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勤,卢勤讲师,卢勤联系方式,卢勤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知心姐姐
4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卢勤:卢勤: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
2016-06-30 3133

 15年前,浙江金华一位独子的母亲,从望子成龙,发展到逼子成龙,不给儿子一点自由的空间。她的儿子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最终无法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失手打死了自己的母亲。

  这个成绩优秀的17岁少年被判刑12年,进了少管所。我一直在关注他,帮助他,鼓励他改过自新,而且年年去少管所看他。9年前,他因为表现良好被提前释放。当他从少管所里出来后,我帮他安排了工作,现在已经是企业里的中层干部了。

  我忘不了他对我说的话:“我今天才理解天下的母亲都爱孩子,我却亲手把爱我的母亲打死了,我十分后悔!”

  说完他哭了,我也哭了。当一个孩子理解了母亲时,他却永远失去了母亲!爱与恨就像一张纸的两面,爱转化为恨只是一瞬间的事,而恨转化为爱却要付出一生的代价!

  什么是爱,什么是害?我们每一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难道不应该认真想一想吗?

  如果我们真心爱孩子,就该知道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爱!

  2014年“知心姐姐”团队历时三个月,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20多所中小学校,8347名中小学生参与问卷调查,283个孩子接受面对面采访。调查结果表明:孩子心中最期待的教育是有情感的教育,孩子们渴望有情感的父母和有情感的老师。 

  少年儿童正处在情感认知的成长阶段,对他们来说,讲情感比讲道理有用。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瓶子,想装什么就装什么,而是要把孩子当成有生命的种子,用情感去培育,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心育人,才能培养出有情感、有创造力的人。 

  人生最先接受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没有情感和情感淡漠的人,人生肯定没有光彩,没有幸福可言。 

  现在,很多孩子对什么事都没感觉,对别人的爱也缺乏感受,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对孩子情感的培养。爱的感受需要在点滴中培养,最感人的爱往往就像人们最需要的空气一样,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而孩子一旦有能力从细微之处感受到“有人爱我”,价值观的种子也会开始生根发芽。 

  大教育家苏霍姆琳斯基说得好:“一切最好的教育,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炙热心灵中,产生于教师的魅力之中。” 

  我们应该怎样爱孩子呢?我总结了施爱八法。 

  一.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 

  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之源。与孩子交流时,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 

  九十多岁高龄的日本小儿科内藤寿七郎先生,也是一名著名的教育专家。爱哭闹的孩子只要见到内藤博士就会停止哭泣。内藤先生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出:哪怕是才两岁的孩子,只要他明白了道理,就能控制自己。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爱的目光,足够吗?”这个口号提出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现在听起来仍然觉得十分亲切。因为,今天的孩子多么渴望爱的目光! 

  假如你的孩子变得焦躁不安,你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孩子缺少了爱的目光?假如你的孩子变得孤独寡言,你是不是该扪心自问,对孩子爱的目光足够吗? 

  二. 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 

  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的表情非常重要。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它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 

  孩子们都喜欢爱笑的人。笑,是爱的语言。你冲他微笑,这表达了你内心的感情:“我爱你!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从小在微笑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 

  我儿子就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他豁达的性格与我妈妈的微笑有关。记得我儿子刚出生不久,我妈把他抱起来,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嘴里还不停地跟小外孙说这说那。儿子乖极了,乐得手舞足蹈,也在咿咿呀呀地说着什么。每每见到这种场面,我都非常感动,真想把这一老一少用微笑组成的画面永久地珍藏起来。妈妈总是对我说,孩子是懂感情的,你对他好不好,他心里会明白。 

  的确,儿子长大了,跟姥姥的感情特别好。姥姥病重卧床不起很痛苦,但只要我儿子去,她立刻会露出笑脸:“悦悦来了!”老人和孩子的心是相通的。老人的微笑,传达给孩子的是炙热的爱。 

