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汝祥,姜汝祥讲师,姜汝祥联系方式,姜汝祥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中国企业执行导师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姜汝祥:关键是持续:势头正盛的三星能够走多远?
2016-01-20 93091
韩国的三星已经成为光彩夺目的明星,从报道和采访的各种数据中,我能够清楚地看到它的成功。只是人们觉得奇怪的是,同样是亚洲金融危机,为什么韩国的三星能够获得如此成就,而日本公司却陷入全面的亏损?以日本老牌公司索尼为例,今年4月25日,索尼公司公布于3月31日结束的上一财年第四财季状况,净亏损额为1111.4亿日元(9.222亿美元),大大超过去年同期的54.6亿日元。   三星能够在亚洲金融危机后迅速崛起,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三星公司就以日本的索尼和一批世界优秀公司为“标杆”,在三星公司中培养了一种强烈的学习能力,“除了妻儿一切都要变!”这样近乎偏执的口号,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提出的。   第二是在金融危机后的数字化战略转型。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三星对下属产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并在产业规模、产品设计、品牌、产品消费化方面投下了重注。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三星电子的竞争地位。   三星成功了,但是,经营企业毕竟不是只看短期,人们更想知道的是,三星公司的这种成功能够持续多长时间?有时候赚钱并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日本公司当年赚钱时怎么会想到现在的全线亏损?在我看来,持续才是企业经营的根本性问题,这个问题最简单也最根本,但也最容易被忽视,这就像鱼儿离开水之后,才知道对于它最重要的不是鱼食,而是水。   正是在这一点上,虽然我与大家一样很赞赏三星的成就,但我对三星的持续并不看好,我十分担心它的繁荣能够支撑多长时间?   那么,我们如何回答一家公司是不是真的具有持续能力呢?我总结了四个持续底线问题:第一,如何凝聚人心?第二,如何安排你今天、明天和后天的业务?第三,如何获得比较竞争优势?第四,如何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底线的意思就是说,如果这四个方面的问题都比较严重的话,那么持续基本上不可能。   首先我们看三星如何凝聚人心?三星的企业文化有着浓重的韩国式集体主义精神。大家很团结,凝聚力非常强,有很多非商业的仪式(比如集体唱歌)。但是,这种企业文化的弊端也十分明显:一是掺杂进了太多的集体主义精神,会使权责利的关系搞不清楚;二是讲究一种服从和忠诚,不利于发挥员工创造性;三是浓重的韩国色彩阻碍其真正走向世界的国际化。   三星如何安排今天、明天和后天的业务?三星是典型的多元化公司,产业包括电子、机械重工、化学工业、金融服务、物产工程,甚至毛织、酒店、棒球队、医疗院、文化财团、福利协会等。由此可见,三星的“数字化战略”基本上是三星电子的战略,并不是三星整个公司的战略。对比GE的业务筛选模型,会发现三星似乎还没有形成对多元化的战略管控体系,各个业务单元似乎还是各自为阵的利润中心。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在下一个技术潮流来临的时候,三星凭什么还能继续当老大?   第三,如何获得比较竞争优势?在这一点上三星是做得很好的,三星的成功也主要体现在比较竞争优势上。但在第四点如何获得持续竞争能力上,三星就不太让人看清楚了。   我曾经对比研究过大量的公司扩张案例,我的结论是,多元化与专业化的差别本质上是一个能力问题。多元化的好处是明显的,按张端敏的话来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可是如果你“亮”的前提不是你的水平高而是你的运气好的话,那么东方不亮的时候通常西方也不会亮。   从韩国企业文化的特色来看,韩国企业集团内部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始终是一个大的问题,三星目前在对外宣传时大多讲的是三星电子,李健熙讲的变革理念可能也只是在三星电子发扬光大,而不是像GE那样成为整个三星公司的“灵魂”。而如果没有真正“一体化”的公司文化,那么这个公司对未来的适应能力仍然令人担忧。   因此,三星公司的持续是存在悬念的。不过我在质疑三星时,始终在想一个问题:目前中国那些成功的公司是否存在持续问题?我非常建议中国的那些优秀公司同样用持续的四个底线问题,对自己做一个“小测验”,看看自己在底线问题上能够打多少分?如果说三星是在70分上下徘徊的话,我怀疑中国大部分企业可能连60分都不到。   不信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之一的海尔。海尔决心成为一个500强水平的跨国公司,然而它的核心价值观却是“敬业报国”,可你怎么可能让在美国、德国的海尔员工敬业的目的是“报国”呢?我们还可以看一下中国的另一个优秀企业格兰仕,它已经占据中国微波炉行业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最近它进军空调的理由却是“规模不经济导致的赢利下降”。   许多人在为温州式的中小企业凭“勤劳”打出的国内外市场欢呼,的确,他们能够在恶劣环境下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实在让人敬重。但我更想问的是,中国企业如果不想在世界商业舞台上,永远做一个低层次的制造商或加工商的话,就需要给自己做一个假设:如果印度、如果越南甚至其他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也比中国低,我们的路在哪里?   在低成本制造优势上,日本公司有资格做我们的老师。但2001年索尼、松下、东芝、日立、NEC、三菱、富士通合计亏损达人   民币1250亿元,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日本全面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台湾公司与内地优秀企业的崛起,使日本公司的成本优势荡然无存。同样的道理,当印度越南等国家的制造成本比中国低的话?中国公司会不会也会出现全线亏损?   如果连优秀的三星都不能回答持续问题的话,我们至少应当告诉自己,不要等到崩溃才想到持续,正如我们不能等到森林砍光了,才想到生态的持续问题一样。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