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宝宁,韦宝宁讲师,韦宝宁联系方式,韦宝宁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对标管理 生产管理 国际标杆管理学会认证专家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韦宝宁:标杆管理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2016-10-11 2914

标杆管理正式成为管理学理论是在上世纪90年代,但直到本世纪初才逐步受到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的重视,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企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一些具有国家垄断性质的行业,如烟草行业、石油化工行业等也对标杆管理兴趣渐浓,纷纷在行业内推行标杆管理。2005年以后,面对国内经济形势和市场机制的急剧变化,各地政府也开始主导标杆管理对地方企业和经济刺激的进程,比较突出的有河北省、福建省,以及近年投入很大力量推动省属企业对标活动的陕西省、广东省。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也对标杆管理寄予厚望,如,质量与技监部门、国家工信部、中国质量协会等。

作为中央企业主管部门的国资委,更是把标杆管理视为促进各大央企大幅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工具。2012年3月,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12年3月起用两年时间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明确提出“通过广泛开展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先进指标及国资委分批推出的管理典型对标,明确差距和提升方向,细化专项提升措施,认真整改,以点带面,推动管理提升活动深入开展”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纵观标杆管理在我国政府、部门和各类型企业中的推广和导入情况,我们发现在实践中存在较大的误区,普遍对标杆管理的理论精髓和实践意义认识不足。大张旗鼓,热闹开展,指标先行,简单找差,缺乏压力,草率收场,是大多数对标管理活动的基本状态。究其原因,有比较复杂的体制、人文、机制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对标杆管理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学习、认识、理解不到位。到底什么是标杆管理?标杆管理的实质是什么?标杆管理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弄清楚的课题。近年来,关于标杆管理的论文、专题文章、出版物出了不少,从多个方面多多少少回答了这些问题,但本文作者认为,还有必要作更多的介绍和澄清。本文将讨论标杆管理的关键路径,这是标杆管理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绝大多数企业困惑并导致导入标杆管理难以为继的问题所在。

按照在我国标杆管理领域最有成就的研究者和倡导者陈泓冰先生提出的概念,标杆管理是不断寻找和研究一流组织的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身得到不断改进,进入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陈泓冰先生据此还提出著名的“标杆环”,即“立标-对标-达标-创标”的循环,为标杆管理的导入实施指明了实践的方向。但具体从何处破题、入手,曾让许多实施企业百思不得其解,如不能掌握正确理论也极易导致实施失败。

那么,实施标杆管理应该从哪里开始呢?标杆管理的关键路径“企业战略-战略目标-模块-岗位-措施和行动”就可以回答这一困扰大家的难题。下面对关键路径的每一个关键步骤给予简要说明,便于大家厘清思路。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自身发展设计的各种战略的集合,包括诸如营销和市场战略、品牌战略、竞争战略、人才战略、产品战略、区域发展战略等等。企业战略确立了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整体的、长期的、基本的方向和策略。因此,实施标杆管理从企业战略入手,是顺理成章的事。任何管理体系都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都应该以企业的战略为出发点和中心,这是毋庸置疑的。实施标杆管理的企业要与标杆对象在战略层面上对标,确认和发现自身发展战略设计的长处和短板。另一方面,借助标杆管理导入的时机,重新梳理企业战略,使用的工具包括SWOT、PESTEL(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法律制度分析法)五力模型等。企业战略的经常性对标、重新审视和修订,是企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和环节,也为标杆管理实施奠定了方向性的基础。

战略目标是企业对战略设计的预定成果的期望值,包括了一组定性或定量的描述,是对企业宗旨、企业经营目的、使命和价值观等企业战略的展开、具体化说明及具体设定。标杆管理要分析企业战略目标,在对企业战略对标和审订的基础上,对战略目标也要做相应的审订,这些战略目标构成了对标指标体系的核心和基准,是标杆管理“四化”(标准化、数据化、模板化、系统化)的起点。

模块包含的层面比较多,比如:子公司、部门、业务板块、管理模块等,但基本原理和操作是一样的。模块中的各部分要承担从企业战略目标分解的指标,只有当模块的各部分都完成了各自承担的指标,才能保证整个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模块的各部分要选定行业内外的标杆对象和最佳实践,测量差距,发现短板和落后指标,寻找短板和指标差距背后的原因。内部对标也是重要的标杆方法,比对和分析自身积累的历史数据,发现和总结内部的最佳实践并积极推广,丰富了模块的管理改进手段,成本低,说服力强,效果更显著。标杆管理的重头工作主要集中在模块这一层面,是承上启下的环节、过程和步骤。

岗位也称为操作层、执行层,是企业战略、企业战略目标真正得到实现的唯一环节。没有具体的操作执行,管理就成了空中楼阁,企业的战略也就毫无意义。因此,重视基层,向基层倾斜决不能成为空话。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绩效水平和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企业,其根本要因就在于此。但由于具体国情和历史原因,真正认识到又敢于承认,并勇于去实践和改进的企业(领导)寥寥无几。海尔与华为应该是其中的佼佼者。岗位层面的正确执行,是标杆管理实施成功的决定性环节和过程。标杆管理的“全员参与原则”最重要的是全体岗位的参与。岗位要承担着战略指标的岗位分解指标,通过这些战略指标的岗位分解指标,重新定义岗位职责和任务,分析关键成功要素,内外部对标,尤其是对操作任务、技术、技巧、过程、步骤、绩效的分析和思考,寻找差距和不足,并开展岗位练兵、技术革新、优化流程、评比学习、成果推广等对标、达标、创标的持续活动,每个岗位的实际绩效都成倍提升,岗位操作标准化、精益化、模板化和持续改进机制的形成,才是企业通过导入标杆管理实现企业大发展并成为行业标杆的根本保证,也是标杆管理最精彩最引人入胜的成果。