  孩子需要爱的微笑,做父母的再忙,再累,再烦,也不要忘记把爱的微笑送给孩子。 

  三.爱的语言鼓励孩子 

  爱的语言能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父母老师几句鼓励的话能够挖掘出孩子的潜能,几句打击的话也会浇灭孩子梦想的火种。 

  妈妈留给我的最宝贵的人生财富就是充满正能量的三个字“太好了”,让我知道: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 

  我从小有两个爱好,后来,一个爱好变成了特长,一个爱好变成了“特短”。 

  小时候,我喜欢画画。五岁的时候,照着我妈养的大公鸡,画了一只彩色大公鸡,被幼儿园老师贴出来展览。我可高兴了,回家就说:“妈妈,我画的公鸡得奖了。”妈妈笑得眼睛眯成一道缝:“太好了,我早就说你画的大公鸡比我养的大公鸡还漂亮呢。” 

  于是,我爱上了画画,天天画。上小学第一天,老师问大家谁会画画。我傻乎乎地举起了手,老师可高兴了:“那好,黑板报就交给你了。”从此,我从一年级画到六年级,又从初一画到高三,下乡插队时还给农民办墙报,最后进了中国少年报社,办了一份真正的报纸。 

  可是,我的另一个爱好却变成了“特短”。小时候,我喜欢跳舞,音乐一响起来就跟着翩翩起舞。小学四年级时,我的梦想就是当个舞蹈演员。我去参加孔雀舞演出,写了一篇作文,还上了《人民画报》。小学毕业前夕,北京市舞蹈学校来招募小学员,学校一共选了四个女孩,我是其中之一。面试时,老师让我们把外衣脱掉,穿上舞蹈服,手背后,脚跟并拢,脚尖朝外,站直。刚做好动作,一个舞蹈学校的老师从我身边走过,瞟了我一眼说:“腿都不直,还跳舞呢,你瞧人家!” 

  我一看,不得了,别的女孩两腿都并成一条直线,只有我的腿并不直,上面一个洞,下面一个洞。晚上回家照镜子,越看越觉得腿不直。以后再跳舞的时候,我的耳边总是回响起老师的那句话“腿都不直还跳舞呢”。后来,我就不大会跳舞了,再后来就不想跳了。上中学后,我彻底放弃了舞蹈,改去田径队跑百米了。我跑得可快了,全区比赛都能拿名次,可腿越跑越粗。 

  等我插队回来,发现同龄人都在学跳交际舞,可我总是学不会。每当有人请我跳舞的时候,我总说:“对不起,我不会跳。”其实我也会跳一点,主要是感觉自己的腿不直,不适合跳舞。不过有一天,我仔细观察才发现,舞场上比我腿不直的人可不少。有的人还是罗圈腿,也跳得很起劲儿。我在想,这些人小时候一定没有人对她说过“腿不直还跳舞呢”,不然她早就没兴趣了。 

  我深深体会到:语言是有能量的,可以养人,也可以杀人。“太好了”会给人以希望;“太糟了”会给人以打击。在肯定中长大的孩子爱人爱己,在否定中长大的孩子缩手缩脚。 

  四.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 

  渴望,能给孩子带来快乐,欢悦产生于强烈的需要得到满足之时。没有需要,就无所谓欢悦。对一个渴得要命的人来说,一杯清水胜过金子。如果一个孩子总没有渴望得到某个东西的机会,该是多么不幸啊! 

  我大哥从小动手能力就很强。他回忆说:“上中学时,我特别爱摆弄木工活儿,可是家里的刨子很难使。一次,我想用一条硬木椅子腿刻一把小提琴,希望买一个刨子。妈妈知道后说,你能做成就给你买。我用旧刨子满手磨出水泡,终于做成了。妈妈用五元钱给我买了新刨子,当时我真是如获至宝啊,我用了好多年,一直保留了60多年。” 

  今天物质生活水平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溺爱孩子的父母却没有发现,过分充足的物质竟然剥夺了孩子的快乐。什么都来得轻而易举,他们感到无所谓,不珍惜也不兴奋。人总是在得不到时最渴望,轻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珍惜。要做智慧的父母,就给孩子留一点“渴望”的余地吧! 

