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谷歌的安卓系统和苹果的iOS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平台模式为例,看看它们是如何凭借对每边市场采取不同程度的开放策略,实现自己的赢利目标的。
首先看谷歌的安卓系统。它摆脱了统一的硬件规格,对“手机制造商”这一端实行高度开放策略,与许多知名的手机大厂合作。如HTC(宏达电)、摩托罗拉、三星等公司,这些公司均发行了以安卓系统为主的智能手机,只要通过申请条件,几乎所有厂商均能使用安卓系统。同时,第二端“软件开发商”设计出上万种应用,在安卓的电子市场上提供给用户。当然,第三端“手机用户”代表着目标消费者群体。而该系统的第四边市场则是谷歌赢利的命脉——“广告商”。总而言之,谷歌的安卓是以高度开放为荣。这个操作系统向任何需要的人开放,尽管也要厂商拿出样机来测试。当新应用进入市场,Google不会审核,仅当用户投诉时才会让其下架。另外,厂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修改操作系统的外观。谷歌的战略是采取多边开放策略,非但对软件开发商采取宽松的审核标准,还与诸多有意愿的手机制造商合作。
而苹果iOS的开放策略却不同,首先,iOS的硬件具有同一的规格,苹果自己把关制造程序。这方面苹果并未对外开放,所以,实际上它不能被称作是一个“端”。“软件开发商”这一端的开放策略,是苹果对这些开发商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手机用户”同样是iOS生态圈中的消费群。而最后,“广告商”虽然是苹果的第三个“端”,却并不是主要的赢利来源,所以广告商在iOS生态圈中的位置并不如在谷歌安卓中重要。可以说,苹果的iOS生态圈链接了三边市场群体:手机用户、软件开发商、广告商。苹果则是对iPhone全面掌控,定义硬件、设计操作系统、独立营销,对App Store管束多多,排斥一切它认为不妥或威胁其商机的应用程序。但由于iPone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收费软件的利润分成和手机终端的本身销售,也有人将广告商排除在分析范围以外,将iOS视为一个成功刺激用户与软件互动的平台。虽然苹果对开发商群体的策略被许多人视为“低度开放”,却保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在App store上,无论是付费还是免费下载的软件,均具备优良的质量,因此,消费者在心中树立起苹果生态圈的口碑。再加上苹果对于手机硬件的功能和外观设计均怀着宗教信仰般的坚持,非亲自掌握不可,完全不冒开放式策略所带来的质量风险,种种理由皆让人们对iPone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爱。
而安卓的高度开放,导致其产品碎片化、质量难以监管,口碑难以统一。因此高度开放策略所承担的风险,便是质量统一化与用户体验的不一致。而管制策略若作过头,便成了极度封闭的系统,丧失了平台生态圈的本质和优势。黑莓手机的制造商——移动研究公司(RIM),当初便采取封闭的策略,导致最后成了智能手机竞争洪流下的牺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