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宝,王传宝讲师,王传宝联系方式,王传宝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经济学家中的段子手;经济学家;投融资专家;产业研究专家;规划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王传宝:两会解读及建筑业行业发展趋势
2023-05-06 2391
对象
解读两会政策、建筑行业政策变化、建筑业行业发展趋势,帮助学员正确判断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走向,进而帮助企业决策,更好地助推工作。讲座“有趣、有理、有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员可以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进而知道未来的必然。
目的
解读两会政策、建筑行业政策变化、建筑业行业发展趋势,帮助学员正确判断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走向,进而帮助企业决策,更好地助推工作。讲座“有趣、有理、有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员可以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进而知道未来的必然。
内容

两会解读及建筑业行业发展趋势

王传宝 教授

时长:1天。可根据客户要求调整课纲

培训目标:解读两会政策、建筑行业政策变化、建筑业行业发展趋势,帮助学员正确判断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走向,进而帮助企业决策,更好地助推工作。讲座“有趣、有理、有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员可以在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进而知道未来的必然。

讲座提纲


第一模块 2023两会精神与主要政策亮点解读

课程提纲:

一、政府工作报告:七大方面概述去年我国发展重大成就


二、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三、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工作重点


四、两会政策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看点:十大信号


五、两会政策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亮点


六、两会政策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的主要政策解读

1、报告指出要“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表明今年利用投资稳增长的强烈意愿,同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提振民间投资活力与信心。

2、基建投资仍将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要抓紧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推进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 ‘十四五’重大工程”。根据31省份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财政部提前下达的2023年新增专项债额度超2万亿。截至3月5日,2023年已发行专项债9435亿元,反映靠前谋划、靠前发力稳增长的意愿更加迫切,尽快投向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扩大总需求。

3、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力度。今年已有多个省份在2023年工作部署中明确了全年筹建保障性住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工作。

4、高度重视房地产,房住不炒基调不变,支持优质房企融资,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5、从专项债看,较上年增加1500亿元,规模上升,短期内有利于扩大基建投资,带动社会投资,稳定总需求;中长期看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同时,今年专项债的使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进一步扩大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有利于一大批重大工程从节奏上尽快落地,靠前发力。专项债与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协调配合预计在今年仍将发挥积极作用。

6、继续加强与财政等各类政策协调,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推动基建项目加快落地,更好地撬动有效投资

7、借助政策性银行等广义财政工具加码基建投资。本次会议指出“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和贴息等工具”。我们认为和2022年一样,2023年政策性银行在补充基建项目资本金和发放配套贷款等方面,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七、地方/行业/企业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两会精神



第二模块  我国基建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的变化与建筑业行业发展趋势

一、新变化:我国基建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的变化及其对建筑行业/企业的影响

1、基建政策变化和影响

——2018年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办发〔2018〕101号文《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提出由于2018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较多,亟需聚焦基础设施领域突出短板。

——主要精神:加大基建补短板力度,融资平台、PPP、专项债、贷款保驾护航。

——2008年10月的基建托底,典型特征是“力度大”(4万亿资金注入)、“落地快”(在10月的常务会议上,就核准一批建设项目)。

——2019年以来,经济下行期,投资不旺的情况下,基建托底是大势所趋

2、2020年3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明确了省级政府更大的用地自主权。

——《决定》称,将国务院可以授权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决定》还规定,试点将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和国务院批准土地征收审批事项委托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首批试点省份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重庆,试点期限1年,具体实施方案由试点省份人民政府制订并报自然资源部备案。

3、2018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新基建”概念。会议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4、应对疫情影响,发力新基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020年3月4日召开的会议中进一步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5、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020年3月4日召开的会议中进一步提出,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6、2020年新增专项债向基建倾斜,政策性金融或成为基建的“长期资金供给”

——随着资金问题得到缓解,同时基建项目储备充足,2020年建筑业弱复苏趋势稳定。

7、“房住不炒”政策变化影响建筑业

——自2016年四季度以来,中国楼市进入“五限时代”

——中央提出“房住不炒”

——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海外融资等融资渠道被限制

——最新房地产政策变化影响建筑行业

8、2020-2021房地产金融紧缩政策给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带来的挑战

(1)三道红线

——2020年8月央行和住建部发布加强对房企资金“三道红线”管控

(2)房贷收紧、房贷利率提高

——2020年12月央行发布对银行房贷“五档分类”要求

——广东地区LPR加点提高

——严查房抵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

——上海、广东限购政策升级,对政策“打补丁”

(3)地产信托业务正经历又一轮监管调控

——针对狂飙突进的地产信托业务,2021年5月中旬,银保监会祭出《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简称“23号文”)后,强调不得向“四证”不全、开发商或其控股股东资质不达标、资本金未足额到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直接提供融资,严格限制了前端融资模式的发展。

