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家庭:孩子不爱和父母说话,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不愿意听,也不愿意说,被父母逼急了,才“嗯”“哼”两声,也不知道体谅父母。孩子长大了,却与父母疏远了,难道父母与孩子真的没有共同语言吗?教育专家指出,在缺乏有效的语言沟通的背后,其实是父母无法探知孩子内心世界的苦恼,父母永远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心里着急、难过,却又无可奈何。许多家长都会抱怨:
我的一个学员以前总是抱怨:“孩子越大越没有意思了,小的时候多好玩,什么话都和我说,现在可好,和大人就是没话说。”
也有的家长纳闷:“孩子为什么不和我们说话?我们做错了吗?孩子感情咋就那么淡呀!”
有的家长不禁感叹:孩子不愿和我们交流,没有共同语言,孩子们越来越不听话了!
还有的家长责问:孩子为啥只有在要零花钱的时候,才愿意和我们说话呢?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不愿意跟父母沟通说话呢?是孩子的性格问题,还是其他原因?但究其根源,问题还是出在父母身上。想要改善亲子关系,让孩子主动与父母交流说话,我们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1、我们知道,有的人天生内向、不爱说话,有的人天生外向、和谁都可以迅速打成一片。思想型性格的孩子天生喜欢一个人呆着,喜欢有自己的独自空间,不喜欢和人交流,也不喜欢被人打扰,即使是父母,也会觉得“烦”,这种性格的孩子,从小就要培养他多去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孩子交流他喜欢研究的事。
2、变换方式,家长可以这样沟通
孩子有很多话可能不跟父母讲,不跟老师讲,但他会跟身边最好的朋友讲。这个最好的朋友往往是同性别的,并且年龄相近的人。因此你要想知道孩子的一些情况,你不要去问,你只要看就什么都明白了。
孩子交怎样的朋友你如何知道呢?他一过生日让他把自己的好朋友都请来,家长做东,让孩子做主,对吧。请来以后呢,家长可以挨个认识下,简单问一下朋友父母是干嘛的,你就大概清楚交的是什么样的朋友了。当你感觉孩子交的朋友不好的时候,千万不要急,不要直接就说以后别和他玩啦什么的。家长要耐心的问孩子,你的这个朋友,你一直欣赏他哪个地方呢?让孩子自己说,说说这个朋友的优缺点,这样你就知道为什么和他交朋友了。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发现哪个朋友不是太好,你就可以给自己孩子提个建议,你可以说“我觉得你的这个朋友在某些方面感觉有点什么什么问题,你觉得没有呢?”用商量的语气与孩子交流沟通,把实际的话告诉他就够了,孩子自己会掌握的。
3、建立弹性亲子关系
孩子逐渐走向独立,父母对孩子就不必事事帮他。不要过于啰嗦,要看到孩子的能力和成长。有时孩子不愿听到家长的念叨。不愿跟家长多谈,就是因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缺乏弹性。有弹性的亲子关系是,家长了解孩子能力的发展,对孩子能做的事情能放手让孩子去做,只是在孩子确实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去帮助他。这样父母和孩子双方都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工作、生活。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需要更多的自由。父母也需要慢慢放手,从一个无微不至的照顾者,成为孩子成长经历的陪伴者,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你是他们的朋友。是朋友,可以敞开心扉交流,同时,也拉近了情感距离。家长每天要分配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交谈,从中能了解到孩子的性格、脾气以及能力的成长。而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这对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与孩子的快乐成长都是很重要的。有了情感的理解,就容易产生信任,对孩子的症结形成,就有了深刻理解,从而教育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困惑。孩子克服了不良性格,愿意与父母谈话、聊天,一家人其乐融融。
4、平等交流,转变视角
从亲子关系认知角度讲,父母需要在观念上“降到”与孩子平等、平视的位置,从根本上祛除身份认识上的居高临下和话语权、判断力上的优势心理——没有平等,就没有亲子之间坦率、愉快的交流说话。
针对多次受过家长批评的孩子,家长再次和孩子沟通会产生很大的困难。所以家长可转变视角,多表扬孩子,不论孩子在家里或在学校有任何好的行为,都夸奖一番,以便于孩子更多地做出好的表现。比如,父母可以跟孩子说:“今天我在路上碰到了你班主任,他说你最近上课特别认真,作业也完成得特别好,我们真为你高兴。”这样孩子就会受到鼓舞,以后会做得更好。
5、少谈学习,多问开放性问题
多关心孩子的人际关系,多和孩子谈谈校园趣事,这样的交流方式更有利于和孩子谈到一起。谈到最后再顺便问一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样一来,孩子不容易反感,而且整个谈话过程会很轻松。如果对孩子的任何情况什么都问,会导致孩子反感。所以家长可有选择性地去问,多问开放性的问题给孩子,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性地回答。
比如,你可以关心孩子:“今天累么?”孩子可能说:“不累。”这时你可以说:“不累就好啊,肯定是学校里有什么开心的事儿吧?”如果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开心的事情,孩子便会乐意分享。孩子也可能说:“累啊。”这时你可以顺着他的话展开:“嗯,爸爸妈妈小时候也会觉得上学累。那时候啊......你呢?你是因为这个觉得累么?”与孩子产生共情,孩子便会表达他的内心,打开话匣子,与你说话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