  五.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

  细节,最容易感染人。 

  一部小说,催人泪下的往往不是那恢弘的大场面、大事件,反而是一些小小的细节,把爱的细节当做“珍珠”,一颗颗串起来珍藏的人,才会成为最富有的人。因为这“珍珠”会让你永远对生活充满热情,不断产生生命的激情。 

  在我记忆的宝藏里,收藏着许多爱的“珍珠”,它们时时在发光,让我心动。 

  47年前,我是一名北京知青,在吉林省镇赉县东屏公社乌木大队巨丰山生产对插队。有一天,我乘长途汽车外出办事。车在不平坦的路上颠簸行进,我昏昏欲睡。忽然,“砰”地一响,我的头撞在了玻璃上,车上的人笑了。我不好意思地摸摸被撞疼的头,硬撑着睁开眼睛。车子继续往前走,“砰”又一响,我的头又撞上了。这次全车的人都哄堂大笑。 

  我命令自己不要再打瞌睡,可不知不觉又睡着了。这一次睡得很香,等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头正倚在车窗的玻璃上,可感觉却是软软的。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大手。我回头只见伸出手为我垫着头的是一位陌生的农民。他憨厚地笑了笑说:“脑袋老撞玻璃上怪可惜的!” 

  一句平平常常、朴朴实实的话让我顿时热泪盈眶。这就是东北农民的爱。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爱,滋润了我们这些远离父母的城市孩子,也让我们跟这片神奇的土地结下了浓厚的感情。 

  回北京工作后,我一直忘不掉那里的父老乡亲,几次回去探亲。我还参与发起了“手拉手”活动,关心农村贫困、留守儿童。有人曾问我,为什么总爱为农村孩子做事?我背诵了诗人艾青的那首诗《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六.用爱的管教来约束孩子 

  爱孩子不是纵容孩子、放任自流,做父母的必须大胆管教儿女,约束他们的行为,要把管教和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 

  在这方面,美国人经历了惨痛的教训。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的增长给整个美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变化。美国的父母把压抑的情感和爱倾注在下一代身上。有人认为,“爱就是一切”,鼓吹“放任自流”,让孩子自行其事。谁知,这一代人倒是幸福成长起来了,他们享受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最优越的教育机会。然而,二十多年后,正是在这一代人中,吸毒、早孕、酗酒、自杀、暴力和犯罪等等丑陋现象五花八门,给60年代的美国带来了一场社会大动荡。从战争中走过的老一代人本来以为,战争结束了,消除了饥饿,消除了经济萧条,好事情会接踵而来。谁知道,富裕的生活没有带来年青一代的感谢,反而带来他们对老一代的对抗、傲慢和蔑视! 

  美国父母开始重新思考:究竟应该怎样爱孩子? 

  一些学者分析了问题的根源——青年时期的放纵。没有人要求孩子要举止有礼,尊重他人;没有人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别人负责。父母们终于发现,是他们亲手把下一代逼上了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爱的让人窒息的祭坛!他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爱的管教绝不可缺少,责任和义务也不能没有,放任孩子就是伤害孩子,也是在伤害自己和危害社会。 

  那么,我们呢?我们今天是不是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们该不该反思一下我们的家庭教育?我们是否培养了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我们是否做到了不让无理取闹的孩子得到好处?我们是否在严厉的管教之后,及时与孩子沟通,使管教有一个爱的结局? 