——23号文+窗口指导后,部分信托房地产业务暂停,旧改、供应链金融购房尾款类项目除外

(4)房贷集中度管理新政

——2021年1月9日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日前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决定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各省加码

(5)“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两集中

——22城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三次

——与22城GDP接近的城市,会成为房企拿地的潜在目标

9、在经济“双循环”中,基建必将扮演重要角色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国未来经济持续增长需要基建提供助力

10、新型城镇化和都市圈建设,需要基建的支持

11、19大后中国经济走向预示建筑行业平稳发展

——我国长期向好支撑基建和房地产需求

——基建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是政府、百姓的共同愿望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朱镕基:房地产拉动了一百多个产业发展

——地方财政压力

——百姓财富保值

12、基建扩张面临巨大阻力,主要原因:

——财政约束。各省财政赤字太大。

——货币约束

——成本约束

——需求导向、效益为本:2021.3.29,国务院办公厅最新通知:严禁以新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名义变相建设地铁/轻轨

1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基建、新基建、房地产的相关精神解读

14、2020年3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通知,就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公开征求意见。通知提出,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

——县城人口密度应控制在每平方公里0.6万至1万人,县城建成区的建筑总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应控制在0.6至0.8。

——县城居住建筑高度要与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占比应不低于75%。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确需建设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应严格充分论证,并加强消防应急、市政配套设施等建设。

——县城新建建筑要普遍达到基本级绿色建筑要求。

——要严格控制县城广场规模,县城广场的集中硬地面积不应超过2公顷。推行“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打造县城宜人的空间尺度。控制县城道路宽度,县城道路包括绿化带的红线宽度不超过40米。

15、调控与刺激的冷热交替:我国房地产政策的变化和影响

——2022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大多数是国企拿地

16、2022年初房地产政策收紧叠加疫情影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地方财政收入困难

17、2022年以来房地产政策的放松

(1)2022年经济要“稳字当头” 中共政治局会议未提“房住不炒”

(2)郭树清: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扭转

(3)“政策支持”是2022年开年以来的楼市关键词

(4)全国性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出台

(5)四大行同步下调广州地区房贷利率

(6)人行上海分行要求支持房贷开发贷的占比和增速,开发贷增速不能为负

(7)全国各地纷纷刺激房地产

18、2022年5月4日,一行两会等在官网上发布了近期专题会议精神,进一步研究了金融支持经济的相关政策。此次密集发文涉及房地产至少房地产信贷政策的优化、新市民住房金融的支持、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的支持、个人房贷还款计划的调整、房企和项目风险的甄别、房企融资工作的支持、出险资产收并购业务的支持、房地产REITs创新等8个主要内容的政策表述。

19、经济下行趋势没有得到明显遏制前,会进一步加强基建投资,放松房地产

20、思考:如何看待最新政策变化对我国建筑业的影响?


二、新蓝图:“十四五”规划关于新型城市化、基建、“新基建”的表述及其对我国建筑行业/企业的影响

1、“十四五”规划关于基建的表述及其对我国建筑行业/企业的影响

2、“十四五”规划关于新型城市化的表述及其对我国建筑行业/企业的影响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

——放开户籍限制、农村土地流转等

3、“十四五”规划关于城市群、都市圈表述及其对我国建筑行业/企业的影响

4、“十四五”规划关于“新基建”的表述及其对我国建筑行业/企业的影响

5、思考:“十四五”时期建筑企业的发展机遇

——在经济“双循环”中,基建必将扮演重要角色

——继续对关键领域进行投资:两新一重与建筑行业的机遇

——绿色发展、碳中和及其对建筑和房地产行业的冲击


三、新机遇:新形势下都市圈和核心城市市场给建筑企业带来机遇

(一)建筑行业/企业要紧盯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

1、按照世界城市化发展的“S型”规律曲线,城镇化率显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处于中期,未来还存在继续提高的空间。

2、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将带来更多的人口流入城市,从而带来更多的投资和消费,提供经济增长持续潜在动力。

3、现代化都市圈既有利于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结构,又有利于激活有效投资和潜在消费需求,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进入都市圈范围的区域,将享受更多的发展红利。

4、“十四五”规划关于城市群、都市圈表述及其对我国建筑行业/企业的影响

(1)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2)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3)都市圈建设带来巨大的基建市场机会

5、建筑企业为什么要紧盯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

——人口

——资金、产业

——基建

——房地产

(二)建筑企业如何充分挖掘都市圈和核心城市的市场机会

1、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

——房价空间传导机制、区域房价相互作用机理(靠近深圳、广州)(外溢)

2、都市圈建设给房地产行业和建筑公司带来的机会与挑战

——随着都市圈建设的推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创新流不断汇聚,人产城大融合,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区域经济前景广阔,基建、住房需求大大增加

——必然带来人口集聚、城镇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交通等基础设施一体化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应有之义

——海、陆、空全面发力构建国际大通道,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支撑

——建筑企业竞相跟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竞争激烈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必然给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在技术水平、服务水平等方面带来更高的要求

3、建筑企业要深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建筑/房地产市场

——深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基础上,开拓重要都市圈市场

——研究人往哪里去,这个城市适不适合安家

4、学习与思考

——都市圈建设背景下,建筑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建筑企业如何应对?