措施和行动用不着过多解释。所有岗位标杆管理的实施都是在对标找差和改进分析后制定操作管理措施和行动,落实这些措施和行动,需要企业高层的重视、各模块的评估、指导参与以及岗位的具体操作实践。执行在基层,行动在岗位,但要保证措施和行动的有效执行,是企业的系统管理水准和能力的体现。标杆管理就是企业持续提升这种能力的最好的理论和实践工具。

标杆管理从“企业战略”到“岗位措施和行动”这一关键路径不是直线的和单向的,中间的每一步骤和过程都相互作用和影响,需要在具体实施中去充分把握。在更大的层面,这一关键路径伴随企业成长、发展、做强做大的生命周期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正所谓“改进无止境,管理无尽头”,标杆管理是企业也永久的推进动力。

反观我国这十数年的标杆管理实践,各类企业对本文所提出的关键路径认识模糊。一些企业为对标而对标,从没想到要梳理企业战略和目标;一些企业制定了洋洋大观的对标指标体系,各子公司机械地“对指标”,排名次,忽视了指标背后的因素,更没有把重心放在管理改进上;还有一些企业没有认识到或者根本没想到基层岗位在标杆管理中的决定性作用,满足于向上级汇报等好大喜功的需求,浪费了企业的资源。凡此种种,都大大削弱了标杆管理的巨大功效,使企业失去了发展壮大的宝贵机会。因此,请政府、部门和各类型企业关注和研究标杆管理的关键路径,探索和研究最适合自身实现的标杆管理成功路线。

标杆管理又称“基准管理”,其本质是不断寻找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不断地“测量分析与持续改进”。标杆管理是创造模版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创造自身的管理模式或工作模版,是实现管理创新并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佳工具。


更多资讯参考:

对标管理https://ceohbmark.com/

标杆管理https://bbs.ceohbmark.com/portal.php

中国对标管理网https://www.cmndb.com/



 

 

 

 

 

 

 

 

 

 

 

 







标杆环:

  又称为“泓冰标杆环”。它由立标、对标、达标、创标四个环节构成,前后衔接,形成持续改进、围绕“创建规则”和“标准本身”的不断超越、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立标——有两重含义,其一为选择业内外最佳的实践方法,以此作为基准、作为学习对象。其二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塑造最佳学习样板,可以是具体方法、某个流程、某个管理模式、甚至是某个先进个人,成为企业内部其他部门或个人的榜样,即试点工作。

  对标——对照标杆测量分析,发现自身的短板、寻找差距,并分析与尝试自身的改进方法,探索达到或超越标杆水平的方法与途径。

  达标——改进落实,在实践中达到标杆水平或实现改进成效。

创标——运用泓冰标杆四法创新并实施知识沉淀,形成超越最初选定的标杆对象,形成新的、更先进的实践方法,进入标杆环,直至成为行业标杆。




泓冰标杆管理四法简介:

  泓冰标杆管理四法是陈泓冰老师在多年的学习、实践和思考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理论和方法,是标杆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被毕博、埃森哲等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采纳并服务于其咨询实践。泓冰标杆管理四法的价值正逐步被全球企业界、管理学术界及公共机构所认知、重视与推崇。关于更详细的案例及使用方法,可参考陈老师的《标杆兴国》一书。

  第一法——剪刀思维法

  剪刀思维法:是指将发散思维、逻辑思维、交叉思维汇合而成的思维方式,有着剪刀一样一张一合的工作路径。它可以把事物进行发散的创想,然后有逻辑性、目的性地交叉,不断地沿着一条主线去延展,进而把复杂的事物形成自身的逻辑结构,不断的提出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剪刀思维法的工作路径在对标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在于把任何复杂的管理工作及技术研发工作有效的梳理清楚,因此,也被称为对标管理第一思维法。

  第二法——责任层级法

  责任层级法:又叫“一域多层分析法”,在标杆管理中,它是一种按组织中各层级人员的职能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径。即:应用剪刀思维法把组织中所有相关的、类似的问题进行聚焦,聚焦成一个典型的“工作案例”,再把这个案例作为“交叉点”发散出去,分析案例中各层级的人员职能不足和应完善之处,寻找出系统的解决思路,使相关的、类似的问题从此得以解决。

  责任层级法在对标中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有效地对标管理方法。

  第三法——要素建模法

  要素建模法:就是将管理中的各模块按层级分解,直至围绕各管理环节背后的关键要素来进行创标建模,使所有管理工作显性化,从而达到全面全环节管控到位。

  要素建模法是标杆管理中的精髓,它的作用在于,不论战略问题和宏观问题,还是微观到执行环节的问题,用它都可以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将战略目标和理念不折不扣地落实完成。

  十几年来,陈泓冰对标操作实践和标杆管理辅导实践中,各类组织降本增效的佳绩,主要是通过要素建模法的运用而得以实现的,不但对企业的效益带来了好处,还为政府提高执政能力提供了解决方案。

  第四法——协同创标法

  协同创标法:是指将管理体系和日常工作中所有的、非独立环节的问题创建数据化的标准,进行量化管理,尽可能把“协调”转化为“协同”,从而减少工作中的协调,保障协作效能,避免内耗并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

协同创标法在理论上讲是涉及面最广和最应该长期关注的。管理之所以是系统化的工作,是因为其中有人的因素、事的因素,有个体因素、整体因素,有显性内容,也有隐性内容。让所有问题真正产生有效的连接,把无序工作变成有序,除了应用标杆前三法解决之外,最终落实协同创标法才可以做到全面精益管理,甚至实现全面第一并缔造行业标杆。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