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鹏飞,倪鹏飞讲师,倪鹏飞联系方式,倪鹏飞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倪鹏飞: 倪鹏飞 :城市网络促“一带一路”地区共同繁荣
2017-05-27 1717

作者:倪鹏飞,社科MPA学术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城市与房地产研究室主任,凤凰财经研究院特约经济学家。

从城市网络视角研究“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既抓住关键又意义重大。国家地区之间无论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相互投资、人员交流,还是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互鉴,都将落脚在具体的城市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必须也可以落脚在城市之间。而在信息时代,更加凸显城市及其联系与合作的重要性。

有序推进多条陆、海大通道的建设,促进东亚城市网与欧洲城市网向内陆方向上带状扩展、辐射,弱化欧亚内陆地区封闭性约束,降低中亚地区面临的下沉风险。加快设施互联互通,消除制度障碍和贸易壁垒,促进商品服务、生产要素等自由流动,推进“一带一match路”沿线地区一体化。

发挥城市及城市网络的发展带动作用和联系支撑作用,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先行发展区域和新兴经济体的城市群的密度。保证连接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不断增长的经济密度所带来利益的受惠范围,形成“多极支撑、协调均衡”的“一带一路”发展新格局。

城市是“一带一路”的平台和载体

21世纪是城市世纪,世界超过一半人口聚居在城市里。城市作为人类集中从事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活动的空间载体,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动源、经济增长的引擎、文化发展的平台、权利决策的中心。在全球化突飞猛进,信息化日新月异,世界经济空间由地点空间向流动空间变动,在地区间竞争与合作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背景下,城市日益变得重要。

“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超过全球城市份额的一半。从城市的视角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地区和国家,涵盖了亚洲、欧洲、非洲等世界上城市分布相对密集的多个巨大板块,所涉及的城市人口、城市数量和城市区域面积均占全球一半以上。“一带一路”沿线不同规模、性质和类型的城市及其被一些交通、商贸等主干道及支线联通,构成多支交错的轴状、带状或网状的开放性区域系统,正在全球城市体系和城市网络中,形成相对独立、蔚为壮观的丝绸之路城市网。

全球城市体系的网络与格局决定全球的发展与格局。全人类发展也是人类各民族、各地区内部及其之间以城市(镇)为平台和载体相互交流与联系的结果。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当代,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间有机联系越来越成为促进地区间开放合作与互利共赢、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丝绸之路城市网将重塑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发展、合作、交流和联系将改变区域格局并重塑世界格局。贯穿欧亚非三大洲的古代丝绸之路是沿线地区、城市(镇)之间平等与包容合作的典范,继续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丝绸之路精神,倡议复兴和拓展传统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互利合作,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线区域合作与各国繁荣发展意义重大,对世界发展、繁荣与共赢意义十分重要。

从城市网络视角研究建议“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既抓住关键又意义重大。在全球城市时代,国家地区之间无论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相互投资、人员交流,还是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互鉴,都将落脚在具体的城市里,发生在具体的城市之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必须也可以落脚在城市之间。而在信息时代,更加凸显城市及其联系与合作的重要性。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和地区之间的货物、人员、资金、技术与信息的联系、交流甚至一体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摒弃过去歧视与排除的交流方式,开启平等与包容的合作模式,发挥沿线城市在区域合作中的平台作用和区域发展中的载体和平台作用,促进“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合作交流和共同发展。需要从城市的视角,通过研究与分析沿线地区城市发展与城市间联系状况,对于深入了解“一带一路”的现状、问题、机遇、挑战、动力与趋势,进而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共赢。

城市维度下的“一带一路”发展现状

城市的第一特征是聚集,第二特征是联系,城市网络的综合表现是城市间的中心性(聚集)和联系度(联系)的经纬网络,城市网络的具体内容是要素网络、产业网络和商品服务网络。城市网络的决定因素是城市间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从城市视角对这一区域的发展与联系格局进行测度和因素分析发现:

第一,在聚集水平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呈现“U型”发展格局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发展水平(人均GDP),总体上随着到上海(或伦敦)距离的增加而先递减、后递增的空间形态,出现东西两端凸起、中段凹陷的西提“U”型格局。其中,东端(中国等)城市整体发展较快,地区间差距较大;西端(欧洲)城市发展层次高,经济增速相对滞缓;中段地区(中亚、西亚、南亚、东非等)城市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城市间发展进程不一。

第二,在联系水平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过顶”的联系形态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间联系具有由东西两端核心城市主导、跳跃过中段地区绝大多数城市的“过顶”联系形态。其中,东亚、东南亚、西欧、中欧等次区域核心城市在生产性服务业全球网络联系上的地位及优势突出,伦敦、香港、巴黎、新加坡、上海、迪拜、北京、米兰、孟买、莫斯科位居前十强。北非、东北和中亚等次区域城市与“一带一路”其他城市联系上整体表现欠佳,一些城市相对封闭、孤立。总体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城市的联系度与城市收入水平正相关,不同规模城市的全球联系水平存在阶梯性差异,城市的经济密度是城市对外网络联系的重要基础。