  七. 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 

  孩子的成长需要广阔的空间。 

  世界上什么地方最宽阔?是人的心灵。 

  法国作家雨果有过一段很恰当的比喻:“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宽阔的心灵能包容万物,父母的心能包容各种各样的孩子。 

  作为父母,要容得下那些学习差、淘气的孩子和所谓的“问题孩子”;作为社会要容得下那些“问题父母”的孩子。无论孩子的父母是谁,哪怕是罪犯,我们都应该坚信“孩子无罪”! 

  我有许多大朋友、小朋友,其中有一个男孩的名字,我一直记在心里,他叫姚俊峰。 

  我忘不了那个特殊的日子——1991年11月5日,《中国少年报》40岁生日。那一天,报社在金碧辉煌的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新老读者联谊会”,我和两名小读者共同主持大会。 

  忽然,一位英俊的青年军人站在我面前,恭恭敬敬地向我行了一个军礼。 

  “知心姐姐,还认识我吗?” 

  我细细打量着他,中等个儿,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兴奋,但面孔却有点儿陌生。 

  “你是……” 

  “我是姚俊峰呀!您去过我们学校。六年前,我是石家庄的一名小学生。” 

  “哦,姚俊峰,我记起来了!你就是当年那个‘金猴型’好队长。” 

  “是的,当时我爸爸出了事进了监狱,可我还被评为‘全国好队长’,我爸很受感动。后来,我当了兵入了党,现在给部队首长开车。我真心感谢您,感谢《中国少年报》。” 

  姚俊峰的话勾起了我的回忆: 

  1986年,《中国少年报》组织了“全国好队长”评选活动。有一次,我去石家庄采访,少先队总辅导员张小春老师向我讲述了一个孩子的故事,他就是姚俊峰。当时姚俊峰上小学六年级,是个淘气的男孩,但他热爱集体、爱帮助人,还很有组织能力,同学们都想推举他为“全国好队长”。可就在这时,他的爸爸进了监狱。罪犯的孩子能当“好队长”吗?大家议论纷纷。 

  我听后,十分坚定地说:“孩子无罪,只要符合评选条件,无论是谁的孩子都有权利参加评选!” 

  后来,他真的当上了“全国好队长”,他爸爸在狱中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放声大哭。从此,他认真改造,连连受奖,最终被提前释放。 

  天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包容。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父母的宽容会让孩子有一个更宽松的成长空间。 

  为了爱,学会包容孩子吧。 

  八. 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 

  爱是什么? 

  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而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 

  爱是什么? 

  爱是一种感受。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在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的伟大,于是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 

  然而,我们的许多父母,却把孩子爱的机会垄断了,爱的权利剥夺了。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被各种各样的成人的爱包围了,所有的大人都比孩子“强大”、比孩子有“实力”,孩子没有爱的机会,反而被大人爱的“死去活来”。 

  一个男孩对我说,晚上他在家写作业,父母在看电视,他沏了两杯茶端到父母面前说:“爸妈请喝茶!” 

  谁知,爸爸妈妈同时把脸一沉说:“去去去,写作业去。别借着倒茶的机会出来看电视,考100分比什么都强!” 

  孩子愤怒地对我说:“再给他们倒茶我就不是人!”孩子心中萌发的爱的火花就这样被无情地扑灭了。渐渐地,孩子明白了,父母所需要的就是让他考高分、上重点学校,别的什么都不需要了。然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达到这个目标啊!于是,许许多多孩子变得心灰意冷、玩世不恭,不再关心被人,不懂得爱别人了。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总结出两句话: 

  第一句,享受你的儿子,对儿子说:“有儿子没儿子就是不一样!” 

  第二句,欣赏你的女儿,对女儿说:“有个女儿真好!”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一点儿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视孩子为小羊,让孩子依靠你、仰视你、惧怕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换个位置、换个形象吧!让孩子做高山,孩子就会成为高山;让孩子当大伞,孩子就会顶天立地! 

  有位科学家曾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会迈向一个新纪元。” 

  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天下的父母都学会爱孩子吧!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