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客户对产品发出尖叫,我们就必须把产品做到极致。如何做到极致呢?那就是迭代,而且是快迭代、微迭代。
典型的代表还是小米,小米的手机操作系统迭代的周期是一个星期,这虽然对MIUI的程序员来说有很大的挑战,但小米还是坚持这么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小米的MIUI每个星期后都有了一定的改进。有很多用户的手机操作系统发现了问题,当时有事,准备一周后去维修点维修,但过了一周,问题没有了,感到非常惊奇,就是因为UIMI每周优化时已经将问题解决了。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两个字:第一个字是“快”,第二个字是“微”。快就是迭代的频率要加大,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周期内不断的优化和创新,而且要持续。微就是保证主题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在局部的细节上进行创新和优化,绝对不是一种推到重来的迭代行为。让我们来看看微信的成功之道。
从现在来看,微信的产品设计无疑是成功的。它的成功之道就是利用了迭代思维:
微信的1.0具有快速分享消息、照片、设置头像等功能。这个版本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似乎只是QQ的移动化,并没有触动用户最为核心的使用需求,注册用户也聊聊无几。
接下来在1.2版本中加入了多人对话功能,群组功能得以实现。
然后微信的团队进行了又一次迭代,在2.0中创造性的加入了语音对讲功能,真正迎合了移动用户快节奏、碎片化的基本属性,将手机通信从双手打字的传统信息沟通方式中解脱出来,使得微信的用户群第一次有了显著增长。可以说这次迭代奠定了微信成功的基础。
在3.0版本增加了“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拓宽了微信人群覆盖面积,加速了微信社交属性的推进力度。
在4.0版本中增加了位置签到功能,能够让微信的好友实时了解自身位置动态,为微信移动定位技术的实现埋下了伏笔。特别是“朋友圈”的推出取得了巨大成功,使得微信的使用人群爆发式的增长,在2012年的4月达到1亿。
接着进行了4.2版本的迭代,推出了视频聊天插件,让免费短信,免费语音的愿景成为了可能,还推出了网页版微信,让微信的使用用户不再局限在智能移动终端。
4.3版本增加了摇一摇传图功能,新增了扫一扫功能,使得二维码正式进入历史舞台。
5.0推出了在线支付、表情商店、订阅号的折叠、游戏中心还有二维码扫描条形报价、实时街景、在线翻译。5.0的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订阅号折叠功能。避免微信走上微博被营销信息充斥而造成价值下降的老路,同时也引起营销从业者争夺前3位的微信位置。 2、游戏中心。并赋予游戏以社交属性,如何提升游戏积分在好友中的排名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游戏本身给用户带来的感官体验。
从微信的迭代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开始的时候很简单,甚至有很多缺陷,但没关系,这个时候要的就是快,如果只想着大而全,也许小米的米聊、阿里的来往、陌陌等早就发展壮大了,根本没微信什么事。同时周期太长,团队或者投资者迟迟看不到结果,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另外,消费者的需求日新月异,如果周期太长,当推向市场的时候,消费者需求可能早已发生了变化。其实很多产品死就死在太过于追求完美,结果丧失了市场机会。
而且,在互联网时代,公司的核心管理层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转移,所有的工作重点都向产品转移。继“投资雷十条”之后,雷军又总结了“创业雷五条”,其中有三条都是与产品有关的:1、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产品;2、人欲即天理;3、专注,少就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