第三,在城市体系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浮现出不规则城市网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发展及联系格局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一张轮廓已浮现的不规则城市网,该城市网具有如下特征:

轮廓已浮现,形态不规则。沿线城市网络轮廓已经出现,整个网络呈现出由两端高节点城市牵引,以北京、上海、香港和新加坡一线为第一边,以新加坡、孟买、迪拜、米兰、巴黎和伦敦一线为第二边,以伦敦、莫斯科和北京为第三边的非规则三角形形态。

中心是边缘,边缘是中心。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及形态独特,集中体现为地理中心区是城市网络的边缘,地理的边缘区是城市网络的中心。

两端已成网,中间带轴状。东西两端(欧洲和东亚)城市网络化发展特征明显,多中心—外围结构交叠。中段地区(中亚、西亚、东非等)城市间局域“点—轴”状空间结构占主导。

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产业体系构成了“一带一路”城市聚集与联系的主要内容,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沿线城市网络及“一带一路”的结构形态及演变进程。

城市维度下“一带一路”发展演进的未来判断

结合基础设施联通、制度环境优化、商品服务贸易、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网络演变等方面多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背景,基于城市网络和区域发展演进规律进行判断。以城市维度的“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未来将呈现:

第一,五大重点区域差异化变动的新趋势

欧洲延展:“一带一路”西端的欧洲地区,城市网络化发展程度较高,未来将出现网络化外溢,呈现向外延展发展态势。

东亚加密:随着东亚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市体系将发生深刻的变迁,城市数量、城市人口与经济产出在空间上将呈现加密之势。

印非崛起:印度和非洲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正处于持续发展的阶段,未来增长潜力将逐渐释放,并缓慢崛起。

中亚上升:虽然短期内由于自身条件的制约与虹吸效应的存在,中亚在整个“一带一路”城市网中有下沉可能。但是,长期来看,中亚地区可以分享与“一带一路”两端联通带来的发展外溢好处。即便在短期内,借鉴中国加入WTO的经验,也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外溢红利。

中东分化: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的中东地区,处于连接东西方和欧亚非三大洲的战略要地,未来该地区不同城市的既有优势、劣势将被固化、强化,呈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分化发展趋势。

第二,“三网四带”的欧亚非一体化新格局

东亚城市网:以上海、北京、香港、东京、首尔等东亚特大型城市为核心,以周边中小城市(镇)及其腹地为辐射区的多层交叠联系的城市网。

欧洲城市网: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和不同功能的大、中、小城市构成的欧洲跨国城市群网。

南亚城市网:以孟买、新德里等中心城市以及曼谷、雅加达等全球联系度强的城市共同支撑、扩散辐射的南亚城市网。

第一欧亚大陆桥城市带:以第一欧亚大陆桥为交通干道,通过诸多交通支线串联交织,形成连接中国东北、俄罗斯南部与欧洲北部的点状分散、面状集聚的城市带。

第二欧亚大陆桥城市带:在原有陆上丝绸之路基础上,扩展形成以第二欧亚大陆桥国际化铁路交通干线及高速铁路为主轴,以沿途的中国、中亚、西亚与欧洲重点城市为支撑、各个支线串联城市为腹地的第二欧亚大陆桥城市带。

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带:以海上航线为主轴,从中国东部沿海城市逐步延伸,连接东亚、南亚、西亚、东非、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沿海区域,形成以点带线、以线扩面的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带。

非洲西部沿海城市带:非洲西部沿海人口相对稠密、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的城市带。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建议

基于联系和发展的现状,顺应全球发展和联系的规律和趋势,完善丝绸之路城市网络,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一带一路”繁荣,为此建议:

第一,网状延伸:促成欧亚非大三角城市带以“一带一路”沿线全球联系优势突出的城市为节点,以陆桥为轴,高铁突破、空中快运、海上大运,陆海并举,点轴推进,扩网成带,让沿线不同性质、类型和规模的城市有机融入城市网络,形成以东亚南亚经济圈为一角、欧洲经济圈为一角、非洲经济圈为一角的欧亚非大三角城市发展带。

第二,带状扩展:加快沿线区域一体化进程

有序推进多条陆、海大通道的建设,促进东亚城市网与欧洲城市网向内陆方向上带状扩展、辐射,弱化欧亚内陆地区封闭性约束,降低中亚地区面临的下沉风险。加快设施互联互通,消除制度障碍和贸易壁垒,促进商品服务、生产要素等自由流动,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一体化。

第三,多极支撑:集聚中实现协调均衡发展

发挥城市及城市网络的发展带动作用和联系支撑作用,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先行发展区域和新兴经济体的城市群的密度。保证连接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不断增长的经济密度所带来利益的受惠范围,形成“多极支撑、协调均衡”的“一带一路”发展新格局。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