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写了篇小文章,题目是《冷眼相送习李踏上新征程》。而且,在文中明确支持执政党进行社会主义探索。结果,发出来以后,有不少人骂我是五毛。其实,大家都知道,我是真正的体制外,在独立进行经济研究,与政府没有一点瓜葛。或者说,大家纯粹是误会了。
现在,我倒要相当谨慎地问一句:我心中的社会主义理想是什么?毫无讳言地告诉大家,不是独裁,不是专制,而是自由平等,共同富裕,或者天下为公,人权最大。可能又有人批评了,说这是万恶的资本主义。我回应道,这不是什么万恶的资本主义,而是体现时代潮流的普世价值,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那么,在改革开放这个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国社会,难道不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大胆学习借鉴,为我所用,从而使我们这个古老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大家庭吗?所以,我是客观公正的理性读书人,坚持中国不能没有开放性,不能没有发展性,不能没有包容性。当然,我会始终不渝地坚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既不会给任何人或组织唱赞歌,更不会丧失自己的学术良知和道德勇气,请大家信任我,不要随便给我扣帽子。
下来,我还有一个肤浅的看法在这里补充一下,那就是: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与改革开放后三十年,都是社会主义探索。只不过,毛泽东的计划经济遇到了挫折,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收获了成功。大家都知道,失败有失败的教训,成功有成功的经验,二者都是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如果全盘否定毛泽东,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了坚实前提;如果全盘否定邓小平,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就没有光明未来。在这里,我们不能把社会主义等同于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只是一种经济模式。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已经彻底失败了。也就是说,计划经济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而且,社会主义理想已经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总之,毛泽东确立了社会主义理想,邓小平充实了社会主义理想,二者前后一贯,并无矛盾对立。当然,对于改革前后三十年的认识,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不同说法。其中,草根网有位a581206b的网友就说得非常好,我认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那就是:对改革前的否定不能是倒洗脚水连孩子一快倒掉,对改革后的肯定也不能是把毒药也当灵丹吃掉;吸收西方也不能好坏不分,更不能看见别人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强,就把自己的掐死!那么,在前面的这个背景下,我个人倾向于这样来理解“两个不能否定”,即习近平的“两个不能否定”,实质上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脉相承,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翻版。而且,这个刚出来的提法,既符合邓小平自称为一个发明的“不争论”主张,也可以避免左右之争撕裂整个社会的危险。当然,两个不能否定,没有回避矛盾和问题,尤其没有回避“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失误和严重错误。更进一步讲,如果在“两个不能否定”玉成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在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同时,紧跟时代潮流,满足人民迫切需要,坚决体现开放性发展性包容性,那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现代社会共识才能得以落实,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才能和谐相处,进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花开满枝,硕果累累”。
另外,从《冷眼相送习李踏上新征程》这篇文章在各个网站的反应看,有相当一部分社会大众对执政党的不满情绪很强烈。甚至,其中有不少人都已经没有耐心跟下去了。客观公正地讲,这是个相当危险的信号,需要执政党深刻反思。那么,更进一步讲,改革如果再止步不前,或者走过场无实效,其结果极有可能是:执政党迟早会完全失去民心,甚至被抛弃。所以,下一步改革真要动刀子,执政党就必须与既得利益坚决切割,回归中性立场,给社会大众一个满意的答卷。毕竟,社会大众等待得太久太久,急需执政党有一个积极的表现来慰藉一下那失望的情绪。
最后,我是一位坚定的温和改革派,主张改革开放稳字当头,循序渐进。毕竟,中国的盘子太大,也经不起任何大的折腾。而且,无论古人提出的治大国如烹小鲜,还是欲速则不达,我认为都有深刻的治国思想在其中,不可不察。今天,凑巧我仔细看了一篇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军先生的长篇访谈,标题是《谈危机改革与中国的长期增长》,觉得非常过瘾。说实话,我本人就喜欢这种稳健派。不过,在时常露脸的前辈经济学家当中像张军先生这样有如此独立观点的并不多见。譬如,他强调,一项改革,必须事前进行广泛讨论和风险评估。如果没有十足把握,坚决不可贸然行事。可以说,张先生对于改革的这种看法,与我不谋而合。至于我的个人观点,如果有认识局限的话,那也是我作为一位温和改革派的局限,希望大家多多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