牛刀的尴尬,还是买房人的悲哀。
面对一个已经疯狂的市场,判断未来涨跌已无意义。因为市场已经脱离正常轨道。经济学理论和市场规律似乎已无法解释。无论是看涨还是看跌,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中,有钱人买房,没钱人当两辈子房奴也要买房。这里只想就当前楼市“泡沫”风险作提醒:
一是经济危机大环境下的资本泡沫。截至 2012 年末,中国广义货币余额(M2) 为97.42 万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是美国的 1.5 倍。M2占GDP之比近190%。截至8月末, M2 余额达到106.12万亿元。按照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的观点,已存在“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在资本泡沫浸淫中不断膨胀的房地产泡沫可能更严重。按“平民经济学家”牛刀的观点,目前中国房地产总市值已超过GDP的400%,而中国的GDP本身是有水分。然而,在中国目前过热的楼市环境下,温州和一个接一个出现的“空城”、“鬼城”似乎都不足以市场对形成“警示效应”。温州楼市价格已经连续24个月下跌,今年8月份温州商品房均价1.7万元/平方米,较2011年初价格顶峰时缩水26%,一半的高档房价格被“腰斩”。部分商品房因现价值已低于抵押贷款而遭弃房“断供”。 9月25日国务院调研组抵温州调研温州经济,楼市断供是调研组关注的重点。
二是住房保有量。1998年以来我国累计竣工住宅面积104亿平方米,目前中国城市住房保有量已达到人均32.7平米,户均1.02套,这还不包括未纳入政府统计口径的、保守估计不少于60亿平方米的“小产权房”。 2012年5月13日西南财大和央行共同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美国为65%,英国为70%,日本为60%)。
三是房屋空置率。最近有机构公布统计数据,全国空置住房达到6800万套,总面积近60亿平方米。据不完全估计,我国城镇商品住房存量已经超过240亿平方米,每年竣工商品房面积仍然高达15亿平方米。五年之后,我国城镇商品住房总存量将超过320亿平方米。即使考虑2025年之后超过10亿人成为完全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则已经超过30平方米。虽然这一组数据遭到一些人质疑,但中国住房保有量高、空置率较高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在当前房价普涨的背景下,要让市场回归稳定,亟需建立长效机制,这已成各方共识。今年以来,高层关于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方面的信息不时见诸网络和媒体,而将于11月份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值得期待。
(本文是应住建部中房协《城市开发》杂志社的邀请撰写的。载《城市开发》2013年第10期)
【作者简介】涂山青,资深房地产策划人/培训专家。中国房地产培训协会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总裁班、浙江大学总裁班教练,住建部《城市开发》杂志特邀撰稿人,中国房地产业培训中心专家团成员,全国高企委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NCZY)特聘专家。全球500强华人讲师,总裁网金牌讲师,2010中国品牌讲师。中国房地产培训网、中国房地产人才网、中国管理培训网、中国培训网、中国营销咨询网、广东培训网、培训在线等多家机构高级顾问∕培训专家。Tel:13627106979;QQ:2437587185;E-mail:realet_tsq@foxmail.com Blog: https://tusq647.chinace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