四、新挑战:绿色发展、碳中和、节能减排及其对建筑行业的冲击与应对

1、“十四五”规划主题之:绿色发展与碳中和是重要的长期宏观主题

——2022年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

2、2021年、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碳中和、节能环保与基建、房地产、绿色建筑

3、2021年11月1日,国家主席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致辞

——强调,近期,中国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还将陆续发布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出台科技、碳汇、财税、金融等保障措施,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解读(2021年10月24日发布)

5、《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解读(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

6、国家电网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7、工业、交通和建筑,被公认为全球三大“能耗大户”

——世界银行预计,到2030年前,若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70%的潜力在建筑节能减排方面。

8、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对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9、以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三化合一”为特征的新型建筑工业化代表着未来发展趋势,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低碳循环发展的主要举措

10、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促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的有力抓手

——装配式建造方式在节能、节材、节水和减排方面有显著成效,可减少建筑垃圾排放、水资源消耗,节约木材、水泥砂浆等建筑材料,从根本上改变施工现场“脏乱差”的局面,有效降低建造过程中的大气污染和建筑垃圾排放,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和噪声等环境污染,助力城市环境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

——更重要的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能够彻底转变以往建造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含量较低、单纯拼劳动力成本的竞争模式,将工业化生产和建造过程与信息化紧密结合,强调科技进步和管理模式创新,注重提升劳动者素质,注重塑造企业品牌和形象,以此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先发优势。

10、新形势下,建筑业践行绿色发展的根本道路在于创新

12、建筑行业实现“30-60”路径建议

——实现建筑运行碳排放达峰、碳中和,还是应从四个根本路径入手:

——一是加速提升建筑节能水平,具体措施包括提升建筑保温隔热性能、提高设备能源利用效率和建筑节能运行管理水平;

——二是规模化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高建筑“产能”能力,发展绿色能源供暖技术;

——三是与电力部门脱碳进程协同,推动建筑电气化,提高建筑用电与电网互动能力;

——四是加大小区绿化和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固碳、碳汇能力。

13、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视角看,建筑领域还可以发挥更大的减排能力,如:

——提升建筑寿命, 防止“大拆大建”,减少新建建筑量;

——发展木结构、钢结构(考虑钢材的回收)等低碳建筑结构体系,减少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

——大力推广绿色建材的应用,将碳排放强度作为绿色建材认定的关键指标,发展具有固碳能力的建材,包括以CO2作为生产原料的建材,或者能够吸附CO2的建材。

14、推进单体建筑到住区、社区的绿色化建设运营模式,创建一批高标准的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绿色社区示范试点,引导民众对绿色、健康意识的提高,带动绿色建筑产业链企业的转型升级。

15、绿色建筑:节能减碳

——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必须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在建筑物全寿命周期最大程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为绿色建筑提供运行动力是降低建筑运行能耗的有效技术之一: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

16、绿色建筑:引领潮流的碳中和建筑

——案例:德国的一个小镇:产能建筑的思想

——案例:吐鲁番的一个新能源小区

——案例:苏州同里新能源小镇也是产能建筑的“明日之星”

17、绿色建筑行业的新发展与新趋势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新国家标准,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特别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发展绿色建筑。

18、2021年3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布通知,就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公开征求意见

19、绿色发展、碳中和及其对建筑和房地产行业的冲击

20、创新融资方式:发行绿色债券和碳中和债

2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关于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

22、《广东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2年1月5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对广东建筑行业如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和任务,借鉴该文件要求,促进新疆北新路桥集团业务创新与转型升级

——建造方式实现新突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100%

——加强绿色建筑全流程管控

——提高绿色建筑品质

——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计划。贯彻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策略,按照国家要求启动建筑行业碳达峰行动,研究制定广东省建筑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出台建筑活动碳排放清单编制指南,完善建筑碳排放控制标准、技术及产业支撑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城市优先开展城市新区、产业园区、建筑群等整体参与的电力需求响应试点,培育智慧用能新模式,实现建筑用能端与电网供给端的智慧响应。加强建筑领域节能改造,推广利用屋顶光伏发电、房屋隔热等技术,进一步提高我省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建立健全散装水泥、新型墙材、绿色建材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推动佛山开展“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建立健全绿色建材采信机制。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政府投资工程中率先采用绿色建材,提升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建筑领域施工过程的绿

