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总有操不完的心,操心完学习,又开始操心恋爱问题:为什么孩子上大学期间没谈恋爱呢?是没开窍吗?为什么孩子参加工作好几年了,却一直没有结婚对象呢?为什么一跟孩子提这事,孩子不是回避就是急眼呢?为什么我的女儿看上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啊,怎么劝都听不进去,这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呢?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的婚姻生活那么美满幸福?
烦恼的根源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如果在孩子上初中的时候,父母没有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没有教会他们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别人,恋爱与婚姻的区别在哪,怎样判断一个男人或是女人最重要的品质,那么父母们凭什么要求孩子一上大学就能学会与人恋爱,毕业之后一定能跟真正适合的人走进婚姻呢?
然而,一位14岁的女孩父亲却骄傲地说:“以后我女儿找对象,我可以放手不管了。”他的自信从何而来?这位14岁初中女生叫滕菲,来自杭州,在她的作文《原来我们不懂爱》里,通过对爷爷奶奶日常生活的描写,揭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爱是负责任,是长久,是忠诚”,这种超越其年龄的、对爱情如此深刻的见解让师长们很是惊讶。
据滕菲的爸爸说,他曾经也跟大多数父母一样,担心自己的女儿会因交友不慎,遇到不合适的人而受伤害。因此,他一有机会就跟滕菲聊身边人的爱情和婚姻,两人一起分析什么样的感情可以一起白头,如今看来,这种引导效果起作用了。
据滕霏自己说,爸爸的聊天是一部分,她也喜欢观察别人。从初中开始,在她自己上下学的路上,她会观察旁边人的相处模式,然后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言语和神情。她还说,偶像剧里的轰轰烈烈的爱情很不现实,她的很多同学也都懂这些道理,只是真的遇到喜欢的人了,就把那些道理忘到脑后了。
滕霏是幸福和幸运的,她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父母之间以及爷爷奶奶的日常相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她还有一个思想开明的父亲,平时对她悉心引导,再加上她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才让她小小年纪便懂得什么是爱。
爱情观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孩子最该懂爱的年纪,父母就应该教会他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爱。父母们常说,孩子才上初中,应该将全部的精力用在学习上,现在跟他们说这些他们不懂,等长大了他们就自然而然的知道了。其实,如果父母不教他们,他们就会自学,难免会走很多弯路。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们正值情窦初开的年龄,有着一颗对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 学习能力超强的他们可以在网上搜索,从电影电视剧里面学,从青春文学里面学,但从这些渠道里学来的爱情观往往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但他们却浑然不知,整天幻想着不切实际的浪漫爱情,甚至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等到他们开始犯错的时候,父母再去干预,为时已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曾在《圆桌派》一期节目里说过,在孩子青春期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就应该主动引导孩子的爱情观,父母跟儿女谈论另一半的优缺点以及吸引自己的最优秀品质,让孩子学会识别男人和女人,知道什么样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但大多数父母们常说:“以后千万别找像你爸这样的,这一辈子就完了。”这是不对的,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惧怕恋爱和婚姻。跟孩子谈论另一半时应该更加客观冷静的分析,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对方欣赏,让孩子多看到婚姻的美好的地方。同时,父母也可以谈论他们当初相识的过程,让孩子对这个家庭的形成过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充分尊重,感受到这个家庭的爱。
此外,父母也可以跟孩子谈论身边人的恋爱和婚姻,与孩子探讨什么样的婚姻才能走得长久,引导她去观察一个男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通过不断的引导让孩子形成了正确的爱情观。与其让孩子沉浸在文学和影视作品里面的天崩地裂、海誓山盟,对爱情和婚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如直接去教他们,避免在以后的情感问题中走弯路。