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目前都在为商管教育大力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participant-centered learning),主张教学应强调互动、启发,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用来讨论文章与书本,更常用于个案教学。 然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并非「放牛吃草」。在个案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固然大幅提高,如果教师也相对地大幅降低本身的参与程度与贡献程度,则不仅失去个案教学的本意,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还可能产生颇多的负面作用。 基于我过去10几年,从事个案教学的经验,提出以下几项建议。 1.个案教学不是为学生提供标准答案
个案教学主要是为了训练思考,而非为学生提供标准答案,如果未能针对学生意见适当响应,仅在学生发言与讨论后,逐条说明教师对个案的想法,甚至是《教师手册》中的参考答案,则个案教学将沦为「举例说明」,效果虽然比单向讲授为佳,但因为未对学生的想法做出具体的响应,长此以往,肯定会浇熄学生事先准备与参与的热情,逐渐变成只想被动地听取答案而已。 2.课堂中的活动重点不应是学生分组简报
一学期中偶而有一、两次分组报告当然有其价值,但分组报告太多,一则减少其它同学的参与感,再则教师通常只能在简报完毕后提出大致的回馈意见,无法对学生的思路与逻辑,进行细致的检视与询问。 3.个案教学不是分组辩论
在企业界,异中求同或「整合并吸收各方意见以形成共识」才是重点。分组辩论让学生养成「攻击」与「扩大歧见」甚至针对细节去「鸡蛋里挑骨头」的习惯,与实务上所期望的行为模式正好相反。 4.个案教学不是让学生聊天练口才
如果教师不参与互动,不随时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朝更深入的方向去思考,而只是以鼓励甚至放任的态度让学生自由发言,其结果可能只是创造了一个和谐融洽的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个人经验与想法。这种上课方式(不能称之为教学方式,因为教师没有教什么),学生会感到十分愉快,口才进步,自信提高,实质上却没有从讨论中学到东西。 5.个案教学重点不在比赛创意
在企业经营上,创意当然重要,但在学期间,学生更需要学习系统化的思考、吸收社会过去所累积的智慧,以及如何运用学理架构与逻辑方法,将具体的信息与决策方案的选择结合在一起。如果讨论个案时,不仔细研读个案资料,也不试着分析数据,而只是天马行空地提出一些创意方案,这些方案之可行性既无从验证,也未必与个案中的情境有关系,这就失去了个案教学的原意。 6.个案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产业实务或业界秘辛
个案教学希望借着个案素材来训练分析与思考,在过程中当然也会顺便接触到各个产业的实际情况。然而若将重点放在事实资料的认识与了解,但了解之后并未进一步分析其背后的道理,或思考这些实务作法的成败因素与适用情况,则将使学习活动仅停留在阅读报导的层次。很多人高度期望个案教材一定要新颖,而且必须是知名度高,且以真名报导的大企业,其真正的原因主要即是以「看故事」的态度来学习个案。 7.个案教学不是企业界学员藉以交换本身实务经验的平台
讨论个案过程中,难免会让具有实务经验的学员联想到自己过去的有趣经验。适度的分享,当然很好,但如果大家经常在上课时藉题发挥,放下个案不谈,转而分享各人的相关经验,固然能引起大家兴趣,教师也可借机吸收宝贵的实务经验,但这却不是「教学」,而只是「交流」,因为教师在过程中并未做出学理上的贡献。 事实上,以上这些「不是」,难免或多或少会出现在大家的个案教学过程中。但只要掌握「藉由互动来启发思想」这一主轴,上课时偶而穿插一下「举例」、「分组简报」、「比赛创意」、「交流经验」等,也可以为个案教学增加更多趣味与变化。但倘若主轴消失而只留下这些表面的形式,就可能会出现差之毫厘,却失之千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