色低碳转型。实施重大节能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开展近零能耗建筑等项目示范,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

23、本章学习与思考


五、大基建:“大基建”时代对我国建筑行业/企业的影响与应对

1、为什么要搞“大基建”

2、2022年“大基建”重新登上经济增长的舞台中央

3、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大基建”的论述有六大亮点

——建筑业总体形势“稳”字当头,发展趋势利好

——投资增加项目更多(重点支持基建投资),金融加持资金更充裕

——国家重点要干的工程已明确

——房地产业要走上健康良性发展之路

——民营企业发展受到政府关注和支持

——农民工工资、创业得到政府保障和支持

4、大基建时代来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将基础设施的定位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

5、2022年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要点

(1)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

(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4)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6、依据2022年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精神,梳理交通、能源、水利等基建投资细分领域和新机会

7、财政部明确:2022年上半年,3.6万亿新增专项债计划全部发放,重点投向交通/水利等基建领域

8、

2022年全国31省市自治区都发布了年度“重点项目”名单,基础设施项目的比例都在大幅提升

9、2022年5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各部门要按照通知提出的6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对本部门本领域本行业的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再落实。

关于基建的主要方向有哪些?

(1)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2)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

(3)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

10、2022.6.29国常会部署加大重点工程以工代赈力度

11、2023年大基建发展趋势判断

12、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做的三件事

(1)深耕主业

对传统建筑施工行业来说,做强做大主营业务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一般来说,在主营业务赛道,建筑施工企业会成立专人小组来梳理、盘点所在区域的业务,通过区域深耕增强企业竞争力。

(2)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3)数字化赋能

13、本章思考:“大基建”时代对我国建筑行业/企业的影响与应对


六、怎么干:对新形势下建筑行业/企业如何业务创新与破局发展的思考

1、做什么

(1)发现新趋势

(2)抓住新机遇

(3)迎接新挑战

(4)甄别新风险

(5)做出新应对

——预判政策环境变化,未雨绸缪

——根据政策变化,及时调整业务

——既然不能改变外部条件,那就先做好自己,提升企业实力

2、研究思路:现在在哪里?打算去哪里?如何去那里?

(1)现在在哪里:中建三局现有业务分析

(2)打算去哪里:中建三局“十四五”规划有关业务创新与转型升级的内容

(3)如何去那里:把握新趋势;抓住新机遇;开展新应对

3、落实《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对建筑行业如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和任务,促进建筑公司业务创新与转型升级。

4、开展新应对

(1)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作为

——案例:建筑业绿色发展的“中建样本”

(2)要做到:安心、静心、信心

(3)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案例:中国电建能源电力业务创新与转型升级

——案例:中国能建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的对策举措和行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布《践行碳达峰、碳中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白皮书)》,就“30·60”战略目标背景下,中国能建提出了自己的发展路径。)

——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三峡集团、雄安集团也开始纷纷召集大兄弟,努力打造未来的第二个新签合同额增长引擎——水务环保领域。

——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引领潮流的碳中和建筑

——开拓新业务:生态园林、水务环保

(4)再审视、再谋划、再提升

——案例:中交二公局。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多元化发展战略,施工领域不断向铁路、市政、隧道、地铁、机场、旧路改造、旧桥加固、电务安装、房建等新兴业务领域拓展。

——装备制造商在智能制造、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等行业新兴领域均进行了布局。比如,三一重工已依托成熟的装备物联在线和智能控制技术,进军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行业。

——房地产开发商利用代建等模式颠覆总承包商业务,打造智慧建筑、智慧城市等产品。比如,龙湖地产已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科技在118个城市开展智慧物业服务,致力于提供住宅、产业园区以及智慧城市等13大业态领域的高品质服务。

——此外,垂直类服务商、产品管理专业服务提供商、互联网科技企业等也切入到建筑业产业链的上游或者下游。

——案例:2022年开始,碧桂园全部用机器人建房子!!

——做好自己的事情:给建筑企业的几点建议

(5)正确面对风险,处理风险,管理风险

5、积极应对压力,抓好两个效益,担负四个责任

——将ESG作为建筑行业落实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抓手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双碳目标下企业业务创新和转型升级

7、怎么干:适应碳达峰碳中和,中建二局如何应对新形势、新问题

——案例:中国水电三局业务创新与转型升级

——结合主要经济圈建筑市场特点,提出更多针对性对策建议

8、怎么干:建筑企业应深耕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市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祝大家事业顺利,身体健康!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